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滇西北碧羅雪山裡的紅星驛站

茨中天主堂

在雲南的西北部,如果七八月份的瀾滄江和怒江峽谷在上午是晴朗的,下午往往都要經歷一場雷暴雨的洗禮。

六月底我就來到瀾滄江邊茨中村的紅星家裡, 等著跟他去他山裡的驛站住一晚, 然後翻越碧羅雪山到怒江峽谷的迪麻洛村。 初來的兩天天氣晴好, 偶爾還有慕名而來的國內外背包客, 夜晚峽谷上空的銀河明朗可見, 坐在紅星家藏房和納西房子中間的院子裡, 清風吹來稻米的清香, 品著他家自釀的葡萄酒和青稞酒, 嚼著從院子裡摘來的帶著濃重果香的李子。 安逸的休憩很快被接下來半個月飄雨的日子打斷, 就像2010年十月份那樣, 在茨中等了半個月雨才停, 才跟著紅星進入茫茫的碧羅雪山。 在茨中等待的日子,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和周日的上午去參加茨中天主堂的彌撒儀式, 成了我的必修課, 雖然聽不懂信徒們用藏語念經,
但是每次神父必用漢話教導信徒怎麼好好做人, 茨中村以前家家都不鎖門,有的人家連大門都沒有,可以最近發生了幾起入室盜竊的案件,派出所的民警還專門到村裡做防盜的預防工作。 茨中教堂周邊的水田全部被政府徵用用作移民安置點和新的鄉政府的駐地, 外來人員大量入住茨中, 以前那種夜不閉戶的民風可能再也不會有了, 這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做人有一個信仰是多麼的重要。

神父在講道

紅星的父親吳公底在葡萄園修枝

紅星的弟弟紅寶和弟妹阿宗在自家的酒窖裡過濾葡萄酒

紅星的母親在收套種在葡萄園裡的洋芋

茨中村到迪麻洛村的人馬驛道, 從海拔1900米的茨中河電站開始, 向上爬升穿過幹熱河谷, 到達海拔2600米的亞熱帶針闊混交林, 經過六個小時的徒步到達海拔3200米的日沙桶牧場, 紅星驛站就坐落於牧場的入口, 茨中河邊, 再往上就爬就到要穿越高山針葉林、高山草甸、流石灘, 最後到達埡口。 再往怒江的方向走, 下了埡口到了迪麻洛海拔3300米的賽瓦隆巴牧場, 怒江著名嚮導阿洛的碧羅小屋就在這裡, 是法國一個雕塑家幫他建的一個泥巴小屋, 可以在這住上一晚,再向西翻越海拔3900米的巴拉貢埡口就可以到達白漢洛村,再往下到迪麻洛河的穀底,可以住在阿洛客棧。全程約48公里,海拔落差2400米,屬於高強度徒步路線,但是路線開闊,垂直的立體氣候和植被相當壯觀,春天的杜鵑花海,夏季的高山花卉,秋季的五彩繽紛,冬季的銀裝素裹,是穿越碧羅雪山首屈一指的線路。日沙桶和賽瓦隆巴牧場在五月到九月份都有好客的牧民在,住在那裡跟他們喝酥油茶,吃粑粑和高山上的野菜,晚上一起在火塘邊聊天很是愉快。

路上的第一個驚喜

當地天主教信徒在一棵巨大的杉樹樹幹上鑿了一個神龕過來驅鬼,當地人說此地以前經常鬧鬼

在第一個牧場,海拔約3000米的洛些桶,主人在對我們笑,他忠實的藏獒在對我們叫

紅星在跟牧民借菜

歡迎下次光臨!

小犏牛

位於日沙桶牧場的紅星驛站

一起同行的貴州小夥在幫忙洗炊具

碧羅雪山雪水彙集而成的茨中河上游

突然冒出來一隊人,嚇到我了!

貴州小夥烹製的晚宴:亂燉洋芋、肉片、青菜……,總之很入味!

晚上在牧民的牛棚裡,一群來采野菜的藏民就擠在一個狹小的空間。

第二天本想幫忙豎籬笆,紅星說沒帶斧頭,活幹不了。

牧民在清洗酥油

花兒,你叫什麼名字?

花兒,希望你一直都記得我!

一個廢棄的牛棚,放牧的人越來越少,今年茨中周邊總得才有五戶牧民在牧場

夏日觀雪

對面就是碧羅雪山4300米的沙拉埡口

瑞士神父捐資修建的膳房

來往怒江和瀾滄江的藏民往往在這裡休息一晚

渴了就喝幾口雪山融水

紅星在示範過雪橋

紅星也不確定這菌子能不能吃,帶回去研究。

這個認得,是野三七!

我們攀爬的高度就比對面那條路還要高。

紅星要下來茨中接兩個老外走這條線路,第二天我們從紅星驛站走了兩個小時到膳房,就返回茨中了。可惜的是沒能到埡口附近的高山湖,紅星說那裡遍地都是花海。

茨中教堂周圍的水田已經不復存在,很可惜,因為這裡是瀾滄江最北端種植水稻的地方。

梯田可能是明代木天王的納西族士兵開墾的。

紅星所在的小寨子,龍馬西卡,在茨中河的南面,田園風光保存完好。

在紅星家裡發呆的陽臺

當地婦女在水田拔草

第一次見到雞蛋那麼大的李子

紅星和阿洛向碧羅雪山兩側的羽人,二十多年來他們安全地護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雖然跟著他們數次飛馳在這條路上,流過汗之後回想起路上的美景和趣事,總有再走一次的衝動。

遊記作者:阿普

可以在這住上一晚,再向西翻越海拔3900米的巴拉貢埡口就可以到達白漢洛村,再往下到迪麻洛河的穀底,可以住在阿洛客棧。全程約48公里,海拔落差2400米,屬於高強度徒步路線,但是路線開闊,垂直的立體氣候和植被相當壯觀,春天的杜鵑花海,夏季的高山花卉,秋季的五彩繽紛,冬季的銀裝素裹,是穿越碧羅雪山首屈一指的線路。日沙桶和賽瓦隆巴牧場在五月到九月份都有好客的牧民在,住在那裡跟他們喝酥油茶,吃粑粑和高山上的野菜,晚上一起在火塘邊聊天很是愉快。

路上的第一個驚喜

當地天主教信徒在一棵巨大的杉樹樹幹上鑿了一個神龕過來驅鬼,當地人說此地以前經常鬧鬼

在第一個牧場,海拔約3000米的洛些桶,主人在對我們笑,他忠實的藏獒在對我們叫

紅星在跟牧民借菜

歡迎下次光臨!

小犏牛

位於日沙桶牧場的紅星驛站

一起同行的貴州小夥在幫忙洗炊具

碧羅雪山雪水彙集而成的茨中河上游

突然冒出來一隊人,嚇到我了!

貴州小夥烹製的晚宴:亂燉洋芋、肉片、青菜……,總之很入味!

晚上在牧民的牛棚裡,一群來采野菜的藏民就擠在一個狹小的空間。

第二天本想幫忙豎籬笆,紅星說沒帶斧頭,活幹不了。

牧民在清洗酥油

花兒,你叫什麼名字?

花兒,希望你一直都記得我!

一個廢棄的牛棚,放牧的人越來越少,今年茨中周邊總得才有五戶牧民在牧場

夏日觀雪

對面就是碧羅雪山4300米的沙拉埡口

瑞士神父捐資修建的膳房

來往怒江和瀾滄江的藏民往往在這裡休息一晚

渴了就喝幾口雪山融水

紅星在示範過雪橋

紅星也不確定這菌子能不能吃,帶回去研究。

這個認得,是野三七!

我們攀爬的高度就比對面那條路還要高。

紅星要下來茨中接兩個老外走這條線路,第二天我們從紅星驛站走了兩個小時到膳房,就返回茨中了。可惜的是沒能到埡口附近的高山湖,紅星說那裡遍地都是花海。

茨中教堂周圍的水田已經不復存在,很可惜,因為這裡是瀾滄江最北端種植水稻的地方。

梯田可能是明代木天王的納西族士兵開墾的。

紅星所在的小寨子,龍馬西卡,在茨中河的南面,田園風光保存完好。

在紅星家裡發呆的陽臺

當地婦女在水田拔草

第一次見到雞蛋那麼大的李子

紅星和阿洛向碧羅雪山兩側的羽人,二十多年來他們安全地護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雖然跟著他們數次飛馳在這條路上,流過汗之後回想起路上的美景和趣事,總有再走一次的衝動。

遊記作者:阿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