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震驚!《鬼吹燈》中契丹公主墓已被挖掘

導讀:《鬼吹燈》從最開始的盜墓小說到現在的熱門電影, 漸漸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原本認為是虛構的劇情, 其中的很多物品也都已在現實中找到了原型。 作品中貫穿主線的契丹公主墓其實也真實存在, 並且現已被考古學家進行挖掘。

網路配圖

契丹皇族這位年輕公主, 是蕭太后與遼景宗的孫女、耶律隆慶的女兒。 她幼而聰辯, 長乃柔閑, 蘭儀秀出, 在閨閣皇宮中, 曾備獲榮寵, 數次晉封。 剛開始被封為太平公主, 後又晉封為越國公主。 16歲時, 年輕的公主下嫁駙馬蕭紹矩, 郎才女貌的故事再次上演。 蕭是當時齊天皇後的兄長,

位高權重, 而這樁圓滿的婚姻也曾被無數人祝福。

但是, 好景不長。 2年之後, 18歲的公主突然病逝, 36歲的駙馬也在不久後駕鶴, 兩人病逝原因成謎, 多被認為因病所致, 因此, 其後被追封為“陳國公主”的諡號, 也引得唏噓嗟歎。

一千年以後的1985年6月, 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的小村莊——斯布格圖, 村民們在修建水庫時突然發現了這位年輕公主和駙馬的合葬墓。 而隨著內蒙古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員的精心發掘, 沉睡了近千年的珍貴文物揭示了契丹公主的繁華生活。

當墓室被開啟時, 展現在考古隊員眼前的是一座由墓道、天井、前室、東西耳室和後室6個部分組成的磚砌多室墓。 主室內緊貼磚壁有赤柏松製成的木護壁,

直達墓頂。 主室正北壁地面上有磚砌屍床, 屍床前有磚砌長方形供台。 屍床和供台的東、西、南三面有雕刻的16個壺門, 裝飾講究……

陳國公主身穿有銀絲的網衣, 頭戴金冠, 面覆金面具, 頭枕金花銀枕, 腳穿鎏金銀靴, 腰系金銀蹀躞帶, 並佩戴琥珀耳墜、瓔珞, 珍珠項鍊, 金戒指、金釧等飾物和玉、瑪瑙、琥珀、水晶佩飾。

其中, “黃金面具”堪稱是墓葬中最為引人注目的隨葬品。 公主的面具不同於以往遼墓出土的或銅質或銀質或鎏金的面具, 而是純金打制, 並且眼、耳、口、鼻均不開縫, 不穿孔, 是按照公主與駙馬的臉型精心製作而成, 造型生動, 神態各異。

從面具看, 公主豐潤舒展, 顯示出青春女性特有的柔美;駙馬顴骨微突,

面龐清瘦, 剛毅而沉穩。 面具與銀絲網路、鎏金銀冠、鎏金銀靴形成整體, 穿著在公主與駙馬身上, 胸前及腰間配有大量的金、銀、玉、琥珀等飾件。 翻閱史料可以發現, 契丹貴族死後有“以金銀為面具, 銅絲絡其手足”的喪葬習俗。 據說佩戴這種面具, 可以防止屍體腐朽, 讓後人永遠銘記死者生前的容顏。

網路配圖

除了黃金面具以外, 兩頂鎏金銀冠靜靜地在公主頭部放置著。 公主的銀冠呈高筒式, 圓頂兩側有對稱的立翅高於冠頂。 其實, 高翅冠是契丹貴族婦女廣泛流行的一種冠飾。 這件銀冠用鎏金薄銀片分片錘擊成各部位的形狀, 並用細銀絲縫綴加固而成。 冠頂圓形, 兩側立翅高聳, 看起來很像鳥飛翔時展開的雙翅, 冠正面和兩側立翅鏤空並鏨刻火焰寶珠、鳳鳥和雲紋等花紋,

冠頂綴飾道教元始天尊像。 頭頂花冠, 高髻長須, 寬袖長袍, 盤膝坐於蓮花之上, 後背像光邊緣飾9朵靈芝。

元始天尊是道教的最高尊神, 被稱為“主持天界之祖”。 契丹人受到中原道教影響開始信奉道教, 公主的伯父和叔父都是虔誠的道教信徒。 而此冠以道教為飾反映了道教在契丹皇族中的傳播。

對此, 有學者認為, 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完整、級別最高的契丹貴族殯葬服飾, 而採用金屬面具和金屬網衣, 則是契丹族所特有的葬俗。 除了黃金的大量使用, 在陳國公主墓葬中, 大量珠寶、玉器、琥珀的出土也呈現了契丹民俗。

其中, 陳國公主胸部佩戴一串琥珀瓔珞, 是用數百顆琥珀珠與數件琥珀浮雕飾件由細銀絲穿綴而成。

瓔珞由兩部分組成, 一組由5串257顆琥珀珠和5件琥珀浮雕飾件、2件素面琥珀飾件以細銀絲相間穿綴而成, 另一組由60顆琥珀珠和7件琥珀浮雕飾件、2件素面琥珀飾件以細銀絲相間穿綴而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