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跳水靚仔陳艾森曾練體操因傷“退貨”轉向跳水

昨天,廣州市第十七屆青少年運動會開幕式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體育館舉行。 這項賽事脫胎于創辦于1950年廣州市運動會,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沿革,2014年廣州市運動會和廣州市中學生運動會合併更名為“廣州市青少年運動會”,首次由廣州市體育局和教育局聯合主辦。 本屆大賽延續了上屆競技體育組和學校體育組雙軌並行的架構,成為展示廣州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和廣州人民良好精神風貌的重要載體。 為此,本報記者走訪廣州市各區,對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進行一次深入巡訪,相關報導將陸續刊發,以饗讀者。

作為廣州老城區,越秀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教育和體育資源,但作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想在這片寸土寸金之地輾轉騰挪,開拓新場地、發展新專案並非易事,這就更需要越秀人精耕細作,在現有資源上不斷提升、加分。 去年在裡約奧運會上勇奪2金的陳艾森,昨天剛在游泳世錦賽上折桂,他正是生於斯長於斯的地道“東山少爺”。

記者在走訪越秀區時,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厚重的體育文化氛圍,這裡培養了太多世界冠軍、體壇名將,列舉了一大串名單後,大家發現,落腳點正是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參加游泳世錦賽的奧運跳水雙料冠軍陳艾森,他是越秀體育平臺一手培育、打造、輸送的體育明星。

廣州市越秀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體育局、版權局副局長陳韌告訴記者,2005年東山、越秀並區後,區領導班子對體育工作的認識、支援的力度逐年加深,體育資源整合後開始發揮綜合效應,大家看著陳艾森從體育頑童成長為奧運冠軍,對基層體育工作更具使命感和自豪感。

其間,記者瞭解到陳艾森成長過程中的一段趣聞,這位剛開始練體操的靚仔,一度因為傷病被“退貨”,但在越秀區少年兒童業餘體校教練包瑞強的堅持和指導下,他開始向跳水專案發展,這才避免了一片璞玉被埋沒。

如今,越秀區222個社區有217個建設有“三個健身點、一個健身苑、一間社區體育活動室”,“三點一苑一室”的社區體育設施覆蓋率達97.7%。

全區18條街道建設成為國家級、省級和市級以上城市體育先進社區,區域範圍內實現“一公里半徑必有健身點”目標,基本滿足市民體育健身需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