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銷售不理想 調低電視出貨近10% 三星在索尼海信等面前感受到壓力

Popo||撰稿

越是艱難的時候, 越容易感受到來自對手的壓力。 當全球彩電市場消費趨緊的時候, 連連續十幾年出貨量都位列第一的三星, 也感受到了索尼海信等對手的壓力, 近年來首次調低了電視出貨預期, 從4800萬台下修到4400-4500萬台, 尺度近10%, 令業內驚訝。

三星向中高階轉型

壓力大三星下調近10%

從2005年到2017年, 三星連續12年全球彩電出貨量第一, 展現了龍頭的實力。 但是, 就在技術分歧越來越大, 品牌越來越多的今天, 這家龍頭也感受到了對手的壓力。 近日, 三星下調了今年電視的出貨目標, 這是近幾年來的首次下調。

來自海信的壓力不小

IHS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表示, 三星鬆口調降今年出貨目標, 由先前的4800萬台下修到4400~4500萬台。 由於調整幅度高達300~400萬台, 對於下半年面板採購是否有所影響值得觀察。

而促成三星此次下調的根本原因, 是今年上半年三星液晶電視的銷售狀況不理想。 而導致銷售不理想的原因眾多, 主要有以下兩點:

其一, 品牌之間的競爭加劇。

即便放在整個家電圈, 電視品牌也是相對較多的, 特別是互聯網品牌介入後, 只要有點資源的企業都在做自己的品牌, 比如在中國市場, 這兩年就多出了十幾個互聯網品牌,

雖然每個品牌的出貨量並不大, 但是累計在一起, 也起到了明顯分流的作用。

而放眼全球, 品牌之間的競爭也在加劇, 旨在復興的夏普、索尼、飛利浦等, 紛紛推出了振興計畫, 而一些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當地品牌也漸漸浮出水面, 或被收購或通過加強品宣, 綜合競爭力越來越強。

品牌的增多, 瓜分了市場, 原先有實力的品牌海信、創維等又在不斷衝擊國際市場, 都對三星造成了壓力。

其二, 技術類別的選擇分歧。

三星十幾年的領先, 是因為市場基本由液晶一統天下, 其中雖有等離子分食市場, 但造成的影響並不大。 而現在技術到了分道揚鑣的關口, QLED、OLED、鐳射等, 競爭加劇互不相讓。 而各技術都處在兩三年的市場導入期,

並沒有完全穩定, 所以沒有一項技術完全勝出, 這就導致了消費者在購買上的分流, 對三星來說, 也不是好事。

改變定位能見效嗎?

為了應對銷售不理想的狀況, 三星在產品策略上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其中有一項就是改變過去高中低階全線產品作戰的策略, 未來會更著重在中高階產品的定位, 特別是衝刺QLED TV等高階液晶電視市場。

做出這樣的調整可以理解, 畢竟隨著中國和北美市場消費者對大尺寸液晶電視的需求越來越大, 抓住中高端消費者, 可以讓三星在銷售額上有不錯的回報。 但隨著而來的, 如果產品策略真的改變, 那麼三星電視整體出貨量可能會在這次調低後的4400萬台-4500萬台基礎上, 有進一步下降的可能。

或許這也是三星不得已的策略。 畢竟現在兩大對手盤已經出現, 一是以索尼和樂金為代表的OLED陣營, 銷售數量在持續攀升, 在高階產品市場對三星形成了挑戰;二是以中國龍頭企業海信、創維、TCL等為代表的, 它們或通過鐳射電視等新技術, 或通過產業鏈優勢, 進軍國際市場, 對三星的市場份額也有瓜分。

索尼OLED勢頭迅猛

這種情況下,三星做出從高中低階全線產品向中高階產品的戰略調整,也是為了避免紅海競爭。因為按照5-7月液晶面板的價格態勢來看,40英寸-65英寸電視面板價格趨緩,7月份還有小跌2-3美元的可能,而32英寸面板則持平,而且品牌眾多。這點上說,轉型中高階是對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三星期望能在大尺寸市場獲得更多也絕非易事,畢竟大屏化的趨勢已經形成。從目前大尺寸市場聚焦的產品和品牌來說,三星首先要想的是如何保住自己固有的市場份額不被搶奪,繼而才能考慮擴大份額的可能。但是正如上文所說,大尺寸市場的需求即便放量也難在短期內達到中小尺寸的數量級,三星的戰略調整會對其整體出貨量造成影響,但是由於三星領先第二名樂金近2000萬台的出貨量,所以短期內三星的龍頭地位還難以撼動。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歡迎對家電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就說家電”。】

索尼OLED勢頭迅猛

這種情況下,三星做出從高中低階全線產品向中高階產品的戰略調整,也是為了避免紅海競爭。因為按照5-7月液晶面板的價格態勢來看,40英寸-65英寸電視面板價格趨緩,7月份還有小跌2-3美元的可能,而32英寸面板則持平,而且品牌眾多。這點上說,轉型中高階是對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三星期望能在大尺寸市場獲得更多也絕非易事,畢竟大屏化的趨勢已經形成。從目前大尺寸市場聚焦的產品和品牌來說,三星首先要想的是如何保住自己固有的市場份額不被搶奪,繼而才能考慮擴大份額的可能。但是正如上文所說,大尺寸市場的需求即便放量也難在短期內達到中小尺寸的數量級,三星的戰略調整會對其整體出貨量造成影響,但是由於三星領先第二名樂金近2000萬台的出貨量,所以短期內三星的龍頭地位還難以撼動。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歡迎對家電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就說家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