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以足球之名,戰長沙|3月22日

關於熱血, 關於青春。

關於無數個夜裡, 在綠茵地前喊到嘶啞的那些年。

那一年, 你最愛的球星把獎盃第一次高舉過頭頂, 你熱血狂放,

誓言他的人生是你全部的信仰。

那一年, 你最愛的球星成了劃時代的傳奇, 你的夢裡, 從此多了敢拼敢闖的勇氣。

那一年, 你敢哭, 敢笑, 敢把夢想飄散在球場上的每個角落。 也曾摟著看球的兄弟們, 歡笑淚水, 一起灑脫。 你曾落魄奔走, 滄海桑田, 但即便校服變成了西裝, 足球給你的信仰, 依然會在飄零的年華里, 被時常記起。

這是你的記憶, 也是每一個球迷的記憶。

3月23日, 無數個球迷又一次迎來一個為足球而歌的日子。

湖南長沙, 賀龍體育中心。

在此, 國足將迎來12強賽與韓國的出線生死戰。

生死戰, 顧名思義的悲壯氣息。 2016年的十二強賽中, 中國隊無一勝績, 小組墊底。 在僅僅有理論出線權的情況下, 中國隊要拼搏到底, 誓言求勝。

此番勝利險中求的氣質, 和湖南性格頗為對味。 這也是中韓之戰能落戶長沙賀龍體育中心的原因之一。

長沙, 中國球迷讀之為“常殺”。 在羸弱難堪的中國足球記憶中, 位於三湘四水之中的賀龍體育中心, 卻殺出了少有的男兒血性。

猶記得, 2013年亞洲杯預選賽對陣伊拉克隊的比賽中, 雙方鏖戰近九十分鐘, 依然顆粒無收, 似乎就等最後鳴金收兵, 各交白卷。 最後時刻, 中國前鋒于大寶有如神助, 他宛如雲中穿梭的蛟龍, 一己之力突破了中東戰士重兵把守的防線, 彎弓搭箭, 把伊拉克這個西亞豪強射落馬下。

當場, 球迷山呼海嘯之聲, 裹挾而來。 至此, 國足在小組賽形勢撥開雲霧見天日。

猶記得, 國足在賀龍體育中心, 有幸對壘世界級防守大師——巴拉圭。 這個狠角色的鋼筋混凝土防守, 曾讓世界冠軍法國隊也討不了半點便宜。 但在這裡, 卻被國足彎弓射雁, 連吞三球, 為之折腰。

長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賀龍體育中心, 也奠定了國足福地之名號。

然, 3月23日中韓之戰, 國足必須拼死一戰, 方可于死地而後生。 戰, 必須考量“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地利”這兩者, 中國占儘先機。 但“人和”, 卻需要“以戰正名”。

是的, 以戰正名, 正名的是熱血與拼搏, 是球場上酣暢淋漓的馳騁。

在這一場比賽裡, 只有純粹的球技比拼、力量碰撞, 只有賽場上奔跑的身影,

與散發的荷爾蒙。 沒有哪一項運動能像足球那樣超越政治、宗教、文化和語言。 不同地區、不同性別的人們, 在足球裡的世界裡, 都能享受到同樣的快樂。

這一場比賽雖事關十二強賽最終結局, 但歸根結底是“以球會友”, 是屬於民間的交往, 切不可被場外的複雜情緒所控制。 球迷有時振臂高呼,有時歎息沉默,都是激情使然。但,文明觀球,最要是“發乎情、止乎禮”。 2015年時的亞洲男籃錦標賽,8000長沙球迷現場齊唱《歌唱祖國》的盛況,至今仍為人所稱道。文明看球,素質看球,是長沙人的傳統,也是一個城市的素養。

正如有媒體所說,長沙不但是快樂之都,更是體育之城。2015年,長沙成功舉辦亞洲男籃錦標賽,見證新一代男籃重回亞洲之巔,球迷們在感歎男籃的蛻變的同時,也為長沙完善的球場設施和球迷水準所折服;長沙連續兩年舉辦國際馬拉松賽事,成功地讓長沙馬拉松賽事升級為“銀牌賽事”,“以城市為舞臺”的辦賽理念被人們接受,我們在看比賽的同時,世界也在看著我們。山水洲城的魅力,也正通過一場場比賽,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傳播。

是比賽,就有輸贏。雖說,3月23日中韓之戰是生死戰,但放在中國足球長遠的征途來看,這次比賽只是一個歷史縮影,輸贏都將成為參考,理性看球也就成了最大前提。對於我們而言,足球改革還要走更長的道路,需要更多的寬容環境。畢竟,那才是一場更大的“比賽”。

3月23日,純粹以足球之名,戰長沙。

文/謝偉鋒

【“品讀”專欄2017年第21期(總第75期)】

球迷有時振臂高呼,有時歎息沉默,都是激情使然。但,文明觀球,最要是“發乎情、止乎禮”。 2015年時的亞洲男籃錦標賽,8000長沙球迷現場齊唱《歌唱祖國》的盛況,至今仍為人所稱道。文明看球,素質看球,是長沙人的傳統,也是一個城市的素養。

正如有媒體所說,長沙不但是快樂之都,更是體育之城。2015年,長沙成功舉辦亞洲男籃錦標賽,見證新一代男籃重回亞洲之巔,球迷們在感歎男籃的蛻變的同時,也為長沙完善的球場設施和球迷水準所折服;長沙連續兩年舉辦國際馬拉松賽事,成功地讓長沙馬拉松賽事升級為“銀牌賽事”,“以城市為舞臺”的辦賽理念被人們接受,我們在看比賽的同時,世界也在看著我們。山水洲城的魅力,也正通過一場場比賽,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傳播。

是比賽,就有輸贏。雖說,3月23日中韓之戰是生死戰,但放在中國足球長遠的征途來看,這次比賽只是一個歷史縮影,輸贏都將成為參考,理性看球也就成了最大前提。對於我們而言,足球改革還要走更長的道路,需要更多的寬容環境。畢竟,那才是一場更大的“比賽”。

3月23日,純粹以足球之名,戰長沙。

文/謝偉鋒

【“品讀”專欄2017年第21期(總第75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