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少女木棉的後半生,是雲柔絲,令我魂牽夢縈

三月芍藥南下廣州, 看到了滿城的木棉樹, 回來寫了一篇木棉推文, 雖然閱讀量不高, 但是留言爆棚, 大家都被木棉的嬌豔與堅強並存的精神折服。

城市人對木棉飄飛的棉絮愛不起來, 著實被困擾著。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 這種產量不多的、比棉花更柔軟的小絮絮, 被稱為「植物軟黃金」, 它的用處比棉花更廣泛。

就這麼飛完棉絮之後呢?除了等待四季輪回, 它的一生還能怎樣延續?可以和人類發生怎樣更深層的關聯?

後面的問題, 很多人就沒有再想了, 也看不到了。 其實開花結果之後, 植物又發生了許多故事, 木棉與生活的關聯遠沒有停止。 今晚的做客欄目, 再接著講講木棉後半生的故事。

芍藥姑娘 Vol.407

x

木棉的一生

「人的一生, 都在成長, 更何況是植物呢?」

木棉的前半身,

從初春開花,

滿樹紅火開始。

待花頭落地,

春末夏初的風,

會將它們掃盡,

葉片開始萌發生機。

和風5月, 木棉枝頭掛果,

果型墜墜, 好似茄瓜。

6月果實成熟進而開裂,

露出滿肚子飽滿的棉絮,

很多人不知道,

這些柔軟的物體,

是最為珍貴的「植物軟黃金」。

世人大多只看到木棉春日裡紅花滿枝頭的繾綣一面, 因此又把它喚作「紅棉」;卻不太知道, 它也叫攀枝花、英雄樹。 如果你看過了木棉的一生, 就會明白它的剛強來自何處, 也會更加深刻地理解, 詩人舒婷為何說: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淩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

一個人,像一株植物,春天開花,那是一生中最燦爛無憂的光景,直到經受住第一道驚雷、第一場風雪的考驗,不哭泣不埋怨,漸漸成熟,最終長成有所擔當的參天大樹。

木棉,從來不是嬌滴滴的鮮花,在我眼裡,它是生活,是詩篇,是商業,更是未來。

▽ ▽ ▽

我是高峰,2010年,我被雲南個舊市委市政府評為榮譽市民,是個舊市歷史上的第三位榮譽市民,上一位被評為同樣殊榮的還是文學家巴金先生。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木棉。

上海攀大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峰

在此之前,我做了20年律師,在業內小有成就。40歲不惑的階段,我決定做點改變。我選擇了雲南個舊市冷墩村,和小夥伴一起在那開墾了一片荒地,種植了800畝木棉莊園。

放眼望去,這些長在樹上的「羊絨」,就像是萬千小舟,載著柔軟的雲,在綠色山林中行駛。

還創辦了木棉紡織廠,

有四十多畝土地,

7000多平方廠房,

擁有一條完整的木棉生產線。

廠裡不用棉花紡線,全部使用木棉。

朋友說我在說利國利民的好事,

家裡人卻對我怨聲載道,

9年來一趟也不願意到雲南來,

只因為我放棄優厚的收入和地位,

就為了做世界上沒有人做出來的產品

——木棉紗線

木棉的棉絮比棉花輕,

卻被《大百科全書》認定:

「只適合填充,不適合紡織」,

這也是家人認為我「不自量力」的原因。

其實,應該不止家人這麼說我,

畢竟是權威書籍蓋章定論的,

我一個文科生,去革新這樣一個紡織技術,

確實有點天方夜譚、不自量力。

可我又為什麼非要堅持這麼做呢?

▽ ▽ ▽

其實真的沒有那麼多為什麼?我只是想把世界變得像我想要的樣子罷了。

而我想要的世界,是沒有環境問題的,是老百姓有自己的一份工,不用再背井離鄉。

但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是雲南個舊?為什麼是幾乎被「判了死刑」的木棉?

我可以告訴你答案。

曾經有幸聆聽到安成信老人的預測:未來雲南特別是個舊的礦產資源會枯竭,土地也會被破壞。

果不其然,安老的預測現已成真,個舊現在被國家列入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人民生活水準大幅下降,而土地的重金屬污染已經十分嚴重。

右二是安老,左三是我,中間便是木棉樹

年輕人可能不知道安成信老人是誰,他是中國治理荒漠化基金會的原董事長,在內蒙古的荒漠化治理上有著重大成就。

而,木棉則是安老當年給出的解決辦法。

大規模種植木棉,不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排放,還可以造林修復被破壞的土地、治理荒漠化,並為當地人尋找一個新興的可以就業的產業。

我這時已然做不到坐視不管了,「幫助個舊」的聲音在心裡越來越高。

我決定拋開我的前半生,大幹一場,一切便從「木棉」開始。

種木棉,除了很多植物都能做到的吸收二氧化碳,造林修復被破壞的土地、治理荒漠化外,我更看中的是它能夠產棉絮,能夠給當地人帶來新的就業機會。

木棉這個行業,在此之前全世界沒有人在做,所以,別人都叫我「木棉第一人」。

但不可否認的是,木棉纖維的價值是有目共睹的。

木棉,我把它叫做長在樹上的羊絨,是目前天然纖維中最細、最輕、中空率最高、最保暖的材料。

嗯,專業的名詞說起來總是讓人雲裡霧裡,用大家關心的話來說,就是木棉纖維製成的產品,同樣保暖、透氣、吸水,但比羊絨更環保。

更由於是天然植物纖維,沒有羽絨、羊絨、鴨絨等瘋牛病、禽流感等擔心,還有天然的抑菌抗蟎的作用。

▽ ▽ ▽

於是,2009年,我來到了紅河邊尋找木棉。

到了這裡,我才知道這個事業到底有多難,難怪全世界都沒有人來做木棉產業。

木棉是一種熱帶植物,

原本並不在雲南個舊生長,

為了尋找優良的木棉種源,

我跑遍了全國各地,

甚至跑到了木棉的老家——東南亞,

這一跑就是兩年。

從一百多個品種裡,試種、觀察、測試,

篩選出三個適合在雲南生長的,

並且產量高、纖維長度長、可紡性強品種:

吉貝(玉米)、長果木棉(牛角)、長生棉(多年生木本棉花),

這一來,又是兩三年過去了。

時間過得飛快

而我在那4年裡經歷了比之前40年

都多的絕望

雲南百年一遇的旱災被我們遇到了,辛辛苦苦養育的樹苗旱死,也曾一度絕望,認為雲南的土地不行;

原有的技術不過關,導致產品的品質不達標,工人教不會的時候,也曾絕望過,認為這裡的人不行;

最致命的是千挑萬選出來的木棉樹不掛果的時候,絕望到認為樹種不行,幾年的心血又付諸東流要重頭開始了...

但絕望之後,是咬緊牙關一個一個難關挺過來的!

好歹咱的偶像是偉大的革新者——切格瓦拉,不向一切困難低頭。

苗死了,再找地,縮小規模,改林場制,加大設施投入,讓它每年有水;

當地工人不會幹,便慢慢培訓,直到會為止;

掛果靠時間,一點點看著產量起來...

終於,樹上開始掛滿了綠油油的果實,再慢慢地變成金黃色,開心地跟當地人一起坐在馬紮上收集木棉棉絮。

這些棉絮隨機就送往我們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個舊市的木棉工廠。

生產出讓我魂牽夢繞的木棉絲,

它輕、軟,像雲一般,

因而我管它叫「雲柔絲」。

為了增加雲柔絲的品質,

我們還進行了技術升級,

對傳統的氣流紡技術和設備進行獨特技術的改造。

並用各種其他纖維進行混紡,

目前在市場上氣流紡木棉紗已經穩定銷售三年。

這時候的我,簡直做夢都會笑出聲來。

但我覺得還不夠,僅僅是做基礎的棉紗輸出不足以給當地人民帶來更富足的生活。我決定開始嘗試面料的生產。

與全國多家面料開發企業和團隊合作,

嘗試不同的面料織造工藝,

終於在兩年前與廣東寶福龍合作研發成功。

現在我們的面料也已經得到了不少品牌的認可,不僅進入了海瀾之家、七匹狼、寶獅龍等品牌的供應鏈體系,就連無印良品、愛迪達等品牌的合作產品也在打樣中了。

同時,我們還涉足了家紡業,被芯、棉芯的品質不輸現在知名的大牌,還與上海、江蘇、浙江等多家家紡企業合作,開發了毛巾、浴巾、浴袍、襪子、毛毯、內衣等系列產品。

木棉事業在大家的努力下終於不再是全世界都沒人做的事業了;

《大百科全書》在修訂更新的時候,也會寫上我們的事蹟吧。

但也仍舊比不上當我看到個舊開始變得鬱鬱蔥蔥的時候,當我看到個舊人民都有事可做的時候的開心,因為我知道我的這份事業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金錢的回報。

當然,也歡迎你加入「木棉世家」的團隊,成為我的夥伴,一起革新這個世界,一起讓世界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7月17日

我們將在國內最好的生活方式類眾籌平臺

【開始眾籌】

上線眾籌專案

一個人,像一株植物,春天開花,那是一生中最燦爛無憂的光景,直到經受住第一道驚雷、第一場風雪的考驗,不哭泣不埋怨,漸漸成熟,最終長成有所擔當的參天大樹。

木棉,從來不是嬌滴滴的鮮花,在我眼裡,它是生活,是詩篇,是商業,更是未來。

▽ ▽ ▽

我是高峰,2010年,我被雲南個舊市委市政府評為榮譽市民,是個舊市歷史上的第三位榮譽市民,上一位被評為同樣殊榮的還是文學家巴金先生。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木棉。

上海攀大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峰

在此之前,我做了20年律師,在業內小有成就。40歲不惑的階段,我決定做點改變。我選擇了雲南個舊市冷墩村,和小夥伴一起在那開墾了一片荒地,種植了800畝木棉莊園。

放眼望去,這些長在樹上的「羊絨」,就像是萬千小舟,載著柔軟的雲,在綠色山林中行駛。

還創辦了木棉紡織廠,

有四十多畝土地,

7000多平方廠房,

擁有一條完整的木棉生產線。

廠裡不用棉花紡線,全部使用木棉。

朋友說我在說利國利民的好事,

家裡人卻對我怨聲載道,

9年來一趟也不願意到雲南來,

只因為我放棄優厚的收入和地位,

就為了做世界上沒有人做出來的產品

——木棉紗線

木棉的棉絮比棉花輕,

卻被《大百科全書》認定:

「只適合填充,不適合紡織」,

這也是家人認為我「不自量力」的原因。

其實,應該不止家人這麼說我,

畢竟是權威書籍蓋章定論的,

我一個文科生,去革新這樣一個紡織技術,

確實有點天方夜譚、不自量力。

可我又為什麼非要堅持這麼做呢?

▽ ▽ ▽

其實真的沒有那麼多為什麼?我只是想把世界變得像我想要的樣子罷了。

而我想要的世界,是沒有環境問題的,是老百姓有自己的一份工,不用再背井離鄉。

但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是雲南個舊?為什麼是幾乎被「判了死刑」的木棉?

我可以告訴你答案。

曾經有幸聆聽到安成信老人的預測:未來雲南特別是個舊的礦產資源會枯竭,土地也會被破壞。

果不其然,安老的預測現已成真,個舊現在被國家列入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人民生活水準大幅下降,而土地的重金屬污染已經十分嚴重。

右二是安老,左三是我,中間便是木棉樹

年輕人可能不知道安成信老人是誰,他是中國治理荒漠化基金會的原董事長,在內蒙古的荒漠化治理上有著重大成就。

而,木棉則是安老當年給出的解決辦法。

大規模種植木棉,不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排放,還可以造林修復被破壞的土地、治理荒漠化,並為當地人尋找一個新興的可以就業的產業。

我這時已然做不到坐視不管了,「幫助個舊」的聲音在心裡越來越高。

我決定拋開我的前半生,大幹一場,一切便從「木棉」開始。

種木棉,除了很多植物都能做到的吸收二氧化碳,造林修復被破壞的土地、治理荒漠化外,我更看中的是它能夠產棉絮,能夠給當地人帶來新的就業機會。

木棉這個行業,在此之前全世界沒有人在做,所以,別人都叫我「木棉第一人」。

但不可否認的是,木棉纖維的價值是有目共睹的。

木棉,我把它叫做長在樹上的羊絨,是目前天然纖維中最細、最輕、中空率最高、最保暖的材料。

嗯,專業的名詞說起來總是讓人雲裡霧裡,用大家關心的話來說,就是木棉纖維製成的產品,同樣保暖、透氣、吸水,但比羊絨更環保。

更由於是天然植物纖維,沒有羽絨、羊絨、鴨絨等瘋牛病、禽流感等擔心,還有天然的抑菌抗蟎的作用。

▽ ▽ ▽

於是,2009年,我來到了紅河邊尋找木棉。

到了這裡,我才知道這個事業到底有多難,難怪全世界都沒有人來做木棉產業。

木棉是一種熱帶植物,

原本並不在雲南個舊生長,

為了尋找優良的木棉種源,

我跑遍了全國各地,

甚至跑到了木棉的老家——東南亞,

這一跑就是兩年。

從一百多個品種裡,試種、觀察、測試,

篩選出三個適合在雲南生長的,

並且產量高、纖維長度長、可紡性強品種:

吉貝(玉米)、長果木棉(牛角)、長生棉(多年生木本棉花),

這一來,又是兩三年過去了。

時間過得飛快

而我在那4年裡經歷了比之前40年

都多的絕望

雲南百年一遇的旱災被我們遇到了,辛辛苦苦養育的樹苗旱死,也曾一度絕望,認為雲南的土地不行;

原有的技術不過關,導致產品的品質不達標,工人教不會的時候,也曾絕望過,認為這裡的人不行;

最致命的是千挑萬選出來的木棉樹不掛果的時候,絕望到認為樹種不行,幾年的心血又付諸東流要重頭開始了...

但絕望之後,是咬緊牙關一個一個難關挺過來的!

好歹咱的偶像是偉大的革新者——切格瓦拉,不向一切困難低頭。

苗死了,再找地,縮小規模,改林場制,加大設施投入,讓它每年有水;

當地工人不會幹,便慢慢培訓,直到會為止;

掛果靠時間,一點點看著產量起來...

終於,樹上開始掛滿了綠油油的果實,再慢慢地變成金黃色,開心地跟當地人一起坐在馬紮上收集木棉棉絮。

這些棉絮隨機就送往我們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個舊市的木棉工廠。

生產出讓我魂牽夢繞的木棉絲,

它輕、軟,像雲一般,

因而我管它叫「雲柔絲」。

為了增加雲柔絲的品質,

我們還進行了技術升級,

對傳統的氣流紡技術和設備進行獨特技術的改造。

並用各種其他纖維進行混紡,

目前在市場上氣流紡木棉紗已經穩定銷售三年。

這時候的我,簡直做夢都會笑出聲來。

但我覺得還不夠,僅僅是做基礎的棉紗輸出不足以給當地人民帶來更富足的生活。我決定開始嘗試面料的生產。

與全國多家面料開發企業和團隊合作,

嘗試不同的面料織造工藝,

終於在兩年前與廣東寶福龍合作研發成功。

現在我們的面料也已經得到了不少品牌的認可,不僅進入了海瀾之家、七匹狼、寶獅龍等品牌的供應鏈體系,就連無印良品、愛迪達等品牌的合作產品也在打樣中了。

同時,我們還涉足了家紡業,被芯、棉芯的品質不輸現在知名的大牌,還與上海、江蘇、浙江等多家家紡企業合作,開發了毛巾、浴巾、浴袍、襪子、毛毯、內衣等系列產品。

木棉事業在大家的努力下終於不再是全世界都沒人做的事業了;

《大百科全書》在修訂更新的時候,也會寫上我們的事蹟吧。

但也仍舊比不上當我看到個舊開始變得鬱鬱蔥蔥的時候,當我看到個舊人民都有事可做的時候的開心,因為我知道我的這份事業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金錢的回報。

當然,也歡迎你加入「木棉世家」的團隊,成為我的夥伴,一起革新這個世界,一起讓世界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7月17日

我們將在國內最好的生活方式類眾籌平臺

【開始眾籌】

上線眾籌專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