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暑期趕場上9個培訓班,輿論該舉起批判大棒嗎?

山東泰安9歲的小學生李星澤頂著室外35℃的高溫, 暑假裡在9個培訓班之間馬不停蹄地趕場。 游泳、相聲、模特、鋼琴、作文、英語……每結束一個培訓課程,

李星澤就立即趕往下一個。 媽媽杜女士望子成龍, 希望其成為“童星”, 對其訓練十分嚴格。 (7月18日大眾網)

9歲的孩子頂著高溫酷暑, 每天輾轉於9個培訓班, 體力、腦力都要跟上, 動手動腿還要動嘴, 其辛苦可想而知。 對此, 對孩子表示同情者有之, 對望子成龍的媽媽表達憤怒者亦有之, 尤其是媽媽那個將兒子培養成“童星”的夢想, 更是遭到揠苗助長和過於“貪婪”的指責。

可是, 如果這個孩子累並快樂著, 如果這個孩子明確地知道自己努力的目標, 並且願意為之付出努力, 如果這位媽媽對孩子不存在虐待, 別人還有沒有指責的權利呢?換言之, 作為旁觀者的他人, 有沒有權利對一個人的努力拼搏說三道四?

如果這個9歲的孩子現在已經是一名成名的“童星”,

還會有那麼多人對他的趕場培訓大加質疑嗎?還會有那麼多人批評他的媽媽“逼迫”孩子嗎?恐怕不會。 或許, 這個孩子就會成為一個小小的勵志榜樣, 成為很多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吧。

現在的一些“童星”或者從“童星”成長起來的人, 如TFBOYS的成員, 如有“國民閨女”之稱的關曉彤等, 不是高考成績比藝術類的同齡人高那麼一些, 就被冠以“學霸”之名大加讚賞嗎?他們那麼多才多藝, 難道不是通過從小以來的努力取得的麼?難道僅僅因為他們的努力不為人見, 這個9歲孩子的努力為人所見, 就褒彼貶此嗎?

說到底, 這是因為我們這個社會, 在對優秀人物的欣賞上, 頗有點推崇“神秘主義”的意味,

即:一個表現優秀、才華橫溢的人, 他的努力越不為人所見, 人們就越願意把讚美給予他, 而一旦他的努力擺在了明處, 他的才華和優秀似乎也就打了折扣, 失去了應有的“神秘”色彩。 而且, 這個社會也普遍願意把讚美給予取得成功或一定成績的人, 而不願意給予那些仍在努力的人。

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一個孩子的未來, 而且, 絕大多數孩子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未來的路有很多條, 不試一試就永遠不知道哪一條適合自己, 而不努力一下也不可能清楚自己有沒有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的天賦。 瀟灑光鮮如郎朗, 小時候練琴也有很多痛苦的經歷, 古今中外成大事者, 概莫能外。

付出努力不一定能夠成功,

但是, 任何成功都需要付出努力。 你可能把這句話當作“雞湯”, 一笑置之, 但“臺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卻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努力的過程可能會很痛苦, 也可能再怎麼努力最後都一無所獲, 但每個人至少應該做到不要去嘲笑別人的努力, 不要去指責別人的汗水, 不要去毀壞一個普通家庭對於未來的美好夢想——夢想還是要有的, 萬一實現了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