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清貪腐成風:君臣竟互貪賑災款項

乾隆四十六年(西元1781), 甘肅發生回民起義。 造反十惡不赦, 緊急滅火籌集糧餉, 擺上議事日程。 甘肅布政使(省長)王廷瓚表忠心, 主動提出“臣甘願將歷年積存廉奉銀四萬兩, 繳貯藩庫, 以資兵餉”。

所謂廉奉銀, 是雍正發明的獎金制度, 清官員奉祿低, 正二品部級京官, 年薪不到兩百兩銀子, 喝茶都不夠。 再下級不用說了, 帳面工資, 維持溫飽都難, 所以貪污非但自然, 而且必要。

網路配圖

種種巧立名目, 號為“陋規”。 就是看來醜陋但實際運用的規則。 雍正感覺與其“陋規”, 不如每年考核政績, 明發獎金。 獎金數目, 約為正式工資的十倍數十倍。

這樣你們各級再搞“陋規”, 就得小心項上人頭!

王省長高風亮節, 而且自家省內出大事, 獻愛心可以理解, 但一貫“英明”的乾隆爺, 還是感覺出了問題, 甘肅窮省, 你王省長上任還不久政績平平, 怎麼積攢四萬兩獎金?如此平叛維穩的同時, 調查王省長經濟問題, 結果捅出大婁子。

與前任王亶望一脈相承, 兩位王省長都是“冒賑”高手, 還從縣到省一連串窩案。 所謂冒賑, 就是假報多報災荒, 騙取朝廷救濟款, 或貪污正當名目的其他賑災善款。 這樣的錢都敢撈, 用清朝歷代皇帝經常批復的四個字, 叫做“喪盡天良”!

甘肅多旱百姓餓殍。 省長多次展開“捐糧”運動, 號召大戶富主捐糧幫窮, 還不是白捐, 官府根據標準,

賞以“監生”資格, 即不經科榮獲“名譽舉人”。 號為捐糧但不收糧食只收銀, 多數裝自家口袋裡了。 還向朝廷邀功, 說集資如何, 購糧如何, 救活百姓如何, 災民感恩戴德山呼萬歲如何。

網路配圖

朝廷表彰, 兩王名利雙收。 加別的創意, 幾年來上下官員總貪近三百萬兩!涉案縣令百余, 省市級官員百余, 幾乎將全省處級以上幹部集體網羅。

乾隆劃條兩萬兩紅線, 處死五十六人, 其餘發配流放或從輕處置, 免得政府運作癱瘓。 萬歲處罰完畢依然很生氣, 因為他想起王亶望曾送壽禮, 一對玉瓶一個玉架極為精緻, 但皇帝受禮須“進九回三”, 表示廉潔自愛。 不小心將三件寶物退回去了。

這下正好, 懲治貪腐抄家拿回來。 特命閩浙總督陳輝祖,

尋到王亶望浙江老家, 查金銀寶物裝五百六十五箱, 押送京城內務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