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心梗病人迎利好 心臟病醫生裝上“顯微鏡眼”與“望遠鏡”

華龍網3月23日17時20分訊冠心病患者如何在早期識別其元兇冠狀動脈內的不穩定斑塊?心臟病人從接受支架介入後如何評價支架置入後的治療效果?今走在回家路上, 突然感覺胸部一陣劇痛, 像個大石頭壓在胸口般, 左胳膊也開始脹痛, 就這樣持續了七八分鐘, 自行好轉, 直到第二天晚上他又發作, 這次持續時間很長, 疼痛難忍, 家人立即將他送到當地醫院就診, 檢查患上了冠心病, 但具體嚴重程度卻無法知曉。 經過該院心內科專家會診, 決定為他使用OCT技術來為他解決難題。

“從前的造影技術無法精確到每一個支血管,

成像也是二維圖片。 OCT檢測是將一條頭端帶光學透鏡的成像導管放在冠脈血管裡, 通過高速旋轉回撤, 不到 3 秒鐘就可以幫醫生搞清楚血管裡面的結構和斑塊性質, 就像直接把眼睛放進血管裡看一樣。 ”據全軍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三醫大新橋醫院心內科黃嵐主任解釋, 冠狀動脈內的斑塊形狀並不相同, 有很均勻的向血管中心生長的, 也有只在一側長出或形狀不規則的偏心斑塊。 對於均勻生長的斑塊, 在不同角度造影, 顯示狹窄程度都是一致的, 但對於偏心斑塊, 不同角度觀察, 狹窄程度相差很大, 對於不規則斑塊, 醫生判斷更加複雜, 有時候不同角度也很難判斷狹窄程度。

“OCT即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

它的特點是解析度高, 成像清晰度高, 比血管內超聲成像解析度高出10倍, 是目前唯一能看到活體三層血管結構的設備, 號稱活體虛擬組織顯微鏡。 可清晰顯示各種冠狀動脈硬化斑塊的特徵, 及時發現易損斑塊和斑塊破裂;能辨別管腔中的紅、白血栓;在支架術後可評價支架梁貼壁、擴張情況, 捕捉內膜撕裂、組織脫垂等資訊;在支架術後的遠期隨訪中, 可以觀察支架(尤其是藥物支架)內再狹窄或內皮修復情況, 觀察晚期血栓等。 ”黃嵐介紹。

黃嵐解釋, 該技術中還有個指標——FFR, 被稱作醫生的“望遠鏡”。 這項技術是血流儲備分數, 來評估出影響心肌缺血的複雜因素疊加在一起對血流的影響:“簡單來說, OCT幫助醫生把病人的支架安放在最好的位置,

FFR判斷患者的心肌是否缺血。 ”

黃嵐表示, 冠脈狹窄程度是影響心肌缺血的因素之一, 但影響心肌缺血的因素還有很多。 例如冠脈狹窄程度完全一樣, 遠端心肌供血面積可能相差很大, 就像一個身高體壯的男士的心肌要比一個身材瘦小女士大的多, 所需要的供血面積也不同;即使狹窄程度一樣, 心肌體積也相同, 但一個人之前有過心梗, 一部分心肌細胞已經死亡, 變成瘢痕組織, 不再需要血液供應, 對於剩餘的心肌來說, 血液足夠了, 但對另外一個心肌細胞全部完好的人來說, 已經發生缺血了。 利用這個血流儲備分析指標FFR, 不但能判斷到底有沒有缺血, 還得出缺血血管中哪個病變對血流影響最大,

需要優先治療, 説明醫生明確診斷, 制定準確的治療方案, 精確地放置支架, 改善患者預後。

黃嵐表示, OTC在重慶的成功運用, 為醫生提供更佳精准醫療的依據, 而OTC與FFR的結合, 將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救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