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什麼是大國擔當?看習近平“打開外交”的正確方式

近日, 中印邊境動態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 印度邊防人員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過邊界線進入中方境內, 阻撓中國邊防部隊在洞朗地區的正常活動。 如此無端挑釁, 無異于向中印兩國邊界的和平與安寧扔了一枚手榴彈。 而與此同時, 以色列有報紙公開宣稱, 印度已從以色列購買了8000枚“長釘”反坦克導彈。 一時間, 國際社會如被投入了一塊石頭, 漣漪陣陣, 言論不絕。 是蓄謀已久, 還是一時腦熱?是無意之舉, 還是刻意為之?對此, 學習大軍認為不必過分糾結, 因為咱們習近平主席昨日會見了一位“鐵友”,

讓我們再次看到了什麼叫以不變應萬變, 什麼才是“打開外交”的正確方式!在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國的問題, 習近平還在大力促和呢!

2017年7月18日, 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同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巴勒斯坦國總統阿巴斯舉行會談, 並發表了重要講話。

浩渺行無極, 揚帆但信風。 習近平指出:“中巴兩國友誼源遠流長。 中國是最早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正義事業、最早承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巴勒斯坦國的國家之一。 兩國人民相互理解、相互信賴、相互支持, 是真正的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 近年來, 中巴兩國高層交往密切, 政治互信更加鞏固, 各領域合作得到穩步發展。 ”中國是第一個全面承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非阿拉伯國家,

也是第一個向巴勒斯坦總統發出正式訪問邀請的國家。 1988年11月20日, 兩國正式建交;此後, 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不斷加強合作交流, 積累了深厚的友誼。 在國家獨立的問題上, 中國俠肝義膽無畏非議, 堅定站隊毫不猶豫, 以真誠真心的態度為兩國的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歷史和歲月的洗禮下, 兩國也經受住了各種各樣的考驗, 如今的交情絕非泛泛之交所能相比。 當前, 中巴友誼持續向好, 正如廣闊無垠的大海中揚帆前行的大船, 在“和風”的助推下, 兩國的未來令人無限期待!

計利當計天下利, 求名應求萬世名。 習近平強調, “中方願同巴方一道努力, 在政治上繼續堅定相互支持, 加強協調配合, 保持高層交往, 不斷推動兩國各領域合作。

中方讚賞巴方始終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將一如既往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復民族合法權利的正義事業。 中方願與巴方共建‘一帶一路’, 支援有實力、有條件的企業到巴勒斯坦開展投資合作, 實現互利共贏。 我們願同巴方在工業區建設、人才培訓和太陽能電站專案等方面合作, 幫助巴方提升自主發展能力。 雙方要繼續加強在文化、教育、科研、黨際、地方、民間、青年等各領域各層次交流合作, 不斷增進兩國人民友誼。 ”堅持正確的義利觀, 是習近平在外交中積極推崇的思想。 中國追求自身發展, 也追求共同發展——在政治上堅持正義、秉持公道, 所以中國永遠為巴勒斯坦的正義事業高舉旗幟;在經濟上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所以中國誠邀巴勒斯坦加入“一帶一路”的建設中來, 深化加強兩國在各個領域、不同層次中的交往交流, 尋找利益的共同點和交匯點, 實現共同繁榮。 對巴勒斯坦, 中國講求“共合”, 對世界, 中國更是以此為行動的指南。 謀天下人的利益, 謀整個世界的利益, 這亦是中國發展的原則。 中國希望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但這並不意味著將其他民族踩在腳下, 而是追求與各國各民族並肩前行, 共同書寫人類歷史進步的新篇章, 共同在人類文明的史冊上自豪地寫下自己的民族之名。

既以為人, 己愈有;既以與人, 己愈多。 會談期間, 習近平就推動解決巴勒斯坦問題提出四點主張:“第一, 堅定推進以‘兩國方案’為基礎的政治解決。

中方堅定支持‘兩國方案’, 支持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擁有完全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將一如既往地為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發揮建設性作用。 第二, 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 中方呼籲切實落實聯合國安理會第2334號決議, 立即停止在被占領土上一切定居點活動, 立即採取措施, 防止針對平民的暴力行為。 儘快複談, 加快政治解決巴勒斯坦問題, 從根本上實現共同持久的安全。 第三, 進一步協調國際社會的努力, 壯大促和合力。 國際社會應進一步協調, 儘快推出共同參與的促和舉措。 中方願參與和支持一切有利於巴勒斯坦問題政治解決的努力, 擬於年內召開巴以和平人士研討會, 為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啟智獻策。第四,綜合施策,以發展促進和平。在推進政治談判的同時,應高度重視發展問題,推進巴以合作。中國視巴以雙方為‘一帶一路’沿線上的重要夥伴,願本著發展促和平的理念,開展互利合作,繼續支援巴加快發展。中方倡議啟動中巴以三方對話機制,協調推進援助巴方的重點專案。”政治上堅定支持“兩國方案”,堅持安全與和平,呼籲以國際社會之力壯大促和合力,加快合作發展求雙贏……這一項一項都是中國為巴勒斯坦順利解決政治經濟問題而獻上的錦囊妙計。中華民族是崇尚道義的民族,堅信盡全力幫助他人,自己反而更加充實富有;給予他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就越多。在當代國際社會,零和博弈與競爭思維不應被無限吹捧和放大,“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態度也不應成為處理國際關係的主流,否則,巴勒斯坦問題永遠都無法和平解決,世界的某些角落也將永遠陷於炮火的摧殘中。只有本著利人與付出的無私精神,才能有效化解彼此間的矛盾和衝突,才能把共同利益的蛋糕越做越大。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都是中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當前緊張的國際局勢下,三方更應積極對話,主動溝通,打破別有用心者的“戰爭論”起哄和圍觀者的“看熱鬧”心理,促進三國友誼穩定向前。退讓一步,寬容一分,給予一點,或許彼此之間的糾葛就能無聲化解,或許因為某些“舍”就能讓自己有更多的“得”。

為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啟智獻策。第四,綜合施策,以發展促進和平。在推進政治談判的同時,應高度重視發展問題,推進巴以合作。中國視巴以雙方為‘一帶一路’沿線上的重要夥伴,願本著發展促和平的理念,開展互利合作,繼續支援巴加快發展。中方倡議啟動中巴以三方對話機制,協調推進援助巴方的重點專案。”政治上堅定支持“兩國方案”,堅持安全與和平,呼籲以國際社會之力壯大促和合力,加快合作發展求雙贏……這一項一項都是中國為巴勒斯坦順利解決政治經濟問題而獻上的錦囊妙計。中華民族是崇尚道義的民族,堅信盡全力幫助他人,自己反而更加充實富有;給予他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就越多。在當代國際社會,零和博弈與競爭思維不應被無限吹捧和放大,“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態度也不應成為處理國際關係的主流,否則,巴勒斯坦問題永遠都無法和平解決,世界的某些角落也將永遠陷於炮火的摧殘中。只有本著利人與付出的無私精神,才能有效化解彼此間的矛盾和衝突,才能把共同利益的蛋糕越做越大。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都是中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當前緊張的國際局勢下,三方更應積極對話,主動溝通,打破別有用心者的“戰爭論”起哄和圍觀者的“看熱鬧”心理,促進三國友誼穩定向前。退讓一步,寬容一分,給予一點,或許彼此之間的糾葛就能無聲化解,或許因為某些“舍”就能讓自己有更多的“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