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專訪|探尋黑白灰之間的答案

/余立新

坐在CT機處理工作站前工作的共產黨員余立新, 正雙目有神地觀察患者的圖像資料, 仔細地查找病灶, 將之充分的展現和表達。

不久前, 在湖南航太醫院人事分配制度綜合改革中, 他成為了醫院首批學科帶頭人。

1990年參加工作, 經27年工作打磨成器的他已是湖南省醫學影像專業的專家、骨幹, 在省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2015年他離開了工作25年的地方, 選擇了湖南航太醫院放射科, 他說這是他現場認真考察後的決定, 湖南航太醫院發展不錯, 平臺建設得好, 他這一“跳”, 值得!

工作和血管比“細”

放射科在現代醫院建設中是一個集檢查、診斷、治療於一體的科室, 許多疾病都須通過醫學影像設備檢查達到明確診斷和治療。

余立新同志的研究方向是血管成像技術。 他說, 和血管相關的疾病也有很多, 血管成像技術能清楚地顯示出全身各臟器的血管病變與周圍組織的關係,

往往血供發生變化, 意味著身體的某一部分可能有病灶。

血管成像技術應用廣泛, 能切實説明臨床提供很多資訊。 他希望通過自己細緻的檢查和觀察, 找到豐富的資訊, 不放過一絲一毫, 為臨床診斷治療作參考。

帶學科就是帶團隊

他擅長CT、MR、DSA等多種影像技術的檢查和圖像後處理。 2016年3月25日湖南航太醫院第一台介入手術DSA成像便是余立新同志和介入醫生一起合作完成。 此後湖南航太醫院介入技術先後服務於心臟介入, 外周介入和神經介入, 受益患者數百人。

他的到來不僅促進了影像檢查診療業務的開展和提高, 也推動了放射科管理模式的改變。 由他定期安排帶教學習, 擔任科室的質控員,

設計製作了圖像品質控制月報表, 點評和考核每月工作品質, 促進放射科整體的工作品質和效率的雙提高。

他每年堅持積極撰寫學術論文並有多篇文章見刊, 積極參加國家、省、市級學會的學術活動, 多次受邀擔任講座專家和主持, 帶上科室的同事一起參加, 一來擴展眼界增長知識, 二來加強了湖南航太醫院醫學影像學和國內、省內、室內同道的學術交流, 擴大湖南航太醫院在業界的影響。

亦師亦友亦普通

余立新總笑著說自己的業餘生活不僅普通甚至有些「單調」, 除了徒步運動, 更多的時間就耗在了學習上面。 每天堅持至少半小時看書, 閱讀的範圍基本上都是專業書籍。 精准醫療, 影像先行。 醫學影像科醫技人員一定要知識全面,

這樣才能保證影像學檢查和診斷治療的準確性。

放射科副主任陳富強介紹:「余老師剛到寇里的時候就捐獻了1000多元的專業書籍供大家學習。 他優點有很多, 他愛學習, 鑽業務, 還堅持學英語, 學習的專業書籍除了中文的, 還有外文的。 不僅自己學習, 給科室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帶領著科室的影像技術發展。 」

他總是用掛在嘴邊「辛苦五年, 幸福十五年」的口頭禪, 鼓勵身邊的年輕人要努力學習, 勇於吃苦, 甘於吃苦, 樂於奉獻。

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第八屆委員會青委會及專業學組學術研討會、湖南省醫學會放射學專業委員會第十九屆年會、影像技術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年會上, 湖南航太醫院余立新教授以《MRI偽影及對策》為題和與會專家交流學習探討。

湖南航太醫院

——END——

——————

撰文: 周婕

——————

主編:羅建芳

執行編輯:湖南醫聊

航小醫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