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一帶一路”,語言文字如何“開路”?

新華網北京7月18日電開設了134所孔子學院和130個中小學孔子課堂。

同時, 《報告》說, 中國國家語委在國內批准了6個“‘一帶一路’語言文字專項”;在高校共設有72個外語專業, 包括蒙古語、緬甸語等65個非通用語種。

以國家戰略為燈 以資訊化為帆

姚喜雙認為, 未來, 語言文字工作將緊緊圍繞兩大方向, 以國家戰略為燈, 以資訊化為帆,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加強對外交流。

國家戰略引領語言文字工作的發展方向, 而語言文字也成為國家戰略落地的有力推手。 “一帶一路”, 語言開路。 姚喜雙說, 我們過去講,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是溝通的基礎;而如今,

語言作為打開一國文明的鑰匙, 也打開了國民間的“心門”。

姚喜雙表示, 漢字要想成為國家戰略落地的推手, 就要“活”在日常的生活使用中, “活”在創意和文化產業之中。 “如果把漢字字形做成滑梯玩兒、做成餅乾吃、做成首飾戴、做成書包背, 甚至還可以把還原的漢字做成一棟建築的形狀、做成一件創意傢俱, 這樣, 孩子們學習語文的熱情會不會更加高漲?外國友人接觸漢語言文化的途徑是不是更加豐富?既然可以把美國的迪士尼開到上海, 為什麼我們自己不能辦一個漢字迪士尼, 搭建一個漢字的樂園, 然後開到美國去?

有了國家戰略的領航和推動, 還要有資訊化做帆, 才能保證語言文化事業在“出海”過程中一帆風順。

姚喜雙表示, 語言文字只有和資訊化結合起來, 才會更有生機、活力、新意以及時代感。 “一帶一路”沿線涉及上千個小語種, 催生出了越來越多圍繞‘一帶一路’的研究課題, 也帶動了語言產品的開發和使用, 如翻譯機器的研發工作、全球中文學習網路平臺和語言文字資料庫的搭建。

姚喜雙認為, 語言是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 也是打開人工智慧的重要鑰匙。 一個來自哈薩克的醫生和一個來自中國四川省的醫生, 未來可能無障礙探討手術方案、使用聲控儀器。 “做手術動口不動手”也許有一天會成為現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