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杭繡傳承人陳水琴:71歲的“貓王”早已功成名就,但一坐下還是個專注的繡女

▲陳水琴在指導學徒學習杭繡的針法技藝(劉海波/攝)

“做刺繡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 要有工匠精神, 一輩子隻做一件事, 就要把它做到極致。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杭繡代表性傳承人陳水琴說, 繡娘手中的一針一線都有她的心和魂, 從每一件作品中都可以看到繡娘的人品和修為, 這樣繡出的作品才有靈性和生命力。

日前, 文匯記者前往位於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的陳水琴工作室, 聽老人講述她半個世紀的“錦繡”人生。

千年杭繡“不寂寞”

1960年, 杭州工藝美術學校成立,

14歲的陳水琴成為該校首批學生, 從此開始了她半個多世紀的繡娘生涯。

“一方繡架, 撐開江南千年絲綢;十指春風, 繡出湖上幾分春意。 ”杭繡起源於漢代, 在南宋時達到極盛, 直至清末民初仍盛行不衰, 城內後市街、粥教坊、天水橋一帶有刺繡作坊近20處, 擅長刺繡的手藝人多達二三百人。 但隨著機器繡花的出現, 杭繡開始乏人問津, 技藝幾近失傳。 陳水琴一生從事杭繡, 繡品豐碩, 曾多次代表杭州出訪多國展示杭繡風采, 其生動的藝術表現力和溫婉的文化底蘊, 讓杭繡藝術光彩重現。

1982年, 日本靜岡縣, 一場千人觀看的刺繡表演在上演。 陳水琴屏氣凝神, 將一根細絲絨一劈再劈, 竟然劈出128縷。 穿過針眼的一縷絲線, 幾乎肉眼難見。

圍觀的觀眾, 一個個目瞪口呆,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1985年, 40歲的陳水琴訪問聯邦德國。 她花了整整5個月時間, 為聯邦德國總統魏茨澤克繡像。 繡成的總統像從儀錶到神態都極度傳神逼真, 甚至連額頭的白髮都根根分明。 這幅轟動整個西歐的繡像, 被輿論譽為“真正的東方藝術”, 至今被視為珍品收藏。

“傳統的事物只有順應時代, 不斷創新和發展, 才會源源不斷地煥發出生命力, 手工技藝也是如此。 ”陳水琴說。

經過多年的學習和摸索, 1972年, 陳水琴創作出第一幅雙面繡作品, 從而結束了杭繡只有單面繡的歷史。 1981年, 她又創作出雙面異色繡、雙面三異繡等作品。 近年, 她還和兩位徒弟以及美院老師一起研發了一種可以展現油畫效果的華彩繡。

做自己喜愛的事很幸福

每天上午9點, 陳水琴都會風雨無阻地出現在位於杭州小河路上的工藝美術館內的個人工作室。 小小的工作室裡, 每天都有八九個徒弟陪著她“飛針走線”, 她們靜靜地坐在繡架前, 指間的針線上下穿梭, 一幅幅作品在時間的流動中慢慢有了生命。 “我這一輩子, 就是趴在刺繡架子上, 做著自己喜愛的事情, 很幸福, 很知足。 ”陳水琴說, 每天看著徒弟們潛心學習、技藝上不斷進步是她最快樂的事情。

如今71歲的陳水琴早已功成名就, 但一坐到繡架前, 她依然是一個專注的繡女。 陳水琴最喜歡繡動物, 尤其擅長繡貓, 她繡的貓活靈活現、難辨真假, 因此有了“貓王”的稱號。 “繡貓, 從眼神的勾勒到毛髮的處理,

都深見功夫。 貓的毛是蓬鬆的, 繡得太死, 毛就顯得很假。 ”陳水琴說, 繡貓要用交叉套針技法, 以多種顏色的絲絨和針線細密的手法, 來體現貓的細毛鬆軟、眼神灼灼。

“這些是杭繡中最難的技法, 徒弟中能達到這種境界的寥寥無幾。 刺繡沒有十年八年根本別想出山, 現實因素決定了新入行者, 要麼守得住清貧, 要麼本身就有物質條件供養。 ”陳水琴說。

“一輩子隻做一件事, 並且把它做到極致。 ”這是陳水琴對自己刺繡生涯的總結, 也是對工匠精神的完美詮釋。

陳水琴介紹, 1960年代初, 幾乎每個市、縣都有本地特色的工藝技校, 學生十幾歲起就在學校學技藝和文化, 老藝人傳授技藝, 老師講文化課, 並且請來美術老師培養藝術根底。

學生畢業後直接進廠或再深造, 現在的工藝美術大師大多出自當時的工藝學校。 她建議有關部門參考此前經驗, 將傳統技藝重新納入正規教育培育模式, 這將有利於保護傳承並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陳水琴現有弟子20多個, 其中包括2位省工藝美術大師和3位市工藝美術大師。 2013年, 杭州市“工藝與民間藝術薪火傳承計畫”實施, 首批5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在全國公開招徒。 經過層層篩選, 陳水琴從70多人中挑選了5位優秀學員。 “‘薪火傳承計畫’學徒學期5年, 政府每月給予2500元的生活補貼, 但這點錢僅夠他們維持生活。 而且今年就要滿5年了, 如果今後不再有補貼, 這對他們潛心學習技藝非常不利。 ”陳水琴呼籲, 有關部門可以按照“新傳承人”的技藝水準評定相應的“工匠”等級, 給予相應的生活補貼。

“刺繡行業有句話叫‘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意思就是學習基本針法四五年時間就可以基本掌握,但是基本針法以外是千變萬化的技藝演變,這就需要不斷學習,直到老了還是覺得有很多東西沒學到,學無止境。”陳水琴感歎,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她需要更多的時間靜下心來專心創作,更想有足夠的時間來培養徒弟,讓千年杭繡的優秀傳統技藝能夠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給予相應的生活補貼。

“刺繡行業有句話叫‘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意思就是學習基本針法四五年時間就可以基本掌握,但是基本針法以外是千變萬化的技藝演變,這就需要不斷學習,直到老了還是覺得有很多東西沒學到,學無止境。”陳水琴感歎,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她需要更多的時間靜下心來專心創作,更想有足夠的時間來培養徒弟,讓千年杭繡的優秀傳統技藝能夠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