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手藝人 瀏陽河畔“黃四爹” 一個人 五十載 千條船

造龍舟時先要做模, 按照龍舟的艙位、形狀製作固定樁。

墨線盒、木刨、銼刀、鉗口等傳統工具整齊排列在桌上, 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段過往故事、一代代歷史傳承。

瀏陽河裡的龍舟大多都是黃正興造的。

黃興自古有賽龍舟的傳統, 龍舟製作時還會噴上“黃興兄弟”的字樣。

黃正興正拿著砂紙反復摩擦龍舟進行修補。

造龍舟是個繁雜的精細活, 傳統工具墨線盒是必需品。

◎文/圖 星沙時報記者 林暢 章帝 實習生 袁學文

盛夏的瀏陽河畔, 河水潺潺而過, 河堤旁一處簡陋的作坊裡擺放著兩條木質龍舟, 64歲的黃正興正拿著砂紙反復摩擦龍舟進行修補。 從他手裡出去的龍舟, 不僅遍佈瀏陽河, 更游向了全國。

黃正興, 人稱“黃四爹”, 是長沙縣黃興鎮光達社區的居民, 13歲開始學造船, 至今已有51年。 漁舟、客船、渡船、龍舟……他都造過, 粗略算來已有千餘條。

“瀏陽河裡的龍舟都是我造的,

撈刀河、湘江、溈水河也有。 2010年廣州亞運會中國女子龍舟隊的29條龍舟都是我的手藝, 當時她們還打破了世界記錄。 ”言語間, 黃四爹滿是自豪。

“杉木輕, 浮力大, 用來做船身;樟木韌性好, 用來做隔艙板;椿樹硬度大, 用來做船舷。 ”在四溢的原木香味中, 黃四爹將多年經驗娓娓道來。

龍舟的結構分為龍頭、龍尾、龍骨、船舷、坐板等多個部分, 造龍舟是個繁雜的精細活。 “首先做模, 然後搭建龍骨、拼接木板、上膠刷漆, 畫上龍鱗花紋, 裝上龍頭、龍尾, 一艘龍舟就完成了。 ”

時過境遷, 龍舟製作的技藝也在變。 如今, 龍舟的製作實現半機械化後, 木頭直接上鋸台、打孔有電鑽, 工期也從一個多月縮減至6、7天。 但是, 一些精細活還得人親自動手。 這時,黃四爹就會拿起墨線盒、木刨、銼刀、鉗口等傳統工具精雕細琢。

每年3月,黃四爹和工友們開始忙碌,端午前期最忙,一直要忙活到下半年,不少外地人慕名而來。現在,在他的作坊裡,兩條歷經百戰的龍舟已修補完畢,下一批龍舟即將進場製作。

作為瀏陽河製作龍舟的手藝人,黃四爹造了千餘條船,也見證了拼搏不息的龍舟精神的傳承。如今,年歲漸長的他帶了不少徒弟,但是僅靠造龍舟賺不了大錢,願意傳承這門手藝的年輕人難以尋覓。“年輕人要賺錢養家嘛!”一聲歎息,隨著瀏陽河水奔流而去,無奈的背後是黃四爹對傳承的期盼。

熱點新聞

剛剛得知!長沙縣這些地方要停電了,有你家嗎?

“量跌價漲” 星沙樓市“期中考”出爐 下半年住宅供應量有所增多 商辦市場迎來契機

長沙縣工程機械“一枝獨大”局面逐漸演變為多點支撐態勢,極大促進了縣域經濟持續發展

這時,黃四爹就會拿起墨線盒、木刨、銼刀、鉗口等傳統工具精雕細琢。

每年3月,黃四爹和工友們開始忙碌,端午前期最忙,一直要忙活到下半年,不少外地人慕名而來。現在,在他的作坊裡,兩條歷經百戰的龍舟已修補完畢,下一批龍舟即將進場製作。

作為瀏陽河製作龍舟的手藝人,黃四爹造了千餘條船,也見證了拼搏不息的龍舟精神的傳承。如今,年歲漸長的他帶了不少徒弟,但是僅靠造龍舟賺不了大錢,願意傳承這門手藝的年輕人難以尋覓。“年輕人要賺錢養家嘛!”一聲歎息,隨著瀏陽河水奔流而去,無奈的背後是黃四爹對傳承的期盼。

熱點新聞

剛剛得知!長沙縣這些地方要停電了,有你家嗎?

“量跌價漲” 星沙樓市“期中考”出爐 下半年住宅供應量有所增多 商辦市場迎來契機

長沙縣工程機械“一枝獨大”局面逐漸演變為多點支撐態勢,極大促進了縣域經濟持續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