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圖讀懂城鎮化發展的成績單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城市規模不斷擴大, 城鎮化水準持續提高

2016年末, 我國城市數量達到657個。 其中, 直轄市4個, 副省級城市15個,

地級市278個, 縣級市360個。

分地區看, 東部地區地級以上城市和縣級市分別有89個和124個, 中部地區分別有80個和89個, 西部地區分別有94個和92個, 東北地區分別有34個和55個。

2016年末, 全國建制鎮數量達到20883個, 比2012年末增加1002個。 在地級以上城市中, 按2015年末市轄區戶籍人口[1]劃分, 100-300萬人口規模的城市數量增長迅速, 達到121個, 比2012年增加15個;300-500萬人口規模的城市13個, 增加4個;5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達13個, 增加1個。 2015年末, 地級以上城市行政區域土地面積73.3萬平方公里, 比2012年增長11.6%。 其中, 建成區面積40941平方公里, 增長13.3%。

城市群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按照《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和《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 結合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戰略, 傳統的省域經濟和行政區經濟逐步向城市群經濟過渡, 城市的集聚效應日益凸顯。

2015年, 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 以5.2%的國土面積集聚了23.0%的人口, 創造了39.4%的國內生產總值, 成為帶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主要平臺。

東部地區的山東半島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 中部地區的中原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 西部地區的成渝城市群、關中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 東北地區的哈長城市群、遼中南城市群等都保持較快發展, 對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城鎮化水準持續提高。 2016年末, 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7.4%, 比2012年末提高4.8個百分點, 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差距縮小1.4個百分點。

城市經濟實力增強, 發展方式加快轉變

經濟規模持續擴大。 2015年, 地級以上城市地區生產總值428359億元, 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33.0%, 年均增長10.0%。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11754億元, 比2012年增長22.9%。

隨著經濟總量的擴大, 城市財力明顯增強, 用於民生的支出迅速增加。

2015年, 地級以上城市公共財政收入49671億元, 比2012年增長43.8%;公共財政支出66851億元, 增長49.7%。 其中, 一般性公共服務支出5366億元, 增長14.4%;科教文衛支出18006億元, 增長42.7%。

2015年, 地級以上城市年末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994940億元, 占全國總量的73.3%, 比2012年增長50.8%。 其中, 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24807億元, 增長30.4%。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2015年, 地級以上城市第一產業增加值12708億元, 比2012年增加3508億元, 年均增長11.4%;第二產業增加值187526億元, 增加28520億元, 年均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28124億元, 增加68949億元, 年均增長12.7%, 所占比重由48.6%上升到53.3%, 提高了4.7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已成為新常態下拉動城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也成為吸納勞動力、穩定就業市場的主體。 2015年, 地級以上城市第一、二、三產業年末單位從業人員分別為55.0萬人、5290萬人和5499萬人,

比2012年分別增加2.1萬人、908萬人和1004萬人, 年均分別增長1.3%、6.5%和6.9%。

消費對城市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 2015年, 地級以上城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76486億元, 比2012年增長49.9%, 年均增長14.4%;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71376億元, 增長36.0%, 年均增長10.8%。 2015年, 地級以上城市進出口總額(全市, 包括市轄縣,下同)39049億美元,比2012年增加540億美元,年均增長0.5%。其中,進口額16691億美元,出口額22358億美元。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公共服務能力提升

公共交通設施不斷完善。在政府公共財政持續支持下,城市道路建設繼續保持良好態勢。2015年末,地級以上城市境內等級公路里程(全市)379萬公里,比2012年末增加28.5萬公里,年均增長2.6%;境內高速公路里程(全市)10.8萬公里,增加2.0萬公里,年均增長7.1%。實有城市道路面積55.1億平方米,比2012年末增長18.6%。軌道交通建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截至2015 年末,有28個城市擁有軌道交通(含地鐵、輕軌、單軌、現代有軌電車、市域快軌、磁懸浮)線路,長度達3730公里,比2012年末增長67.3%。

傳統公共交通和新模式交通融合發展。傳統交通繼續穩定增長。2015年末,地級以上城市實有計程車92.9萬輛,比2012年末增長7.8%;實有公共汽(電)車營運車輛47.6萬輛,增長25.8%;每萬人擁有公共汽(電)車10.7輛,比2012年末增加1.3輛。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城市智慧交通突飛猛進,網約車、共用汽車、共用單車等新的出行方式不斷湧現,使用者規模大幅度增長。

基本生活資料供應充足。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需要的水、電、氣等基本生活資料在大部分城市得到充分保障。2015年,地級以上城市供水總量473億噸,比2012年增長6.5%。用電量26577億千瓦時,比2012年增長6.9%。其中,工業用電17367億千瓦時,增長2.6%;居民生活用電3543億千瓦時,增長11.0%。供氣總量(人工煤氣、天然氣)934億立方米,比2012年增長31.7%。其中,家庭用量193億立方米,增長22.2%。

網路設施發展日新月異。隨著網路強國戰略、“互聯網+”行動計畫、大資料戰略的部署和實施,各地以智慧城市建設為抓手,推動網路提速降費,提升4G網路和寬頻基礎設施水準,積極推動移動互聯網、IPTV等新型資訊服務健康發展。2015年,地級以上城市電信業務收入(全市)13348億元,比2012年增長22.1%。互聯網寬頻用戶數增長迅速。2015年末,地級以上城市互聯網用戶數達25510萬戶,比2012年增長28.9%。

城市社會事業進步,科技實力不斷壯大

科技實力不斷壯大。2015年,地級以上城市科學技術支出2176億元,比2012年增長53.5%。科研成果豐碩,專利申請受理量(全市)242萬項,比2012年增長30.3%;專利申請授權量(全市)149萬項,增長31.8%。其中,發明26萬項,增長86.5%。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教育投入持續快速增長,2015年,地級以上城市教育支出10077億元,比2012年增長31.1%。各階段教育穩步發展,辦學條件不斷改善。2015年末,地級以上城市普通高等學校(全市)2510所,比2012年末增加122所;在校學生(全市)2726萬人,增加519萬人。普通中學21322所,比2012年末增加1564所;在校學生2348萬人,增加26.9萬人。各級各類學校教師548萬人,比2012年末增加44萬人。

文化事業快速進步。2015年,地級以上城市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267億元,比2012年增長43.1%。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2015年末,地級以上城市擁有體育場館43909個,劇場、影劇院2600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5.8億冊,比2012年末增加4710萬冊,增長8.9%;每百人擁有圖書館藏書129冊,增加6冊。

衛生體系更加健全。2015年,地級以上城市醫療衛生支出4486億元,比2012年增長70.5%,年均增長19.5%。2015年末,地級以上城市醫院、衛生院23314個,比2012年末增加1683個,增長7.8%;醫院、衛生院床位數340萬張,增加74.8萬張,增長28.2%;醫生165萬人,增加31.8萬人,增長19.3%;每萬人擁有醫生37.0人,增加4.0人;註冊護士191萬人,增加47.9萬人。

居民生活水準提高,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居民人均收入不斷增加。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2012年增加9489元,年均實際增長6.5%。城市居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消費結構升級趨勢明顯,食品消費所占比重下降。2016年,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29.3%,比2012年下降2.1個百分點。消費層次已從一般家庭消費向服務、文化、教育、旅遊、保健、資訊、小轎車和住房等高端消費發展,汽車等大件耐用消費品進入千家萬戶。2015年末,地級以上城市私人汽車擁有量(全市)14008萬輛,比2012年增加5020萬輛,增長55.9%。

城市居民生活進一步得到保障。各級政府努力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城市社會保障資金投入力度。2015年,地級以上城市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102億元,比2012年增長51.4%。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社會和諧穩定。2015年,地級以上城市住房保障支出2222億元,比2012年增長41.9%。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失業保險政策不斷完善。2015年末,地級以上城市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28634萬人、34995萬人和11782萬人,分別比2012年末增長38.2%、37.8%和19.1%。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有效惠及困難群眾。2015年末,地級以上城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655萬人,比2012年末減少了208萬人,下降24.1%。養老服務業轉型升級。社區服務設施191392個,增加56876個,增長42.3%;社會福利院床位154萬張,增加32.1萬張,增長26.4%。

城市人居環境不斷改善。黨的十八大以來,城市規劃和建設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努力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按照綠色迴圈低碳要求,大力開展生態修復,讓城市再現綠水青山。2015年,地級以上城市節能環保支出2085億元,比2012年增長72.5%。工業廢水排放量(全市)191億噸,比2012年下降8.8%;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全市)1413萬噸,下降17.5%。污水集中處理率(全市)為87.4%,比2012年提高了8.2個百分點。城市建設以自然為美,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2015年末,地級以上城市綠地面積215萬公頃,比2012年末增長15.0%。其中,公園綠地面積49.6萬公頃,增長15.7%;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56萬公頃,增長8.0%。

包括市轄縣,下同)39049億美元,比2012年增加540億美元,年均增長0.5%。其中,進口額16691億美元,出口額22358億美元。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公共服務能力提升

公共交通設施不斷完善。在政府公共財政持續支持下,城市道路建設繼續保持良好態勢。2015年末,地級以上城市境內等級公路里程(全市)379萬公里,比2012年末增加28.5萬公里,年均增長2.6%;境內高速公路里程(全市)10.8萬公里,增加2.0萬公里,年均增長7.1%。實有城市道路面積55.1億平方米,比2012年末增長18.6%。軌道交通建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截至2015 年末,有28個城市擁有軌道交通(含地鐵、輕軌、單軌、現代有軌電車、市域快軌、磁懸浮)線路,長度達3730公里,比2012年末增長67.3%。

傳統公共交通和新模式交通融合發展。傳統交通繼續穩定增長。2015年末,地級以上城市實有計程車92.9萬輛,比2012年末增長7.8%;實有公共汽(電)車營運車輛47.6萬輛,增長25.8%;每萬人擁有公共汽(電)車10.7輛,比2012年末增加1.3輛。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城市智慧交通突飛猛進,網約車、共用汽車、共用單車等新的出行方式不斷湧現,使用者規模大幅度增長。

基本生活資料供應充足。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需要的水、電、氣等基本生活資料在大部分城市得到充分保障。2015年,地級以上城市供水總量473億噸,比2012年增長6.5%。用電量26577億千瓦時,比2012年增長6.9%。其中,工業用電17367億千瓦時,增長2.6%;居民生活用電3543億千瓦時,增長11.0%。供氣總量(人工煤氣、天然氣)934億立方米,比2012年增長31.7%。其中,家庭用量193億立方米,增長22.2%。

網路設施發展日新月異。隨著網路強國戰略、“互聯網+”行動計畫、大資料戰略的部署和實施,各地以智慧城市建設為抓手,推動網路提速降費,提升4G網路和寬頻基礎設施水準,積極推動移動互聯網、IPTV等新型資訊服務健康發展。2015年,地級以上城市電信業務收入(全市)13348億元,比2012年增長22.1%。互聯網寬頻用戶數增長迅速。2015年末,地級以上城市互聯網用戶數達25510萬戶,比2012年增長28.9%。

城市社會事業進步,科技實力不斷壯大

科技實力不斷壯大。2015年,地級以上城市科學技術支出2176億元,比2012年增長53.5%。科研成果豐碩,專利申請受理量(全市)242萬項,比2012年增長30.3%;專利申請授權量(全市)149萬項,增長31.8%。其中,發明26萬項,增長86.5%。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教育投入持續快速增長,2015年,地級以上城市教育支出10077億元,比2012年增長31.1%。各階段教育穩步發展,辦學條件不斷改善。2015年末,地級以上城市普通高等學校(全市)2510所,比2012年末增加122所;在校學生(全市)2726萬人,增加519萬人。普通中學21322所,比2012年末增加1564所;在校學生2348萬人,增加26.9萬人。各級各類學校教師548萬人,比2012年末增加44萬人。

文化事業快速進步。2015年,地級以上城市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267億元,比2012年增長43.1%。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2015年末,地級以上城市擁有體育場館43909個,劇場、影劇院2600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5.8億冊,比2012年末增加4710萬冊,增長8.9%;每百人擁有圖書館藏書129冊,增加6冊。

衛生體系更加健全。2015年,地級以上城市醫療衛生支出4486億元,比2012年增長70.5%,年均增長19.5%。2015年末,地級以上城市醫院、衛生院23314個,比2012年末增加1683個,增長7.8%;醫院、衛生院床位數340萬張,增加74.8萬張,增長28.2%;醫生165萬人,增加31.8萬人,增長19.3%;每萬人擁有醫生37.0人,增加4.0人;註冊護士191萬人,增加47.9萬人。

居民生活水準提高,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居民人均收入不斷增加。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2012年增加9489元,年均實際增長6.5%。城市居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消費結構升級趨勢明顯,食品消費所占比重下降。2016年,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29.3%,比2012年下降2.1個百分點。消費層次已從一般家庭消費向服務、文化、教育、旅遊、保健、資訊、小轎車和住房等高端消費發展,汽車等大件耐用消費品進入千家萬戶。2015年末,地級以上城市私人汽車擁有量(全市)14008萬輛,比2012年增加5020萬輛,增長55.9%。

城市居民生活進一步得到保障。各級政府努力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城市社會保障資金投入力度。2015年,地級以上城市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102億元,比2012年增長51.4%。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社會和諧穩定。2015年,地級以上城市住房保障支出2222億元,比2012年增長41.9%。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失業保險政策不斷完善。2015年末,地級以上城市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28634萬人、34995萬人和11782萬人,分別比2012年末增長38.2%、37.8%和19.1%。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有效惠及困難群眾。2015年末,地級以上城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655萬人,比2012年末減少了208萬人,下降24.1%。養老服務業轉型升級。社區服務設施191392個,增加56876個,增長42.3%;社會福利院床位154萬張,增加32.1萬張,增長26.4%。

城市人居環境不斷改善。黨的十八大以來,城市規劃和建設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努力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按照綠色迴圈低碳要求,大力開展生態修復,讓城市再現綠水青山。2015年,地級以上城市節能環保支出2085億元,比2012年增長72.5%。工業廢水排放量(全市)191億噸,比2012年下降8.8%;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全市)1413萬噸,下降17.5%。污水集中處理率(全市)為87.4%,比2012年提高了8.2個百分點。城市建設以自然為美,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2015年末,地級以上城市綠地面積215萬公頃,比2012年末增長15.0%。其中,公園綠地面積49.6萬公頃,增長15.7%;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56萬公頃,增長8.0%。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