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學經典誦讀融入現行教育教學(德慧智教育成果展示二)

國學經典誦讀融入現行教育教學

(教育成果展示)

貴州省畢節四小 彭雲

國學經典誦讀作為傳統文化進校園的一個部分, 不能與現行教育相脫節, 讓家長產生學校現行教育是不是要復古的誤解。 只有把國學經典與現行教育相結合, 才能讓中國古老的經典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同時為培育學生慧識起到推動作用。 如何讓國學經典誦讀在現行學校

教學中順利開展, 我們在教學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分享如下:

一、家長會

經典誦讀來到校園畢竟是一門古老而嶄新的課題, 獲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非常重要。 開學初我們對家長進行培訓, 講述經典在古老中國的地位及對中國文明發展的巨大作用。 老子《德道經》、《周易》、《黃帝內經》等經典經過幾千年的檢驗而歷久彌新。 上善治水、道法自然、五德文化等理論, 使多少人從中受益;孩子們展示梅花韻拍操,

讓家長感知梅花韻拍操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漸漸地, 家長們參與了孩子的經典誦讀。 一部分家長還自己在電腦上查找資料, 參與學習。

二、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大自然保持著永恆不變的規律, 不因外界的影響而停下自己的腳步, 才能讓一年四季正常運轉,

生生不息。 努力把有益的經典結合學生實際, 堅持不懈地帶領學生誦讀、感悟、運用於生活。

1.課前身心調節, 嚴格遵循讀書四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老子說:“善始且善成”。 我想經典誦讀也應該有一個良好的開始, 才能產生一個良好的結果。 教會學生以恭敬之心、感恩之心誦讀經典, 熟念精思, 讓經典沐浴身心, 感悟經典。 從形式上、行為習慣上開始:端正坐姿, 兩手分別左右四十五度舉書(目光和書上字保持四十五度角, 書和課桌水平面成四十五度夾角);發音口形標準, 字正腔圓, 情感飽滿, 表情豐富, 目光有神;心隨口走, 幫助理解和記憶;通過眼睛記憶(心眼相通), 聲音記憶(音聲相和), 口形運動記憶(心開竅於舌), 觸動情感的記憶。

良好誦讀習慣養成, 學生已能夠熟讀背誦老子《德道經》81章, 並開始熟讀背誦《周易》。

2.“音聲相和”展開集體誦讀, 沐浴經典, 達到上善治水

音聲相和。 人體具備幾大腔, 相當於一個大鐘。 按照人體百分之七十液體的構成, 集體誦讀的外在聲波產生集體誦讀的強大之音,

使自己的音和聲與人體產生同頻震盪, 產生共鳴, 從而達到上善治水。 集體誦讀, 使學生對經典文字的記憶加深, 同時學生之間相互感染, 誦讀經典的熱情更加飽滿, 吸收經典能量洗滌心靈。 在長期的堅持誦讀過程中, 我和學生在教室裡一起感悟“音聲相和”, 心靈情操也得到經典文字的陶冶。

三、經典融入現行課堂教育教學

1.融入課文學習

在現行教材裡, 許多教材內容可以運用經典名句一語概括, 無需過多講解, 學生便能感悟課文的精妙。 如:當學生學習課文“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時候, 晏子三次巧妙地回擊楚王的過程, 他們會用“反也者, 道之動也。 弱也者, 道之用也”來總結晏子三次“妙”在哪裡。 在上“蟋蟀的住宅”這一課時, 學生立即對蟋蟀的行為進行總結:居善地,心善潚。在學習“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一課時,學生讀完課文,立即說:這是老子說的“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這樣培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使他們的品質在經典的沐浴中得到陶冶。

2.融入學生行為教育

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我會提醒他們想一想,在老子五千言裡,哪一句話可以教給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會找到“天下之難作于易,天下之大作於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這樣培養他們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他們也仿佛如釋重負,高高興興去完成任務。那一刻,我不禁感歎經典的力量之大。在同學的交往中,他們學會了寬容和給予,懂得了幫助弱小、團結協作。學生內心深處崇德向善之光燃燒起來了!

四、借班會課,感悟經典

經過長期的集體誦讀,借經典誦讀課,我和學生交流,“你們到底明白點什麼?能給老師說說嗎?”頓時教室裡炸開了鍋。有個同學談到對《易經》裡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理解,就是一個人應當努力學習,不停息,不偷懶。胡晨陽小朋友說:“善始且善成”,就是做什麼事情都要做好準備,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取得成功。就像做作業,只要認真聽課,認真參與小組討論,做起作業就會又快又好。這個小朋友確實是這樣做的啊!原來他已經運用經典指導自己的學習了!一節課的交流,我驚訝孩子們的感悟能力。我發現學生們開始對經典多多少少的理解回饋,全來自集體誦讀的感悟。當秋天來臨的時候,我帶同學們到學校植物園觀察小草,突然,同學們一下子就說出經典句子“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經典讓同學們高度地認識自然,指導自己學習、做人,我由衷感恩經典!

五、想像力培養

在國學經典進校園的學習中,學生對小篆字的抄寫與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1.利用小篆文字開啟學生情景想像,開發學生作文創新

中國的甲骨文和小篆字,是一張張美麗的圖畫,是古人通過對大自然的觀察創造出來的與自然生活息息相關的象形文字。在文字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演變,我們民族也在不斷地創新。教學中我把小篆體的文字作為開啟學生想像力的基石,培養學生情景想像力。為學生的作文思路打開鋪平道路,寫作能力得到提升。

2016年7月12日-15日,我校經典誦讀實驗班16名學生參加第十一屆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大賽,栄獲12個現場決賽金獎,3個銀獎,1個銅獎。胡晨陽同學還被評為十佳文學之星,獲得500元獎金。比賽現場才藝表演,學生們現場表演抽背《德道經》、默寫小篆體雙一章,被授予“中華小才俊”11個,“中華小才女”5個,古典詩詞背誦金獎15個,獲得評委的一致好評。冰心文學大賽組委會收藏了我們默寫的小篆體雙一章,稱這是他們十一年來收到的第一份小篆體作品。其中郭希博同學現場多寫的一份雙一章小篆體,得到組委會評委文學評論家張伯華教授和冰心文學大賽組委會副秘書長羅凡華教授簽名留念。

學生們在賽場上精神飽滿,在比賽中表現突出,頒獎大會上獲得給專家、文學家(包括冰心文學大賽創始人周敏、冰心女婿、中央電視臺相約欄目組主持人)等12人敬獻紅領巾的殊榮。

2.想像力開啟學生創新發明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科技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前進。想像力誦讀作為國學的一部分,理應承擔著培養學生慧識與創造的作用。當學生想像力開始形成以後,我們開啟了學生科技發明創造課程。通過想像,創造性地解決生活中一些工具的不方便使用問題。組合發明,無中生有的發明,在原有物的基礎上增添新功能的發明等。學生們的想法真是千奇百怪,產生了許多創新作品。

2013年9月前,畢節四小沒有一個學生作品參加過科技創新大賽。2013年9月,畢節四小作為德慧智實驗學校,四小建立了18個實驗班級。2014年5月,羅凡華教授到畢節四小講授輕鬆發明課。在輕鬆發明課上,老師,學生一同參與培訓。

2014年6月,畢節四小共有四名同學設計的作品參加畢節七星關區科技創新大賽,不同等次獲獎。

2014年8月,畢節四小18個學生,兩個老師發明方案獲得國家專利局審批號。

2015年5月,畢節四小5件作品獲得“第十一屆中國青少年創造力大賽,第68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中國區選拔賽”一金三銀一銅好成績。

2015年6月,畢節四小一個學生發明作品獲得畢節七星關區政府授予“區長獎”。

2016年5月,畢節四小學生11件設計方案赴廣州參賽,獲得“第12屆中國青少年創造力大賽,第68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中國區選拔賽”一金2銀8銅的好成績,並正在申請專利審批。

我們的作品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好。不光是數量的積累,還有質的變化。想像力培養的理念:“無中生有、突發奇想”在作品中得以體現。作品“二十四節氣傘”文化氛圍濃厚,把大自然四季運行規律從形而上走向形而下,把四季變化規律轉化成握在我們的手裡的傘!讓我們所有人都能夠對二十四節氣看得見摸得著。

我們的其他作品也具有較強的文化味。文化系列作品都緊緊扣住想像力培養理念,沐浴國學經典,發明方案含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國學思想。“如意拐杖、通暢椅子、保暖按摩手套、心燈、准點按摩床”等創新作品均含有經典文化元素。

迎接經典,讓經典的能量轉化為現代社會生產力,點亮學生的內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編者注:貴州省畢節四小,是德慧智教育實驗區試點學校。文中引用的經典內容為老子《德道經》八十一章相關章節詞句。

轉自道德知音論壇

http://bbs.daode.biz/frame.php?frameon=yes

延伸閱讀:

高考分數線公佈,分數背後看考題,將來我們與孩子該怎麼學?

對治網癮,提升修養,啟迪智慧,這才是真正的無為而無不為!

怎麼從胎教開始,教寶寶三歲識字幾千

為什麼一歲多的寶寶基本會背誦老子五千言

制止艾滋學生的悲劇,你和孩子應該及早知道這些!

上海德慧智國學促進會立足于國學明師熊春錦先生的道德根文化、德慧智教育和道醫養生學三大理論方法體系。以“弘揚道德根文化,演繹德慧智人生;宣導社會道德回歸,推廣優秀傳統文化”為踐行理念的公益團體。

免責聲明: 本號發佈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路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學生立即對蟋蟀的行為進行總結:居善地,心善潚。在學習“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一課時,學生讀完課文,立即說:這是老子說的“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這樣培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使他們的品質在經典的沐浴中得到陶冶。

2.融入學生行為教育

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我會提醒他們想一想,在老子五千言裡,哪一句話可以教給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會找到“天下之難作于易,天下之大作於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這樣培養他們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他們也仿佛如釋重負,高高興興去完成任務。那一刻,我不禁感歎經典的力量之大。在同學的交往中,他們學會了寬容和給予,懂得了幫助弱小、團結協作。學生內心深處崇德向善之光燃燒起來了!

四、借班會課,感悟經典

經過長期的集體誦讀,借經典誦讀課,我和學生交流,“你們到底明白點什麼?能給老師說說嗎?”頓時教室裡炸開了鍋。有個同學談到對《易經》裡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理解,就是一個人應當努力學習,不停息,不偷懶。胡晨陽小朋友說:“善始且善成”,就是做什麼事情都要做好準備,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取得成功。就像做作業,只要認真聽課,認真參與小組討論,做起作業就會又快又好。這個小朋友確實是這樣做的啊!原來他已經運用經典指導自己的學習了!一節課的交流,我驚訝孩子們的感悟能力。我發現學生們開始對經典多多少少的理解回饋,全來自集體誦讀的感悟。當秋天來臨的時候,我帶同學們到學校植物園觀察小草,突然,同學們一下子就說出經典句子“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經典讓同學們高度地認識自然,指導自己學習、做人,我由衷感恩經典!

五、想像力培養

在國學經典進校園的學習中,學生對小篆字的抄寫與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1.利用小篆文字開啟學生情景想像,開發學生作文創新

中國的甲骨文和小篆字,是一張張美麗的圖畫,是古人通過對大自然的觀察創造出來的與自然生活息息相關的象形文字。在文字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演變,我們民族也在不斷地創新。教學中我把小篆體的文字作為開啟學生想像力的基石,培養學生情景想像力。為學生的作文思路打開鋪平道路,寫作能力得到提升。

2016年7月12日-15日,我校經典誦讀實驗班16名學生參加第十一屆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大賽,栄獲12個現場決賽金獎,3個銀獎,1個銅獎。胡晨陽同學還被評為十佳文學之星,獲得500元獎金。比賽現場才藝表演,學生們現場表演抽背《德道經》、默寫小篆體雙一章,被授予“中華小才俊”11個,“中華小才女”5個,古典詩詞背誦金獎15個,獲得評委的一致好評。冰心文學大賽組委會收藏了我們默寫的小篆體雙一章,稱這是他們十一年來收到的第一份小篆體作品。其中郭希博同學現場多寫的一份雙一章小篆體,得到組委會評委文學評論家張伯華教授和冰心文學大賽組委會副秘書長羅凡華教授簽名留念。

學生們在賽場上精神飽滿,在比賽中表現突出,頒獎大會上獲得給專家、文學家(包括冰心文學大賽創始人周敏、冰心女婿、中央電視臺相約欄目組主持人)等12人敬獻紅領巾的殊榮。

2.想像力開啟學生創新發明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科技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前進。想像力誦讀作為國學的一部分,理應承擔著培養學生慧識與創造的作用。當學生想像力開始形成以後,我們開啟了學生科技發明創造課程。通過想像,創造性地解決生活中一些工具的不方便使用問題。組合發明,無中生有的發明,在原有物的基礎上增添新功能的發明等。學生們的想法真是千奇百怪,產生了許多創新作品。

2013年9月前,畢節四小沒有一個學生作品參加過科技創新大賽。2013年9月,畢節四小作為德慧智實驗學校,四小建立了18個實驗班級。2014年5月,羅凡華教授到畢節四小講授輕鬆發明課。在輕鬆發明課上,老師,學生一同參與培訓。

2014年6月,畢節四小共有四名同學設計的作品參加畢節七星關區科技創新大賽,不同等次獲獎。

2014年8月,畢節四小18個學生,兩個老師發明方案獲得國家專利局審批號。

2015年5月,畢節四小5件作品獲得“第十一屆中國青少年創造力大賽,第68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中國區選拔賽”一金三銀一銅好成績。

2015年6月,畢節四小一個學生發明作品獲得畢節七星關區政府授予“區長獎”。

2016年5月,畢節四小學生11件設計方案赴廣州參賽,獲得“第12屆中國青少年創造力大賽,第68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中國區選拔賽”一金2銀8銅的好成績,並正在申請專利審批。

我們的作品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好。不光是數量的積累,還有質的變化。想像力培養的理念:“無中生有、突發奇想”在作品中得以體現。作品“二十四節氣傘”文化氛圍濃厚,把大自然四季運行規律從形而上走向形而下,把四季變化規律轉化成握在我們的手裡的傘!讓我們所有人都能夠對二十四節氣看得見摸得著。

我們的其他作品也具有較強的文化味。文化系列作品都緊緊扣住想像力培養理念,沐浴國學經典,發明方案含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國學思想。“如意拐杖、通暢椅子、保暖按摩手套、心燈、准點按摩床”等創新作品均含有經典文化元素。

迎接經典,讓經典的能量轉化為現代社會生產力,點亮學生的內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編者注:貴州省畢節四小,是德慧智教育實驗區試點學校。文中引用的經典內容為老子《德道經》八十一章相關章節詞句。

轉自道德知音論壇

http://bbs.daode.biz/frame.php?frameon=yes

延伸閱讀:

高考分數線公佈,分數背後看考題,將來我們與孩子該怎麼學?

對治網癮,提升修養,啟迪智慧,這才是真正的無為而無不為!

怎麼從胎教開始,教寶寶三歲識字幾千

為什麼一歲多的寶寶基本會背誦老子五千言

制止艾滋學生的悲劇,你和孩子應該及早知道這些!

上海德慧智國學促進會立足于國學明師熊春錦先生的道德根文化、德慧智教育和道醫養生學三大理論方法體系。以“弘揚道德根文化,演繹德慧智人生;宣導社會道德回歸,推廣優秀傳統文化”為踐行理念的公益團體。

免責聲明: 本號發佈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路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