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明威:我是拖稿大師

海明威

海明威雖是大文豪, 但也愛拖稿, 而且拖得很有藝術性, 簡直是作家界的魔術師, 拖稿界的聖手!

1948年, 海明威住在古巴。 美國的《世界主義者》雜誌想做一本專刊——《一切的未來》。

因為二戰剛結束不久, 那種對一切都充滿憧憬的情緒是主流, 所以雜誌打算請各界名人來寫寫對未來的展望, 比如讓海明威寫文學的未來。 編輯飛到了古巴, 給海明威留了封簡單的信, 等待回音。 然後, 海明威的拖稿戰術就開始了。

首先, 海明威給編輯打了個電話, 說一定不會讓他空手而歸, 但見面後, 海明威就沒再提寫稿的事, 而是先拉著編輯喝酒。 據編輯回憶, 他喝了七大杯酒。 然後海明威又拉著編輯看樂隊演出。 這就是第一招:請編輯吃飯, 把他拉下水。

第二天, 海明威帶著編輯出海, 去釣魚, 他們一邊釣魚, 一邊又喝龍舌蘭。 藍天白雲, 碧海青天, 編輯已經迷醉在加勒比海的陽光和美酒中;海明威還大談自己的海釣經歷,

在美酒之後, 編輯又暈在海明威的神侃中了。

又玩了一天后, 回程的船上, 海明威忽然話鋒一轉, 問起了稿酬, 編輯說1.5萬美金。 聽到這筆鉅款, 海明威很開心, 說這筆錢足以振興文學的未來了。 但馬上, 海明威又提出要簽合同, 而且, 他希望能在合同裡說明, 像他這樣僑居海外超過12個月的美國人, 在海外寫的東西可以免稅!這就是第二招:玩歸玩, 問清價碼, 不忘避稅。

這麼快就約到了海明威寫稿, 《世界主義者》雜誌當然非常高興, 於是將稿費預支給了海明威。 令雜誌社感到意外的是, 稿費預支了六個月之後, 海明威的稿子卻是一個字都沒看到。 這就是第三招:主動權, 反正錢拿到了,

讓你們乾著急。

沒辦法, 雜誌編輯只得再去古巴, 找海明威催稿子, 可是沒想到, 海明威早已經有了應對之計。 這次, 海明威邀請編輯去了自己的維吉爾莊園, 再次拉近了和編輯的關係, 為的是讓編輯在催稿時更加不好意思。 不用說, 到了維吉爾莊園, 按照海明威一貫的套路, 自然開始幾天又是一頓胡吃海塞, 打野雞, 看馬戲, 什麼好玩玩什麼。

編輯到了三天之後, 海明威才像上次那樣, 步入正題, 說文學的未來他沒寫出來, 因為寫評論文章不是他的專長, 但錢已經拿了, 又不能退回去, 自己可以寫兩個小說給雜誌。

如果你以為海明威用兩個小說抵帳就完了, 那你就太小看這位大文豪了。 他話鋒一轉, 說:“我是小說家, 我的小說價格當然更貴,

你們給的1.5萬美金是一篇評論的價, 寫小說給你們, 得給我加錢。 ”這就是第四招:拖稿不給, 換稿抵帳, 還得加錢。

這招還真靈, 雜誌社把海明威的稿費從1.5萬美金加到了2.5萬美金, 也就是說, 拖了半年稿, 雜誌社還倒欠海明威一萬美金。 但雜誌社為防止海明威故技重施, 他們這次與海明威簽了協議, 給他兩年的時間, 到1949年12月底交稿。

到了1949年年初, 眼見年底就截稿了, 久不露面的海明威主動現身了, 問編輯:“假如到了截稿時間我還沒交, 是不是要退錢給你們?”編輯一聽這語氣, 就知道他還沒寫。 不過海明威有說辭, 他說他不是沒寫, 寫了一個, 但寫得不好, 夠不上雜誌的水準, 打算留著以後再發。

接下來, 海明威跟編輯聯繫的頻率明顯高了,

不是給編輯寫信說自己在義大利旅途中正在給雜誌寫稿, 就是說不好意思打獵時他把腿摔斷了。 這是第五招:平時再潛水, 截稿前總得有個人影。

到了1949年初秋, 離截稿就剩半年了, 海明威又變卦了, 叫編輯來古巴找他。 海明威企圖再次拉編輯下水, 可編輯回去也要交差的, 總被拖下水, 就要下崗了, 所以編輯先發制人, 問:“你是不是要再加一萬美金?”

編輯這招絕地反擊還挺靈, 把海明威說得也不好意思了, 他好歹也是文豪, 總拖稿賴帳還要加錢, 也會壞了名聲, 於是他說自己的錢夠, 不是那個問題。 編輯也給海明威一個臺階下, 說要不要讓自己從美國給他帶東西, 畢竟古巴物資短缺。 海明威借坡下驢, 要了一台手提打字機和幾罐白鯨魚子醬。

就在編輯這次古巴之行後,或許海明威覺得一個稿子拖三年實在有點兒過分,於是他給編輯看了小說《過河入林》的前幾章。這就是第六招:到一定的時間,就該拿點兒真東西了。

可是快寫完時,海明威又開始提錢的事,不過他說得很委婉,只說這是他寫得最好的書。雜誌社同意了,讓海明威開個價,海明威反問《世界主義者》雜誌連載一個小說,最高稿費是多少,編輯說是7.5萬。海明威說,我要8.5萬,我比他們寫得都好。雜誌社也不傻,就算是知名作家也不能這樣鬧著玩,經過討價還價,雜誌社只給5.5萬。海明威也沒說什麼,他先交了一部分稿子,最後幾章沒交,說還要潤色,留了一手。第七招:永遠不放棄加錢,還要留個撒手鐧。

雜誌編輯瘋了,他們知道,海明威會再拿最後幾章來壓他們,於是他們到海明威的酒店,死活要來了最後幾章。

1950年,《過河入林》面世,但反響很差。可海明威自己確很愛這部小說,因為其中充滿了他的往日記憶,他在小說中形容巴黎生活是a moving feast(流動的盛宴),後來海明威的妻子編輯文集時,就用了這個短語做書名。(來源|百家講壇 作者|古爾齊亞)

要了一台手提打字機和幾罐白鯨魚子醬。

就在編輯這次古巴之行後,或許海明威覺得一個稿子拖三年實在有點兒過分,於是他給編輯看了小說《過河入林》的前幾章。這就是第六招:到一定的時間,就該拿點兒真東西了。

可是快寫完時,海明威又開始提錢的事,不過他說得很委婉,只說這是他寫得最好的書。雜誌社同意了,讓海明威開個價,海明威反問《世界主義者》雜誌連載一個小說,最高稿費是多少,編輯說是7.5萬。海明威說,我要8.5萬,我比他們寫得都好。雜誌社也不傻,就算是知名作家也不能這樣鬧著玩,經過討價還價,雜誌社只給5.5萬。海明威也沒說什麼,他先交了一部分稿子,最後幾章沒交,說還要潤色,留了一手。第七招:永遠不放棄加錢,還要留個撒手鐧。

雜誌編輯瘋了,他們知道,海明威會再拿最後幾章來壓他們,於是他們到海明威的酒店,死活要來了最後幾章。

1950年,《過河入林》面世,但反響很差。可海明威自己確很愛這部小說,因為其中充滿了他的往日記憶,他在小說中形容巴黎生活是a moving feast(流動的盛宴),後來海明威的妻子編輯文集時,就用了這個短語做書名。(來源|百家講壇 作者|古爾齊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