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金西秘境古村上境古村

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古村落

在金華之西, 姑蔑舊都, 靜臥900多年

像一個長者

包容著時光的變遷

日新月異

不變的古樸與煙火氣

日久彌新

上境村, 原名楓林莊, 位於通往九峰山的必經之路上。 明成化八年, 湯溪縣第一任縣令宋約來到楓林莊, 看到這裡景色秀美, 猶如仙境, 再加上地勢較高, 贊曰“上風上水, 上乘之境”。 因此楓林莊更名為上境村, 一直沿用至今。

上境村與水頗有淵源,

暗含江南水鄉的韻味。 古村坐落在西畈水庫邊, 九峰山腳下, 依山傍水而居, 東有厚大溪, 西有姑蔑溪, 形成“雙龍戲珠”形態;村內有東西兩條水渠把村莊分成“太極陰陽魚”, 陽魚魚眼位置有一口古老水井, 至今尚可出水, 陰魚魚眼部分隱而不見。

悠久的歷史沉澱下, 上境先祖為後人留下了許多滄桑卻雅致的老宅。 號稱擁有“三十六廳”的村落, 如今保存完只有劉氏宗祠、六吉堂、百順堂和周邊的一些民居, 還有當年的全貌。

劉氏宗祠坐北朝南, 平面佈局為長方形。 建築前後分為三進, 一進為大門, 二進為大廳, 三進為後堂, 二、三進建築兩側各置回廊一間。 占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 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 劉氏宗祠保存基本完整, 佈局奇特, 現尚用石柱74根, 斗拱、雀替等木構件雕刻精緻, 磚雕精美, 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宗祠的門樓上的新刻牛腿雕刻以關羽、張飛等蜀中五虎將為題材, 梁上刻有“隆中對”典故, 這些都與劉備有關, 因為上境劉氏乃中山劉氏之後。

整座祠堂氣勢恢弘, 雄偉壯觀, 歷史上曾名揚金華八縣, 時稱金華八縣有“祠堂兩座半”, 上境劉氏宗祠就是兩座裡面的其中一座, 堪稱“湯溪第一祠”。

在上境村所有老宅之中, 六吉堂應是保存最為完好的。 門樓中央刻著由“九疊文”篆寫的四個大字“福祿壽喜”, 周圍的石雕則是些奇花異草、童子、鳳凰、仙人,

其正下方是著名傳說“觀棋爛柯”, 從這些雕花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劉氏先祖追求的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踩著古老的大青石板拾級而上便是大廳, 左右牛腿上精緻的木雕讓人驚豔, 兩匹駿馬奔跑的動感和馬上之人駕馭馳騁的姿態真是栩栩如生。

百順堂又叫下大廳。坐北朝南,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為劉氏富十五公造。解放後是村民集會的場所,現作為老年人活動中心。

硬山屋面,門額上有“百世瞻依”四字磚雕,硬山屋面。門廳的明間(中央間)至今保留有一座活動式的古戲臺,面對著正廳。百順堂堂柱粗圍1.8米左右,高約9米,氣勢非凡。青石柱礎,也顯得簡潔而大氣。其斗拱十分特別,且色澤質感精美。

邁過門檻,兩邊各是一個小池,池清草綠、白牆墨瓦,相互襯托了一個幽靜的江南庭院。裡屋就是如今的老年活動室,老人們在裡面打打牌,談談天,不時傳出“咯咯”的笑聲。

在上境還有很多這樣的古建築,文昌閣、福慶庵、承啟堂、見山廟等古建慢慢的得到修復,恢復它原本的容貌。

具有上境風俗特色的活動。如:上境獨特的祈福求雨祭天儀式,體會中國農耕文化最傳統的習俗;加入劉氏家族千人宴,品嘗湯溪特色美食;體驗西畈水庫水上專案,感受來自九峰山水的魅力;製作湯溪名菜“爛菘菜滾豆腐”,瞭解名菜背後的故事。

百順堂又叫下大廳。坐北朝南,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為劉氏富十五公造。解放後是村民集會的場所,現作為老年人活動中心。

硬山屋面,門額上有“百世瞻依”四字磚雕,硬山屋面。門廳的明間(中央間)至今保留有一座活動式的古戲臺,面對著正廳。百順堂堂柱粗圍1.8米左右,高約9米,氣勢非凡。青石柱礎,也顯得簡潔而大氣。其斗拱十分特別,且色澤質感精美。

邁過門檻,兩邊各是一個小池,池清草綠、白牆墨瓦,相互襯托了一個幽靜的江南庭院。裡屋就是如今的老年活動室,老人們在裡面打打牌,談談天,不時傳出“咯咯”的笑聲。

在上境還有很多這樣的古建築,文昌閣、福慶庵、承啟堂、見山廟等古建慢慢的得到修復,恢復它原本的容貌。

具有上境風俗特色的活動。如:上境獨特的祈福求雨祭天儀式,體會中國農耕文化最傳統的習俗;加入劉氏家族千人宴,品嘗湯溪特色美食;體驗西畈水庫水上專案,感受來自九峰山水的魅力;製作湯溪名菜“爛菘菜滾豆腐”,瞭解名菜背後的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