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面對功能表總是難以抉擇

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去飯店吃飯時, 把功能表看了一遍又一遍, 可就是不知道點什麼菜好, “感覺牛肉不錯, 但是又很想吃雞肉, 酸菜魚看起來也很好吃。 。 。 ”對此, 我們會感到煩躁不已

那麼為什麼面對功能表, 我們會如此糾結呢?難道我們都有選擇障礙嗎?

其實這樣的行為背後, 大多會有著“失敗”或者“想吃更好吃的食物”的心理, 表面上看, 這樣行為似乎意志薄弱, 缺乏主見, 遇事優柔寡斷, 實際上, 這種行為是“絕對不想失敗”的心理在作祟的表現

自己做選擇, 一旦失敗的話, 責任就必須自己一個來承擔。 然而, 大部分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犯了錯, 因為人就是這種不願認錯的動物, 因此, 如果自己做的決定失敗的話, 就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打擊。 於是, 遇到自己不太確信的事物時, 人就很難自己獨自做決定

也正因為如此, 我們才特別容易受到“口碑”“推薦”等的影響, “大家都說好吃”就等於“一定好吃”, 人都有這樣的心理, 但是與此同時, 我們的潛意識裡面大概也會這樣想:這不是我做的決定, 即使不好吃, 也不是我的責任

此外, 很多人在猶豫半天之後, 總會點幾道與自己的喜好毫不相干, 甚至是從沒有吃過的菜, 實際上, 這是一種“逃避行為”, 當人不知如何做選擇的時候, 內心會陷入一種“糾結”的狀態, 而為了儘快逃離這種痛苦的狀態, 人就會通過挑一個毫不相干的選項進行逃避,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逃避機制”

關注“點點心理”, 瞭解更多心理小知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