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她是中國近代離婚第一人,再嫁時她說:感謝徐志摩當年離婚之恩!

在這人世間, 有誰活著不像是一場煉獄?

只不過有的人一直隨波逐流, 任由命運擺佈, 而有的人浴火重生, 即使生得平凡, 卻能活得驚豔。 張幼儀, 她的“前生”, 被冠以“徐志摩妻子”的名號, 卻低入塵埃, 湮沒無聞;

百年風華, 若白駒過隙。 人與情早已物是人非, 她在婚姻裡吃的苦, 卻依然歷歷在目。 婚嫁前, 她被教導, “在公婆家裡, 只可以說是, 不可以說不。 無論夫妻關係如何, 都要繼續侍奉公婆。 ”

15歲時, 她以為這就能留住丈夫的心。 婚後, 他立即北上學習, 後出國留學, 留下她獨守空閨。 張幼儀只好在家照顧公婆, 靠縫縫補補打發她大好的青春時光。

幾年後, 他百無聊賴之時脫口而出, “我要成為中國文明離婚第一人。 ”她在一旁聽著, 並不驚訝, 覺得他不過是說笑。 老祖宗的三綱五常還在, 他怎敢如此放肆。 婚後思念, 兩人相聚不過一季, 對話不過五六句, 且多是他罵她鄉下土包子。

她的“今世”, 卻在與這個著名詩人離婚後, 徐徐展開了一幅大寫意的水墨長卷。

她被稱為中國民國頭號前妻, 卻在最深沉的黑暗中清醒過來, 從命運的泥濘中掙扎出來, 成為中國首位女銀行家。

她說:人生從來都是靠自己成全。

1900年, 張幼儀出生於上海名門世族,

祖父是高官, 父親是名醫, 她是真正的大家閨秀。

15歲那年, 她聽從父母的提議, 嫁給素未謀面的徐志摩。

她想, 或許沒有“畫眉深淺入時無”的深情, 也可能沒有“賭書消得潑茶香”的浪漫, 但總可以做到彼此相敬如賓吧?少女的心思就是如此簡單。

但事實有時候又是那麼殘酷。

受過西方教育的徐志摩反抗一切封建思想, 對包辦婚姻尤其深惡痛絕。 沒有自由的愛情, 對他來說生不如死。

當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 就無比嫌棄, 脫口而出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從此, “鄉下土包子”成了張幼儀伴隨了一輩子的烙印,

也預設了婚姻不幸的基調。

兩人新婚燕爾, 卻沒有絲毫蜜月的喜悅, 張幼儀盡心盡力侍奉公婆, 服從, 隱忍, 討好, 得來的卻是空氣般的無視。

1920年, 夫妻異地已久, 徐家父母將她送去法國與他團聚。 他穿著黑大衣, 圍著白絲巾, 她從未見過他身著西裝的樣子, 卻是一眼就從人堆裡看出是他,“他是所有接船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的表情的人”

她的心頓時涼了大半。她到了有他的地方,卻像是去了陌生之地。飛機上,她暈機嘔吐,他沒有任何同情之心,只是一個勁兒說她土包子,後來不知怎麼他自己也吐了。

這時她定下心來,鼓起了好大的勇氣,終於也回敬了他一句,“你也吐了,我看你也是土包子。”相處並沒有讓兩人心靈相近。

洗衣,做飯,縫補……她也曾是父母掌心裡的寶,也是系出名門的大家閨秀,卻願意為愛人洗手做羹湯。

但一個人努力那叫愛,兩個人都用心叫做愛情。

而張幼儀始終一人唱著獨角戲。

不久後,張幼儀再度懷孕,當她把滿心歡喜地把喜訊告訴徐志摩時,得來的卻是難以置信的“要求墮胎”。

劉若英飾演的張幼儀

那時打胎隨時一屍兩命,張幼儀愕然,手足無措: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而死掉。

徐志摩冷冰冰地說: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張愛玲曾說:一個人不愛你的時候,你哭鬧是錯,靜默是錯,活著呼吸是錯,連死了都是錯。

那時的張幼儀應該就是這種錐心的感受吧。

爭吵之後,徐志摩就突然從張幼儀的生活中毫無徵兆地消失了。衣服,書籍都還在,甚至眼鏡還放在翻開的書頁上,但人卻早已不知所蹤。

一個身懷六甲的婦人在異國他鄉該如何生存,張幼儀生平第一次嘗到絕望的滋味,在慌亂之際,她求助二哥,最後在顛沛流離中生下孩子。

而徐志摩明知道張幼儀的動向,卻不聞不問,他正猛烈追求他的繆斯女神,無暇顧及其他。

徐志摩和林徽因

孩子剛降生,徐志摩的離婚協議就到了。“他人呢?”她問送信人,“你讓他來,我要問清楚。”他來了,急著要離婚。

見他心急火燎,她反倒冷靜下來,她提議離婚要徵求父母意見。他一時慌亂,脫口反駁道,“不行,不行,你曉得,你一定要現在就簽字,林徽因要回國了,我非現在離不可!”

要走的人留不住,裝睡的人叫不醒,不愛自己的人,永遠也感動不了。

此時,她和徐志摩的第二個孩子彼得剛剛出生才一周。

她明白了,他口中想要與之白頭偕老的人,是林徽因。她二話不說,在離婚協議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他頓時歡天喜地,提出要去看剛出生的孩子。

他的眼神裡滿是自由與逃離的喜悅,孩子連同孩子的母親,即將與自己的餘生無關了。他做到了自己承諾過的事,成為文明離婚的第一人。此舉,也讓張幼儀被迫成為近代史上文明離婚的第一個女人。

有人說,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而尼采說,事業是人的脊樑。利普斯基說過:不管怎樣,你最終還是成為了你自己。

張幼儀和大兒子

離婚後,張幼儀選擇留在德國,那是一段由死轉生的日子,她一邊撫養兒子,一邊入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稚教育。上一段婚姻蹉跎了7年的歲月,她打算好好為自己活一次。

但似乎老天從未厚待於她。1925年,張幼儀幼子病逝,死於腹膜炎。

當她捧著孩子的骨灰盒一動不動時,她的臉上始終是平靜的,那是一種心如死水的寧靜。

1926年,張幼儀回國了。

回國後,她創辦了自己的公司雲裳時裝公司。她把很多歐美的新式樣引進雲裳,剪裁縫製都很考究,一時間成了上海流行的門面擔當,名媛淑女時常光顧,生意興隆,一時風光無二。

陸小曼的衣服也是那裡做的,徐志摩也在她的公司入股,把朋友介紹給她擔任時裝設計。

異鄉落難時,徐家二老湊了三百大洋,供她在國外衣食住行。回國後,她對老人照顧如初,離婚拉遠了她與徐志摩的距離,卻讓兩人的心更親近了。

與張幼儀照過面的梁實秋,如此評價她:

她是極有風度的一位少婦,樸實而幹練,給人極好的印象。

張幼儀去世八年後,張幼儀的自傳中,她以洗盡鉛華地口吻說:“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有辦法成長。他使我得到解脫,變成另外一個人。”

晚年時,有人問她是否愛過徐志摩,她答:“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個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張幼儀年輕時,依靠的只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為了婚姻,她放棄學業,放棄繼續學習,追到歐洲後,她依舊相夫教子,與庭院深深的女子仍然別無二致。

她是名門閨秀,是家教嚴謹、人才輩出的張家二小姐,婚姻封印了她的才華,使她從未想起使用它。

直到有人逼著她失去所有時,她才猛然明白:她成不了最風趣的小姐,最風華絕代的名伶,但她必須成為她自己,才能獲得尊重。

她始終活得明白,失去一段不被重視的感情,最有效的治癒就是放手,最精彩的報復便是幸福。

人生從來都是靠自己成全,無論男女。

卻是一眼就從人堆裡看出是他,“他是所有接船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的表情的人”

她的心頓時涼了大半。她到了有他的地方,卻像是去了陌生之地。飛機上,她暈機嘔吐,他沒有任何同情之心,只是一個勁兒說她土包子,後來不知怎麼他自己也吐了。

這時她定下心來,鼓起了好大的勇氣,終於也回敬了他一句,“你也吐了,我看你也是土包子。”相處並沒有讓兩人心靈相近。

洗衣,做飯,縫補……她也曾是父母掌心裡的寶,也是系出名門的大家閨秀,卻願意為愛人洗手做羹湯。

但一個人努力那叫愛,兩個人都用心叫做愛情。

而張幼儀始終一人唱著獨角戲。

不久後,張幼儀再度懷孕,當她把滿心歡喜地把喜訊告訴徐志摩時,得來的卻是難以置信的“要求墮胎”。

劉若英飾演的張幼儀

那時打胎隨時一屍兩命,張幼儀愕然,手足無措: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而死掉。

徐志摩冷冰冰地說: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張愛玲曾說:一個人不愛你的時候,你哭鬧是錯,靜默是錯,活著呼吸是錯,連死了都是錯。

那時的張幼儀應該就是這種錐心的感受吧。

爭吵之後,徐志摩就突然從張幼儀的生活中毫無徵兆地消失了。衣服,書籍都還在,甚至眼鏡還放在翻開的書頁上,但人卻早已不知所蹤。

一個身懷六甲的婦人在異國他鄉該如何生存,張幼儀生平第一次嘗到絕望的滋味,在慌亂之際,她求助二哥,最後在顛沛流離中生下孩子。

而徐志摩明知道張幼儀的動向,卻不聞不問,他正猛烈追求他的繆斯女神,無暇顧及其他。

徐志摩和林徽因

孩子剛降生,徐志摩的離婚協議就到了。“他人呢?”她問送信人,“你讓他來,我要問清楚。”他來了,急著要離婚。

見他心急火燎,她反倒冷靜下來,她提議離婚要徵求父母意見。他一時慌亂,脫口反駁道,“不行,不行,你曉得,你一定要現在就簽字,林徽因要回國了,我非現在離不可!”

要走的人留不住,裝睡的人叫不醒,不愛自己的人,永遠也感動不了。

此時,她和徐志摩的第二個孩子彼得剛剛出生才一周。

她明白了,他口中想要與之白頭偕老的人,是林徽因。她二話不說,在離婚協議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他頓時歡天喜地,提出要去看剛出生的孩子。

他的眼神裡滿是自由與逃離的喜悅,孩子連同孩子的母親,即將與自己的餘生無關了。他做到了自己承諾過的事,成為文明離婚的第一人。此舉,也讓張幼儀被迫成為近代史上文明離婚的第一個女人。

有人說,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而尼采說,事業是人的脊樑。利普斯基說過:不管怎樣,你最終還是成為了你自己。

張幼儀和大兒子

離婚後,張幼儀選擇留在德國,那是一段由死轉生的日子,她一邊撫養兒子,一邊入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稚教育。上一段婚姻蹉跎了7年的歲月,她打算好好為自己活一次。

但似乎老天從未厚待於她。1925年,張幼儀幼子病逝,死於腹膜炎。

當她捧著孩子的骨灰盒一動不動時,她的臉上始終是平靜的,那是一種心如死水的寧靜。

1926年,張幼儀回國了。

回國後,她創辦了自己的公司雲裳時裝公司。她把很多歐美的新式樣引進雲裳,剪裁縫製都很考究,一時間成了上海流行的門面擔當,名媛淑女時常光顧,生意興隆,一時風光無二。

陸小曼的衣服也是那裡做的,徐志摩也在她的公司入股,把朋友介紹給她擔任時裝設計。

異鄉落難時,徐家二老湊了三百大洋,供她在國外衣食住行。回國後,她對老人照顧如初,離婚拉遠了她與徐志摩的距離,卻讓兩人的心更親近了。

與張幼儀照過面的梁實秋,如此評價她:

她是極有風度的一位少婦,樸實而幹練,給人極好的印象。

張幼儀去世八年後,張幼儀的自傳中,她以洗盡鉛華地口吻說:“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有辦法成長。他使我得到解脫,變成另外一個人。”

晚年時,有人問她是否愛過徐志摩,她答:“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個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張幼儀年輕時,依靠的只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為了婚姻,她放棄學業,放棄繼續學習,追到歐洲後,她依舊相夫教子,與庭院深深的女子仍然別無二致。

她是名門閨秀,是家教嚴謹、人才輩出的張家二小姐,婚姻封印了她的才華,使她從未想起使用它。

直到有人逼著她失去所有時,她才猛然明白:她成不了最風趣的小姐,最風華絕代的名伶,但她必須成為她自己,才能獲得尊重。

她始終活得明白,失去一段不被重視的感情,最有效的治癒就是放手,最精彩的報復便是幸福。

人生從來都是靠自己成全,無論男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