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守得雲開見月明 專攻有機恰逢春

——專訪中國商品有機肥之父、山東億豐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述堯。

《中國農資記者》魏萌、陳熙, 近日, 《中國農資》記者專程採訪了山東億豐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豐源)董事長朱述堯。 已逾花甲之年的朱述堯, 原本可以不再為事業操勞, 但他卻為了心中的那份社會責任而在有機肥領域辛勤耕耘了十四載春秋。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探索有機肥產業的開拓者, 以及目前國內最大的專業生物有機肥生產基地和國內首家實現股權上市的商品有機肥企業的領航人, 朱述堯完全稱得上“中國商品有機肥之父”。

他雖然不是國內有機肥研發生產第一人, 卻是堅守在有機肥陣地最久的“戰士”, 也是中國商品有機肥發展史的見證者與參與者。

盛德承大業初心永不背

在朱述堯的辦公室裡, 掛著一幅“盛德大業”的書法作品。 在他看來, “德”既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 也是一個企業的生命之源。 他個人的“德”是“創業為民, 創新強企”, 做一個有機、綠色、健康夢的追夢人;億豐源的“德”則是“服務三農, 回報社會”, 以企業引領行業, 以行業報效國家, 成為億萬家庭的豐收之源。 談到做有機肥的初衷, 朱述堯向記者講述起自己經歷過的三次“捲土重來”。

1977年, 20歲的朱述堯收到一張大學入學通知書和一張部隊入伍通知書。 深受戰爭電影薰陶的他, 為了圓自己一個英雄夢, 毅然選擇從軍。 9年的軍旅生涯, 鍛造了他自信、堅毅的品格, 賦予了他一副百折不撓的錚錚鐵骨。 從部隊轉業後, “棄武從商”的朱述堯經歷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捲土重來”, 在滕州市外貿公司的經理崗位上一干便是9年。

1995年, 朱述堯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二次“捲土重來”。 他暫別商海, 先後在滕州市下轄的薑屯、大塢、鮑溝等鄉鎮擔任副鎮長、副書記、政協主任等職。 在任職鄉鎮領導期間, 朱述堯幾乎走遍了滕州的田間地頭。 他發現, 由於滕州的經濟作物種植規模較大, 常年過量施用化肥使當地的土壤問題觸目驚心, 一些地區的農田透氣性變差, 土壤出現板結, 肥力江河日下, 重金屬污染、面源污染以及病蟲害也日趨嚴重。

2003年, 帶著對土地的熱愛與擔憂, 獲批內退的朱述堯開始了人生的第三次“捲土重來”。 他在山東省棗莊市創辦山東億豐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開始了在商品有機肥領域的艱難探索與不懈持守。 從那時起, 他便對億豐源的未來有了一個美好的願景——做中國商品有機肥領導品牌。

將生物肥、有機肥推廣到全國, 使農產品的品質得到顯著提升, 使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使子孫後代的健康得到有力的保障。 2011年11月14日, 公司更名為山東億豐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並於2012年在齊魯股權證券託管交易中心掛牌, 成為全國第一家實現股權上市的商品有機肥企業。

然而, 億豐源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

潛心十四載風雨報春來

“萬事開頭難”, 作為國內最早的商品有機肥研發生產者之一, 億豐源的產品推廣工作在最初幾年裡始終一籌莫展。 說起創業之初的無奈與艱辛, 朱述堯露出了苦澀的笑容, 他說:“那時真是困難, 由於人們對有機肥的概念還很陌生,

對土壤問題的嚴重程度還沒有清醒的認識, 導致我們生產出來的優質有機肥老百姓不買, 經銷商不賣。 最後沒辦法, 只好採取賒銷的方式, 用施用效果去說服農民, 培養人們對有機肥的認可。 ”

為了儘快打開市場, 億豐源先後投入1000余萬元用於有機肥的示範建設與宣傳推廣。 朱述堯說:“這筆投入至今也沒能完全收回,億豐源為中國商品有機肥事業的發展交了學費,讓農民親身體會到有機肥的神奇功效,我覺得這個錢花得值得。”但他也坦言,從堅持做商品有機肥的那一天起,億豐源便一直在行業的嚴冬中踽踽獨行。2004年至2005年底,巨額的虧損使億豐源陷入了命懸一線的危機。朱述堯回憶說:“最困難的時候,公司和我個人的帳戶上一共只剩下73塊錢,就是這麼難以想像的時刻,我們還是挺過來了。”

創業之初的挫敗,並未打擊朱述堯對有機肥行業的信心。他開始帶領億豐源韜光養晦,穩紮穩打。正是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億豐源在國內商品有機肥的濫觴期站穩了腳跟,並在生物菌肥、有機肥的研發、生產及銷售領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不僅沒有使億豐源受到衝擊,反而為億豐源的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朱述堯敏銳地抓住了原材料降價的機遇,迅速擴大產能規模,使億豐源逆勢騰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功夫不負有心人”,朱述堯不畏行業寒冬的堅守,終於為億豐源迎來了“有機肥的春天”。他指出,國內的有機肥產業發展終於等到“天時地利人和”。今年中央一號檔的發佈以及農業部印發的《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方案》,將有機肥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國家政策支持的“天時”;經過幾十年過度開發,中國的耕地品質和土壤污染問題已經無法回避,而以有機肥替代化肥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這是“地利”;農民在種地的過程中逐漸發現過度施用化肥的危害,並認識到有機肥的重要作用,這是“人和”。朱述堯表示,在這三個因素的聯合促動下,商品有機肥無人問津的尷尬已經成為歷史。他欣慰地介紹說:“近幾個月,國內的主流‘大肥’企業紛紛找到我們,要求合作。農民的意識普遍提高,也開始主動嘗試以有機肥替代化肥,目前回饋的情況比較理想。”

在記者採訪的間隙,朱述堯不停地接打著洽談業務的電話。他笑言:“現在有機肥成了行業的焦點,生意比以前好做多了。我接一個電話的功夫,就有20多個求購肥料的電話打不進來。所以我現在常和有心做有機肥的人說‘機會不等人,不怕你不來,就怕來得晚’。”如今,億豐源的產品不僅暢銷全國各地,還出口到韓國、日本、馬來西亞和臺灣地區。

科技強支撐人才蓄紅利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作為一家專注商品有機肥研發生產的企業,億豐源從成立之初便與同行業企業有著顯著的差異。受地域、技術、市場等因素的限制,國內的傳統肥料企業大多只把有機肥作為一種輔助產品。有些企業生產有機肥只是為了處理上游產業環保回收來的廢棄物,有些則是從臨近的養殖場就地取材,受原料數目及品質的限制較大。朱述堯分析說,中國從事有機肥生產的企業力量過於分散、產品品質和技術水準良莠不齊,且長期處於群龍無首、惡性競爭的狀態。為了改變這一局面,真正將有機肥推廣到全國,億豐源始終將發展“推廣綠色新型肥料”“科技創新、產銷突破”作為企業快速發展的雙引擎。

科技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持續發展的動力。據朱述堯介紹,近年來,億豐源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全力激發全員技術創新、技術改革的熱情,使企業的產品核心競爭力始終保持國內領先水準。為了鼓勵員工多搞技術革新,億豐源建立了技術革新項目“即時報”機制,實行檔通報和月度獎勵的運行模式,每年還會拿出銷售收入5%以上的資金作為研發經費,並明確獎勵制度與補貼標準,為員工創造銳意創新的良好氛圍。此外,億豐源還積極與國家及省市科研院所聯姻結對子,先後與山東農業大學、山東農科院、山東科學院、中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開發新產品、新工藝,並設立省級重點實驗室、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院士工作站。

人才是企業的根基所在,也是最大的財富。朱述堯介紹說,為了組建一流的研發團隊,自2013年以來,億豐源先後招聘生物學、土壤學、化工分析、工商管理、行銷等專業研究生10名,博士生3名,肥料生產專業技術人員20名,技術人員總數突破200人。在員工培訓方面,億豐源格外重視加強對年輕技術人員的培養,除了通過班前會對班組員工進行安全知識、標準化的培訓之外,還經常將科技尖兵、技術能手推薦到科研機構進行深造。為了從容應對企業新老接替、技術斷代的情況,億豐源還積極開展“傳、幫、帶”活動,組織技術結對拜師學技,並通過技術比武活動掀起全員學技術、練本領的熱潮,為企業的長遠發展積蓄了寶貴的人才與技術資本。

強大的技術支撐,豐富的人才紅利,為億豐源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能。目前,億豐源已成長為全國最大的專業生物有機肥生產基地,擁有國內最先進的生物有機肥腐熟技術與全自動灌裝設備,能夠生產包括有機肥、有機無機複混肥、生物有機肥等9個系列40多個品種的肥料,年綜合產能達60萬噸,年產值超過6億元。2015年,億豐源被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朱述堯表示,億豐源年銷售額的90%來自于自主創新的獨家專利品種,正是科技創新為億豐源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朱述堯說:“這筆投入至今也沒能完全收回,億豐源為中國商品有機肥事業的發展交了學費,讓農民親身體會到有機肥的神奇功效,我覺得這個錢花得值得。”但他也坦言,從堅持做商品有機肥的那一天起,億豐源便一直在行業的嚴冬中踽踽獨行。2004年至2005年底,巨額的虧損使億豐源陷入了命懸一線的危機。朱述堯回憶說:“最困難的時候,公司和我個人的帳戶上一共只剩下73塊錢,就是這麼難以想像的時刻,我們還是挺過來了。”

創業之初的挫敗,並未打擊朱述堯對有機肥行業的信心。他開始帶領億豐源韜光養晦,穩紮穩打。正是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億豐源在國內商品有機肥的濫觴期站穩了腳跟,並在生物菌肥、有機肥的研發、生產及銷售領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不僅沒有使億豐源受到衝擊,反而為億豐源的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朱述堯敏銳地抓住了原材料降價的機遇,迅速擴大產能規模,使億豐源逆勢騰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功夫不負有心人”,朱述堯不畏行業寒冬的堅守,終於為億豐源迎來了“有機肥的春天”。他指出,國內的有機肥產業發展終於等到“天時地利人和”。今年中央一號檔的發佈以及農業部印發的《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方案》,將有機肥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國家政策支持的“天時”;經過幾十年過度開發,中國的耕地品質和土壤污染問題已經無法回避,而以有機肥替代化肥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這是“地利”;農民在種地的過程中逐漸發現過度施用化肥的危害,並認識到有機肥的重要作用,這是“人和”。朱述堯表示,在這三個因素的聯合促動下,商品有機肥無人問津的尷尬已經成為歷史。他欣慰地介紹說:“近幾個月,國內的主流‘大肥’企業紛紛找到我們,要求合作。農民的意識普遍提高,也開始主動嘗試以有機肥替代化肥,目前回饋的情況比較理想。”

在記者採訪的間隙,朱述堯不停地接打著洽談業務的電話。他笑言:“現在有機肥成了行業的焦點,生意比以前好做多了。我接一個電話的功夫,就有20多個求購肥料的電話打不進來。所以我現在常和有心做有機肥的人說‘機會不等人,不怕你不來,就怕來得晚’。”如今,億豐源的產品不僅暢銷全國各地,還出口到韓國、日本、馬來西亞和臺灣地區。

科技強支撐人才蓄紅利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作為一家專注商品有機肥研發生產的企業,億豐源從成立之初便與同行業企業有著顯著的差異。受地域、技術、市場等因素的限制,國內的傳統肥料企業大多只把有機肥作為一種輔助產品。有些企業生產有機肥只是為了處理上游產業環保回收來的廢棄物,有些則是從臨近的養殖場就地取材,受原料數目及品質的限制較大。朱述堯分析說,中國從事有機肥生產的企業力量過於分散、產品品質和技術水準良莠不齊,且長期處於群龍無首、惡性競爭的狀態。為了改變這一局面,真正將有機肥推廣到全國,億豐源始終將發展“推廣綠色新型肥料”“科技創新、產銷突破”作為企業快速發展的雙引擎。

科技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持續發展的動力。據朱述堯介紹,近年來,億豐源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全力激發全員技術創新、技術改革的熱情,使企業的產品核心競爭力始終保持國內領先水準。為了鼓勵員工多搞技術革新,億豐源建立了技術革新項目“即時報”機制,實行檔通報和月度獎勵的運行模式,每年還會拿出銷售收入5%以上的資金作為研發經費,並明確獎勵制度與補貼標準,為員工創造銳意創新的良好氛圍。此外,億豐源還積極與國家及省市科研院所聯姻結對子,先後與山東農業大學、山東農科院、山東科學院、中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開發新產品、新工藝,並設立省級重點實驗室、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院士工作站。

人才是企業的根基所在,也是最大的財富。朱述堯介紹說,為了組建一流的研發團隊,自2013年以來,億豐源先後招聘生物學、土壤學、化工分析、工商管理、行銷等專業研究生10名,博士生3名,肥料生產專業技術人員20名,技術人員總數突破200人。在員工培訓方面,億豐源格外重視加強對年輕技術人員的培養,除了通過班前會對班組員工進行安全知識、標準化的培訓之外,還經常將科技尖兵、技術能手推薦到科研機構進行深造。為了從容應對企業新老接替、技術斷代的情況,億豐源還積極開展“傳、幫、帶”活動,組織技術結對拜師學技,並通過技術比武活動掀起全員學技術、練本領的熱潮,為企業的長遠發展積蓄了寶貴的人才與技術資本。

強大的技術支撐,豐富的人才紅利,為億豐源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能。目前,億豐源已成長為全國最大的專業生物有機肥生產基地,擁有國內最先進的生物有機肥腐熟技術與全自動灌裝設備,能夠生產包括有機肥、有機無機複混肥、生物有機肥等9個系列40多個品種的肥料,年綜合產能達60萬噸,年產值超過6億元。2015年,億豐源被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朱述堯表示,億豐源年銷售額的90%來自于自主創新的獨家專利品種,正是科技創新為億豐源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