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不一樣的“教育”:在家庭中成長起來的,除了孩子,還有女人


最近在追劇, 看《我的前半生》。 看著馬伊琍演繹的羅子君, 突然對”家庭教育“這個詞有了新的理解——在家庭生活中, 受教育並獲得成長的,

除了孩子, 還有女人。

羅子君, 從全職太太淪落到被離婚的無業遊民, 再成長為魅力四射的職場女性, 這就是一個女人在家庭淪陷中獲得精神成長的過程。 她的老公給她上了生動的一課:先娶回家, 甜言蜜語的養活——她就長成了一棵藤, 攀附在老公這個大樹上,

以為自己很光鮮。 之後, 老公與小三搞婚外情, 決然與她離婚——她不得不長成一棵可以獨立迎擊風雨的參天大樹。

這樣的家庭, 這樣的成長, 是不是很不一樣的“家庭教育”?只不過, 這個是慘烈版。

也有溫馨版。

身邊一位女性朋友說:8年的婚姻生活過去了, 有一天她突然覺得, 老公一向用訓斥表達的“關心”其實也是“關心”。 以前”都要“嗆聲”回去, 反抗“訓斥”, 忽略了“關心”。 現在, 發現直接get“關懷”, 忽略訓斥式的表達方式, 也是不錯的——吃榴槤就直接吃果肉, 何必跟紮人的外皮較勁?

這樣的成長, 是不是更暖心的“家庭教育”呢?

更多相關資訊, 歡迎關注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