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第一部「真·限制級」國產動畫,牛逼!

七月雖然施行了國產片保護政策, 但特別值得慶倖的是:

這沒有使院線淪為一場變相量產爛片的儀式, 反倒誕生出一些偏冷門的佳作。

而這裡面, 最令雞雞感到相見恨晚的驚喜, 居然是一部動畫片——

《大護法》

目前上映五天, 雖然票房成績和排片量都算不上突出:

但豆瓣評分已經高得有些搞事了:

這是一部怎樣的動畫片呢?

雞雞這麼說好了——

幾乎每位看完《大護法》, 從影院走出來的觀眾, 腦海中都不禁會浮現這麼兩個困惑:

我去如今的動畫片口味已經這麼重了嗎?!

天啦擼這種細思極恐的片子居然能過審, 簡直細思極恐!

片方的做法相當實誠, 在沒有電影分級制的中國, 將《大護法》自主分級為PG-13(不適於13歲以下兒童), 並在海報中做過明確標示 呃, 雖然總還是有不認真審題的家長啦……

那麼, 它有多“兒童不宜”呢?

隨便找段預告片就可見一斑, 各位自行感受一下吧:

從視覺上來講, 最直觀的體現, 便是對暴力鏡頭的刻畫。

各種爆頭、截肢、碎成渣

手起刀落殺伐決斷絕不廢話, 不少觀眾都覺得, 這是在致敬昆汀的暴力美學。

然而導演本人對此的回答則是:

複雜漫長的打鬥場面太燒經費了, 還是槍戰好, 秒死人, 特別利於省錢……

哈哈哈來人!把這個瞎說大實話的導演的嘴給我捂上!

饒是《大護法》後續調整了一些暴力血腥鏡頭, 可最終搬到大銀幕上時, 依舊cult意味飽滿。

好奇初剪版該慘烈到什麼地步……

如果只有區區暴力, 那麼這部動畫其實也沒什麼好聊的。

它最叼的地方, 還是在於故事, 以及背後的故事。

這個穿得有點像粽子的小盆友, 就是大護法本人:

第一眼看到他, 我還以為是《憤怒的小鳥》裡紅色那只成了精……

他外表雖然是小孩, 頭腦卻是一個活了很久很久的大人, 百年以來, 始終致力於守護皇室血脈。

可這一屆皇族裡, 卻偏偏出了個不務正業, 只愛畫畫的“浪蕩”太子。

這就是太子:

這就是太子的畫:

哈哈哈山那邊的拜月教主, 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太子這個愛好得不到家長理解, 非常憋屈, 某天就離家出走了。

於是, 為了把太子找回來, 大護法踏上了征途。

途中, 他來到一個名為“花生鎮”的奇葩之地。

這裡住了一堆呆頭呆腦,不會說話的花生人:

統治這個小鎮的人名叫歐陽吉安,是一個像蛤蟆的老爺爺:

對於花生人來說,吉安是個猶如神明一般的存在,所有人都崇拜他,街上也到處都貼著他的海報:

但對於吉安而言,花生人卻是自己圈養的低等豬,根本不配稱為人。

為了便於統治,吉安禁止花生人講話,稱發言是一種病,不但會傳染,還會死人。

久而久之,花生人就不會說話了。

說來有些可笑,這廂明明限制言論,那廂卻要讓花生人貼上假眼睛和假嘴,一副好似會看會說的模樣:

在吉安的統治下,花生人全都成為消耗品。

他們吃一種名叫“蟻猴子”的食物維生:

而所謂的蟻猴子,其實就是花生人的幼體,成年以後會變成花生人。

也就是說,他們一直靠吃同類維生!

慢慢地,花生人身上會長出一種鬼蘑菇:

這本來是一種成熟的標誌,吉安卻騙他們說是得了病,必須殺掉才能杜絕“疫情”:

花生人一死,吉安就會派人從他們的腦子裡,取一種黑色石頭,為自己換取巨大財富。

一直以來,鎮上的居民都安於現狀,面無表情地活著,直到出現兩個異類——隱婆和小薑。

他們會說話,也會思考“我是誰”這種問題,當得知吉安的所作所為後,會質疑他的主權,醒覺反抗意識,類似于知識份子這種存在吧。

在他們的影響下,會說話會思考的花生人變得越來越多,他們都把假眼睛給摘掉了:

而吉安定然不會容許話語權不受控制的情況發生,於是全面開展行動……

《大護法》中,那些被洗腦到麻木不仁的花生人、管制了話語權的吉安、各種人吃人的社會現狀……

細思之下不禁心頭一涼。

而即便拋開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隱喻,《大護法》依然有一個非常棒的立意——

到底什麼是“我”?

影片刻畫了許多角色,而每一個,都在這個問題上充滿困惑。

所以,他們有的選擇安逸享樂縱享絲滑,如太子;

有的選擇忠於理想,狂熱地忠於理想,甚至不惜拿無辜百姓的屍體當墊腳石,如吉安手下的劊子手庖卯;

有的選擇保持緘默,服從現狀,麻木不仁地活在壓迫下,因為有衣有食就當知足,如花生鎮的眾百姓;

有的選擇覺醒,去爭取自由的權利,如隱婆,以及之後那些願意摘掉假眼的花生人。

……

大護法這個角色,是這部電影的旁觀者,他活了很長時間,內心戲及其豐富,簡直近乎話嘮。

在他的眼中,花生鎮人麻木呆滯,非常怪異。

而這種異常,身為麻木慣了的民眾自己,是覺察不出來的。

即便這麼一個超然物外的角色,依然看不懂自己,他的壽命、他的力量、他的使命……他統統不曉得。

大家都在努力地自我實現,卻往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沒能得出明確的答案。

而沒有回答,恰恰是《大護法》的高明之處,使作品無形之中,被蒙上了一層禪意的味道。

誠然,這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裡面存在各式各樣的硬傷:

比如臺詞過於中二、一言不和就尬詩、導演想表達的東西太多,卻無法控制在一部戲以內全講清楚、以及世界觀鋪太大,坑挖得又深又多……

可是瑕不掩瑜,大護法講了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好故事,並且無論畫面還是音樂,都讓人通體舒暢。

濃郁水墨畫風的背景,風格化鮮明又不失柔美,不會讓人感覺像是日漫的變體:

說到風格,就不得不提一下大護法的編劇兼導演——不思凡了。

他以前是專門創作動畫短片的,每一部作品,全都是撲面而來的濃郁中國風:

與特立獨行的個人口味……

可見,為了讓《大護法》能夠順利上映,他在獵奇指數上,的確已經做過非常多讓步了。

清奇的腦洞,絕美的畫風,結合飽滿的劇情,使不思凡的所有短片,全都獲得8分以上的高分:

從短片到長片,中間存在一個巨大的跨度。

不少優秀的短片創造者,都因為繞不過某個難以逾越的瓶頸,而最終搞出一部妥協後的作品。

歸咎其緣由,在於這是一個過分消費的時代。

想要票房大賣,就必須迎合觀眾口味,所以片方會不斷地消費明星、消費IP、消費情懷,借勢造勢,以達到推廣行銷的目的。

一旦什麼題材火了,後面立馬會出現一批跟風的人,研究爆款的設計思路,然後生產一大批換湯不換藥的吸金垃圾。

如果行業一直這麼發展,我們的作品類型將變得越來越單一,劇情也會變得越來越套路。

哎……我們有那麼多優秀的動畫、影視從業者,怎麼連一個走心故事都講不出來?

實在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所以,《大護法》的誕生,無疑非常必要。

它將為表面繁華內裡枯槁的國漫市場,注入更加多元的可能性——

沒有貼熱門IP,沒有用時下流行的畫風進行創作,甚至不考慮觀眾的承受力和理解力,講了一個不那麼好懂的故事……

這種逆市場而為的電影,最終票房會慘敗,雞雞覺得一點也不意外。

比較讓我意外的是,逆勢而生的《大護法》,遇上了一個逆勢而為的投資方——光線傳媒。

此前,光線傳媒已經打造過國漫爆款《大魚海棠》。

《大聖歸來》《大魚海棠》都推出了助力《大護法》的海報

相比之下,《大護法》很難打情懷牌——觀眾對它完全陌生,想宣傳都不知道該怎麼開口,最多拿“暴力美學”來當個噱頭。

票房上也難以達到前兩個“大”字頭作品的高度。

不過,也幸好光線投資了《大護法》,對劇本沒做過多干涉,讓它最終能順利在影院上映,面向觀眾。

這樣,行業才不會以為,國漫只存在《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這兩種成功的可能。

《大護法》裡,不思凡在講一個突破桎梏,醒覺意識,找尋自我的故事,

而現實中,不思凡亦延續了這個精神,從市場的洪流中解放出來,創作一部完全屬於“自我”,風格迥異的作品。

像他這種言行一致,大膽自我的耿直boy,在影視行業已經越來越少了。

那些有些中二,卻不得不全力守護的初心,在《大護法》的這首主題曲裡,詮釋得很清楚了—

人這輩子,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願不要迷失來時的方向,但願不要沉淪俗世的染缸,但願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這裡住了一堆呆頭呆腦,不會說話的花生人:

統治這個小鎮的人名叫歐陽吉安,是一個像蛤蟆的老爺爺:

對於花生人來說,吉安是個猶如神明一般的存在,所有人都崇拜他,街上也到處都貼著他的海報:

但對於吉安而言,花生人卻是自己圈養的低等豬,根本不配稱為人。

為了便於統治,吉安禁止花生人講話,稱發言是一種病,不但會傳染,還會死人。

久而久之,花生人就不會說話了。

說來有些可笑,這廂明明限制言論,那廂卻要讓花生人貼上假眼睛和假嘴,一副好似會看會說的模樣:

在吉安的統治下,花生人全都成為消耗品。

他們吃一種名叫“蟻猴子”的食物維生:

而所謂的蟻猴子,其實就是花生人的幼體,成年以後會變成花生人。

也就是說,他們一直靠吃同類維生!

慢慢地,花生人身上會長出一種鬼蘑菇:

這本來是一種成熟的標誌,吉安卻騙他們說是得了病,必須殺掉才能杜絕“疫情”:

花生人一死,吉安就會派人從他們的腦子裡,取一種黑色石頭,為自己換取巨大財富。

一直以來,鎮上的居民都安於現狀,面無表情地活著,直到出現兩個異類——隱婆和小薑。

他們會說話,也會思考“我是誰”這種問題,當得知吉安的所作所為後,會質疑他的主權,醒覺反抗意識,類似于知識份子這種存在吧。

在他們的影響下,會說話會思考的花生人變得越來越多,他們都把假眼睛給摘掉了:

而吉安定然不會容許話語權不受控制的情況發生,於是全面開展行動……

《大護法》中,那些被洗腦到麻木不仁的花生人、管制了話語權的吉安、各種人吃人的社會現狀……

細思之下不禁心頭一涼。

而即便拋開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隱喻,《大護法》依然有一個非常棒的立意——

到底什麼是“我”?

影片刻畫了許多角色,而每一個,都在這個問題上充滿困惑。

所以,他們有的選擇安逸享樂縱享絲滑,如太子;

有的選擇忠於理想,狂熱地忠於理想,甚至不惜拿無辜百姓的屍體當墊腳石,如吉安手下的劊子手庖卯;

有的選擇保持緘默,服從現狀,麻木不仁地活在壓迫下,因為有衣有食就當知足,如花生鎮的眾百姓;

有的選擇覺醒,去爭取自由的權利,如隱婆,以及之後那些願意摘掉假眼的花生人。

……

大護法這個角色,是這部電影的旁觀者,他活了很長時間,內心戲及其豐富,簡直近乎話嘮。

在他的眼中,花生鎮人麻木呆滯,非常怪異。

而這種異常,身為麻木慣了的民眾自己,是覺察不出來的。

即便這麼一個超然物外的角色,依然看不懂自己,他的壽命、他的力量、他的使命……他統統不曉得。

大家都在努力地自我實現,卻往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沒能得出明確的答案。

而沒有回答,恰恰是《大護法》的高明之處,使作品無形之中,被蒙上了一層禪意的味道。

誠然,這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裡面存在各式各樣的硬傷:

比如臺詞過於中二、一言不和就尬詩、導演想表達的東西太多,卻無法控制在一部戲以內全講清楚、以及世界觀鋪太大,坑挖得又深又多……

可是瑕不掩瑜,大護法講了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好故事,並且無論畫面還是音樂,都讓人通體舒暢。

濃郁水墨畫風的背景,風格化鮮明又不失柔美,不會讓人感覺像是日漫的變體:

說到風格,就不得不提一下大護法的編劇兼導演——不思凡了。

他以前是專門創作動畫短片的,每一部作品,全都是撲面而來的濃郁中國風:

與特立獨行的個人口味……

可見,為了讓《大護法》能夠順利上映,他在獵奇指數上,的確已經做過非常多讓步了。

清奇的腦洞,絕美的畫風,結合飽滿的劇情,使不思凡的所有短片,全都獲得8分以上的高分:

從短片到長片,中間存在一個巨大的跨度。

不少優秀的短片創造者,都因為繞不過某個難以逾越的瓶頸,而最終搞出一部妥協後的作品。

歸咎其緣由,在於這是一個過分消費的時代。

想要票房大賣,就必須迎合觀眾口味,所以片方會不斷地消費明星、消費IP、消費情懷,借勢造勢,以達到推廣行銷的目的。

一旦什麼題材火了,後面立馬會出現一批跟風的人,研究爆款的設計思路,然後生產一大批換湯不換藥的吸金垃圾。

如果行業一直這麼發展,我們的作品類型將變得越來越單一,劇情也會變得越來越套路。

哎……我們有那麼多優秀的動畫、影視從業者,怎麼連一個走心故事都講不出來?

實在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所以,《大護法》的誕生,無疑非常必要。

它將為表面繁華內裡枯槁的國漫市場,注入更加多元的可能性——

沒有貼熱門IP,沒有用時下流行的畫風進行創作,甚至不考慮觀眾的承受力和理解力,講了一個不那麼好懂的故事……

這種逆市場而為的電影,最終票房會慘敗,雞雞覺得一點也不意外。

比較讓我意外的是,逆勢而生的《大護法》,遇上了一個逆勢而為的投資方——光線傳媒。

此前,光線傳媒已經打造過國漫爆款《大魚海棠》。

《大聖歸來》《大魚海棠》都推出了助力《大護法》的海報

相比之下,《大護法》很難打情懷牌——觀眾對它完全陌生,想宣傳都不知道該怎麼開口,最多拿“暴力美學”來當個噱頭。

票房上也難以達到前兩個“大”字頭作品的高度。

不過,也幸好光線投資了《大護法》,對劇本沒做過多干涉,讓它最終能順利在影院上映,面向觀眾。

這樣,行業才不會以為,國漫只存在《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這兩種成功的可能。

《大護法》裡,不思凡在講一個突破桎梏,醒覺意識,找尋自我的故事,

而現實中,不思凡亦延續了這個精神,從市場的洪流中解放出來,創作一部完全屬於“自我”,風格迥異的作品。

像他這種言行一致,大膽自我的耿直boy,在影視行業已經越來越少了。

那些有些中二,卻不得不全力守護的初心,在《大護法》的這首主題曲裡,詮釋得很清楚了—

人這輩子,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願不要迷失來時的方向,但願不要沉淪俗世的染缸,但願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