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新店、勸夫莊、紅家樓莊、邊柳莊、打狗莊,濟南這些地名為啥改了

新店、勸夫莊、紅家樓莊、邊柳莊, 打狗莊, 如果問下老濟南人這幾個地方在哪裡, 多數人是回答不上來的。

但是, 換成另一種叫法呢?

辛甸、全福莊、洪家樓、甸柳莊、利農莊, 這些地方在哪裡?九成以上的濟南人都能回答上來。

沒錯, 兩個名字其實說的是一個地方。 那為什麼要改名呢?為什麼要改成現在的名字呢?

滿滿的都是故事。 咱們慢慢道來吧:

新店:辛甸

明代時, 此地被稱為龍盤莊, 得名原因是這裡有一個土崗子, 蜿蜒盤旋, 形似“盤龍”。 後來被稱為新店, 俗稱辛店。

現在的辛甸社區

據明朝的《曆城縣誌》記載:龍山路有新店;而到了清朝的《曆城縣誌》則記載:閔孝一有辛店;民國時期的《續修曆城縣誌》記載著:張馬鄉閔孝一辛店。

兩部縣誌中提到的閔孝, 就是以“鞭打蘆花”、“母在一人單, 母去三人寒”聞名的72孝之一的閔子騫。 因為此地與閔子騫墓所在地同屬一路管轄,

所以將此地與閔子騫墓進行區域的類比。

新店變成辛甸, 是因為此地通往祝甸(店)的道路遇雨坍塌, 改名為辛甸了。

如今的祝甸社區

那麼, 祝甸(店)是怎麼回事?明代時, 祝甸稱為祝店。 據記載, 濟南城東十裡處村名為祝店, “花木菁蔥, 亦屬通衢”。 每到秋季都為曆山舜王、山川諸神舉行祭典活動。

村內還建有朱綱(清代大臣)墓, 是很有影響力的大村。 “甸”字在古代特指郊外之地, 因為這個村地處濟南城的郊外, 後改稱為祝甸。

勸夫莊:全福莊(現分為南全福莊、北全福莊)

此地原名為勸夫莊, 名字跟“殺狗勸夫”的故事有關。 說有兄弟倆, 哥哥娶了個賢慧妻子, 弟弟窮困潦倒。 嫂子為了讓丈夫幫兄弟一把, 導演了一出殺人戲:把一隻狗殺了裝進布袋裡, 聲稱殺人啦……見狀, 哥哥平時的酒肉朋友全都避之不及, 只有弟弟挺身而出, 幫助哥嫂處理“殺人案”。

夜色中的南全福立交

“殺狗勸夫, 兄弟情深”的故事發生後, 此地被稱為勸夫莊。

另據明朝《曆城縣誌》記載此地叫“權富莊”;清朝《曆城縣誌》則稱之為“權夫莊”;民國《續修曆城縣誌》稱其為“北權府莊”。 新中國成立後, 沿用全福莊的名字。 後來, 一條鐵路專用線把村子一分為二, 就有了北全福莊、南全福莊。

紅家樓莊:洪家樓

清代時, 此地名為紅家樓莊。 據《山東通志》記載:“洪家樓在縣東七裡。 洪侍禦別業, 後為尹象賢書樓”。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裡的“縣”是指曆城的縣城;“洪侍禦”是指姓洪的侍禦, “侍禦”又稱侍御史, 是負責督察和巡視各級官員的官吏;“別業”就是別墅。

聞名的洪家樓教堂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 洪家樓因為洪侍禦的別墅而得名。 當然, 無論是洪侍禦的別墅, 還是尹象賢書樓都早已不復存在。

現在聞名於世的洪家樓教堂,則建於1901年前後,是以地名命名的教堂,先有洪家樓,後有洪家樓教堂。而舊時的洪家樓一帶就有洪姓人家居住,隨著天主教堂的修建,逐步繁華熱鬧起來。

邊柳莊:甸柳莊

此處的地名原來叫閔子騫前甸,意思就是位於閔子騫墓東邊、濟南城郊外。

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有邊姓、柳姓人家由北直隸(河北省)棗強縣遷居到此建村。因而得名為邊柳莊,為了表示傳承,又稱為甸柳莊。

當年穿過甸柳莊的一路電車

在明朝的《曆城縣誌》中稱此地為“甸柳莊”,清朝的《曆城縣誌》則稱為“邊柳莊”,民國《續修曆城縣誌》中稱其為“甸柳莊”。數百年來,兩個名稱一直是混用並同時存在。

新中國成立後,約定俗成的稱之為甸柳莊。如果在濟南的街頭你非要充有學問的,問“邊柳莊在哪裡?”怕是沒有人會回答你。

打狗莊:利農莊

打狗莊,這個名字看著好暴力啊。狗狗是現代人的愛寵,為什麼要打?

那麼現在告訴你,如果是專逛死人墳、亂葬崗子的狗,吃人骨頭後眼睛都是紅色的狗,你見到是打還是不打?

舊日的利農莊已變成城市道路

沒錯,這個地方直到清朝末年,還是濟南城郊的一片亂葬崗子、亂石崗子,只有一些下苦力、討飯為生的窮苦人家居住。自發形成了以棚戶區為主的名為打狗莊、官屋子、石碑場的3個村落。打狗莊,主要居住以乞討為生的人家;官屋子,主要居住給地主種地的佃戶為主;石碑場,則居住著一群會刻墓碑手藝的人家。

新中國成立後,三處村莊進行了改造合併,家家都有了土地,進行農業生產,因此得名利農莊。

地名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和發展沿革,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不僅只是上面這幾處地名改變了,濟南還有大量的地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發生了變化。

隨著濟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相信還會有新的地名不斷湧現。比如濟南西客站附近的地名:齊魯大道、青島路、煙臺路、威海路、日照路等全省17城市命名的道路……

濟南西客站附近的地名讓人有點暈

這些名字完全取代了過去的大金莊、擔山屯、小飲馬等等。

且慢!這些富有地方歷史色彩的名字完全消失了好嗎?

這個,這個,你問問磚家去吧。反正,每次去西客站那一片,很多人開車轉進去就暈,搞不明白“青島”離“淄博”還有多遠、“泰安”和“日照”隔幾條馬路。

(本文為指動濟南

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請點擊下方的留言。或者點個贊,轉發一下,讓朋友分享本文。)

還是尹象賢書樓都早已不復存在。

現在聞名於世的洪家樓教堂,則建於1901年前後,是以地名命名的教堂,先有洪家樓,後有洪家樓教堂。而舊時的洪家樓一帶就有洪姓人家居住,隨著天主教堂的修建,逐步繁華熱鬧起來。

邊柳莊:甸柳莊

此處的地名原來叫閔子騫前甸,意思就是位於閔子騫墓東邊、濟南城郊外。

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有邊姓、柳姓人家由北直隸(河北省)棗強縣遷居到此建村。因而得名為邊柳莊,為了表示傳承,又稱為甸柳莊。

當年穿過甸柳莊的一路電車

在明朝的《曆城縣誌》中稱此地為“甸柳莊”,清朝的《曆城縣誌》則稱為“邊柳莊”,民國《續修曆城縣誌》中稱其為“甸柳莊”。數百年來,兩個名稱一直是混用並同時存在。

新中國成立後,約定俗成的稱之為甸柳莊。如果在濟南的街頭你非要充有學問的,問“邊柳莊在哪裡?”怕是沒有人會回答你。

打狗莊:利農莊

打狗莊,這個名字看著好暴力啊。狗狗是現代人的愛寵,為什麼要打?

那麼現在告訴你,如果是專逛死人墳、亂葬崗子的狗,吃人骨頭後眼睛都是紅色的狗,你見到是打還是不打?

舊日的利農莊已變成城市道路

沒錯,這個地方直到清朝末年,還是濟南城郊的一片亂葬崗子、亂石崗子,只有一些下苦力、討飯為生的窮苦人家居住。自發形成了以棚戶區為主的名為打狗莊、官屋子、石碑場的3個村落。打狗莊,主要居住以乞討為生的人家;官屋子,主要居住給地主種地的佃戶為主;石碑場,則居住著一群會刻墓碑手藝的人家。

新中國成立後,三處村莊進行了改造合併,家家都有了土地,進行農業生產,因此得名利農莊。

地名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和發展沿革,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不僅只是上面這幾處地名改變了,濟南還有大量的地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發生了變化。

隨著濟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相信還會有新的地名不斷湧現。比如濟南西客站附近的地名:齊魯大道、青島路、煙臺路、威海路、日照路等全省17城市命名的道路……

濟南西客站附近的地名讓人有點暈

這些名字完全取代了過去的大金莊、擔山屯、小飲馬等等。

且慢!這些富有地方歷史色彩的名字完全消失了好嗎?

這個,這個,你問問磚家去吧。反正,每次去西客站那一片,很多人開車轉進去就暈,搞不明白“青島”離“淄博”還有多遠、“泰安”和“日照”隔幾條馬路。

(本文為指動濟南

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請點擊下方的留言。或者點個贊,轉發一下,讓朋友分享本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