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無界悅聯:怎樣打造一款讓使用者欲罷不能的產品?

前陣子有本賣得非常火爆的書叫做《上癮》, 蟬聯美國圖書暢銷榜超20個月, 這本書之所以暢銷, 因為它揭示了很多讓用戶“上癮”的互聯網產品服務背後的基本設計原理。

今天, 我們將通過這本書的核心理論告訴你怎樣打造一款讓使用者欲罷不能的產品~

1

為什麼幾十年前, 我們不像今天這樣三句話不離產品經理、使用者體驗和口碑傳播?

一百年前, 產品銷售比拼的是產能, 所以發明流水線、提高生產率的福特成為時代明星;

五十年前, 產品銷售比拼的是管道和行銷, 所以鋪貨能力強、廣告預算高的寶潔成為市場霸主;

可是當今這個時代, 產品銷售比拼的是如何佔領消費者的心智。

好的產品本身就是最好的行銷。

比如蘋果。

蘋果的產能不算瘋狂, 經常斷貨, 還被稱為饑餓行銷。 蘋果的專賣店開得也不多, 早幾年還因此出現好多山寨蘋果店。

那是什麼造就了這個市值第一的高科技公司呢?是唯美極致的產品本身。

為了最新的iPhone , 果粉可以提前一晚在蘋果店門口打地鋪排隊。 可以多加數千元購買香港水貨。 這是一種類宗教的情感。

撩動了使用者情感的產品, 就佔據了使用者的心智。 所有的外在阻礙, 都不足掛齒了。 產能不夠怎麼辦?用戶可以等。 鋪貨管道不夠多?網購就好了。

2

使用者在尋找匹配自我價值的產品。

產品不只是滿足功能, 還要反映人性。 好的產品是一件作品, 好的技術幾近於藝術。

伴隨著互聯網崛起產生的第二個變化, 是個人的崛起。

消費者不再是面目模糊的抽象概念, 而是實實在在的鮮活個體。 他們有喜好, 有態度, 有品位。 他們覺得自己的使用感受比花裡胡哨的廣告詞更重要。

所謂的消費升級, 就是個人願意付出更高的成本購買與自我價值相匹配的產品。 購買即是一種身份的認同, 購買也是一種意見表達。

而能夠代表自我價值、身份認同、意見表達的東西, 只能是產品本身。 他們感興趣的, 是產品好不好。 好, 就用得多、反復買, 還推薦給朋友;不好, 就用得少、不再買、告訴朋友別買。

簡單粗暴。

事實上, 市場上時不時地就冒出幾款爆品。 但爆品未必能持續走紅。 也許一兩個月甚至一兩周後就銷聲匿跡了。 那些持續走紅的產品, 就成了現在和未來的巨頭。

3

讓使用者與產品談一場戀愛。

是什麼讓產品脫穎而出?脫穎而出的產品中, 又是什麼決定了它們持續走紅或銷聲匿跡?

答案是:當產品進入了使用者的“習慣區間”, 產品就獲得了持續的生命力。

這裡有一個極其簡明的上癮模型:觸發—行動—多變的酬賞—投入。

萬事開頭難。 第一步就是引發使用者去使用你的產品, 這叫作“觸發”。

觸發之後, 第二步就是行動。 行動要兼具動機和能力, 有了動機, 還需要使用者的能力足夠完成行為。

行動之後, 要給用戶酬賞, 還得是多變的酬賞。 所謂多變的酬賞, 就是指酬賞要有不可預期性。

最後, 是讓使用者在產品上進行越來越多的“投入”。 使用者與產品親密接觸得越多, 就越離不開它。

喜歡上一款產品的過程, 也就是跟產品談戀愛的過程。

一款產品只讓你產生三分鐘熱度, 一個月後熱度就消失了, 就跟一個異性因為顏值高讓你產生迷戀,

但一個月後就覺得他(她)索然無味一樣。

套路可以讓你產生興趣, 可以讓你試用, 甚至可能帶來首次付費, 但是如果沒有產品力帶來的持久吸引, 那麼從“觸發”到“投入”再到“觸發”的閉環便無法完成。 所以, 對於產品經理而言, 最見功力的其實是讓用戶不斷“投入”的設計。

我們可以舉一個眾所周知的例子來套用這個模型:4 年內從寂寂無名發展為獨角獸的滴滴出行。

滴滴打車的崛起,源於解決大家打車打不到的痛點。打不到車就成了大家使用打車軟體的觸發。

滴滴通過地圖自動定位你的位置,你再輸入目的地,即可發出訂單,而且周邊有多少計程車都一目了然,接單的師傅開到哪裡了也隨時掌握,這樣的操作保證了行動的易發生性。

前期滴滴給司機和乘客都發放紅包,到後期成為隨機金額補貼,保證了多變酬賞的激勵作用;

由於打車是高頻行為,你可以通過不斷打車累積滴滴的積分,可以輸入自己的固定出行路線簡化打車流程,還可以輸入自己的資訊從乘客成為快車或順風車司機,獲得額外的收入,這都促發了用戶不斷地複用、不斷地投入,讓使用者產生了路徑依賴,想到出行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滴滴。

使用者對產品的愛,成為獨角獸估值的保證。

工業時代,使用者與產品的關係,好像包辦婚姻,買什麼產品由廠家和管道決定,由不得你愛不愛。互聯網時代,使用者與產品的關係,完全是自由戀愛,愛誰不愛誰,用戶有極大的自主權。

想要黏住用戶的注意力,讓用戶掏出錢包嗎?

讓使用者和你的產品談個戀愛吧。

滴滴打車的崛起,源於解決大家打車打不到的痛點。打不到車就成了大家使用打車軟體的觸發。

滴滴通過地圖自動定位你的位置,你再輸入目的地,即可發出訂單,而且周邊有多少計程車都一目了然,接單的師傅開到哪裡了也隨時掌握,這樣的操作保證了行動的易發生性。

前期滴滴給司機和乘客都發放紅包,到後期成為隨機金額補貼,保證了多變酬賞的激勵作用;

由於打車是高頻行為,你可以通過不斷打車累積滴滴的積分,可以輸入自己的固定出行路線簡化打車流程,還可以輸入自己的資訊從乘客成為快車或順風車司機,獲得額外的收入,這都促發了用戶不斷地複用、不斷地投入,讓使用者產生了路徑依賴,想到出行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滴滴。

使用者對產品的愛,成為獨角獸估值的保證。

工業時代,使用者與產品的關係,好像包辦婚姻,買什麼產品由廠家和管道決定,由不得你愛不愛。互聯網時代,使用者與產品的關係,完全是自由戀愛,愛誰不愛誰,用戶有極大的自主權。

想要黏住用戶的注意力,讓用戶掏出錢包嗎?

讓使用者和你的產品談個戀愛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