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宋遼宣和幽燕之戰疑雲:宋為何主動背棄百年之盟

西元1115年, 童貫率領20萬大軍攻擊西夏, 本來形勢大好, 但童貫急功近利強迫大將劉法攻擊朔方, 不得已的情況下劉法出兵, 結果中了埋伏, 宋軍損失慘重不得已退兵。

失敗擋不住童樞密建功立業的渴望。 他虛報軍功, 強行將失敗寫成了勝利。 但這其中的虛實童貫知道, 百官也知道。 童貫明白要想超越自己的前輩, 也為了自己的地位, 他需要更大的勝利。

這勝利要空前絕後, 要驚天動地, 要讓別人一句壞話也說不出來!可對於宋朝來說什麼的軍功才夠格呢?當然是收復燕雲十六州!

這一切都源於四年前的晚上。

政和元年西元1111年, 童貫奉命出使遼國, 在返回途中遇到了一個叫馬植的漢人。 按照今天的說法, 馬植是遼籍宋人, 他家世代為燕雲大族, 馬植本人是遼國的光祿勳。 這是十月, 永定河還充滿了河水。 在此, 馬植作為遼國的特使送童貫出境, 忽然間馬植對童貫說出了一個驚天的秘密。

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 大致為今天北京、天津全部, 山西、河北北部地方。 西元963年, 石敬瑭為了爭取遼太宗耶律德光的支持將燕雲十六州割給契丹, 從此石敬瑭也永遠被打在了賣國賊的恥辱柱上。

得到了燕雲十六州使遼國擁有了良好的農業基礎, 從而促進了遼國的封建化歷程, 同時遼國越過了中原地區最重要的屏障,

向南可以直驅中原腹地, 向北也可退守草原。 當然這條只是針對南方的中原王朝, 宋朝的統治者深知其中的厲害。

西元979年, 宋太宗趙光義在滅掉遼國的附庸北漢之後挾戰勝之威攻擊幽燕, 沒想到卻在高粱河為遼軍所敗。 兩年後, 宋太宗再次發兵, 結果又遭慘敗。 自此之後宋遼兩國便陷入拉鋸戰之中, 直到西元1004年雙方簽訂“澶淵之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