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打遊戲|怎樣才能在手機裡玩手機

手機是現代生活中最重要的工具了, 離開它, 就仿佛離開了《駭客帝國》中的電池連接點, 從一片浮華的幻夢中跌入粗糙冷硬的現實。 手機本身就是虛擬與真實參半的現代生活的最佳隱喻。 因此有人想到要玩家在手機裡玩手機也就不奇怪了。

《請回短信》《請給我藥草》《生命線》《異次元通訊》

這大概是人類所能想到的在手機裡玩手機的最簡單形式, 就是偽造聊天程式, 玩家扮演一個正在使用手機的妹子(或漢子, 看個人喜好了唄), 和別人進行日常對話, 根據對方不同的性格、喜好, 在選擇處選擇最適合的消息, 以提高好感度。

《請回短信》和《請給我藥草》都是AppTaMa的作品, 宅男特供, 完美滿足了部分男性在陌陌、探探上勾搭二次元妹子的幻想。 遊戲還很貼心地模擬了真實的聊天情境, 對方並不一定會立刻做出回應。 這是對的, 不然為什麼不和微軟小冰聊,

你們知道她的紐約姐們兒口音有多好聽嗎。

偽聊天軟體類的類比遊戲大概只會吸引到特定類型的玩家, 那些想要和二次元妹子(或漢子)聊天的人, 一般是重度手機用戶、極輕度遊戲玩家、喜歡交流。 而對中度以上的遊戲玩家來說, 這樣的遊戲簡直就是災難, 在《櫻花大戰》裡還沒選夠?還沒被《戀愛回憶》傷透腦筋?

《生命線》中與虛擬人物泰勒的資訊互動

而《生命線》和《異次元通訊》是互動冒險小說, 簡直是MUD遊戲的當代復興, 前者是太空冒險小說, 後者是輕小說。 遊戲流程非常簡單, 對方不停描述情境和提出問題, 玩家做出選擇, 以推進劇情的發展, 這種玩法本身非常常見, 可貴的是遊戲設計者用手機這一平臺的特性解決了文字冒險遊戲的幾個常見問題。

首先是他們模仿了手機聊天模式, 這當然要好過在電腦螢幕上玩MUD, 剛在《北大俠客行》裡撿到一個物品, 資訊就被無數對話和說明沖走, 連撿到了啥都不知道, 或者在掌機或主機上玩此類遊戲, 眼睛始終盯著下方的對話方塊,

一下下按著手柄, 玩久了跟服了腦殘片似的。 對話一句句蹦出來, 只需要做個選擇就可以了, 比應付備胎還容易。

其次是充分借用了手機的推送消息功能, 這有幾大好處。 一是切分了遊戲時間, 完美解決了玩文字冒險遊戲不知道停在哪兒的問題。

事實證明, 玩文字冒險遊戲很容易“沉迷”, 完全是不知道停在哪兒, 玩ACT打穿一關收工, 玩RPG到迷宮盡頭存檔收工, 玩冒險遊戲做完這個任務收工, 文字冒險類怎麼辦?下一個選項處收工?怎麼能不看看選完會發生什麼。 二是極大地增加了代入感。 這就好像對話的那個人真的在認真考慮玩家的建議, 也有喜怒哀樂, 也需要吃飯睡覺, 你的選擇的確會影響到一個有生命的個體, 這種體驗, 就比和微軟小冰聊天有趣了。 三是非常符合玩家的手機使用情境, 就是這麼碎片化, 就是要這麼玩遊戲。

再次, 是原來需要音效和畫面增加臨場感, 如今完全不需要了, 這就好像是本來在人機互動的玩家突然打破了對面的幕布, 站在了舞臺上。 或許未來在手機上會誕生互動小說的經典之作。

手機疑雲(A Normal Lost Phone)

如果說前面提到的幾款遊戲是革新了互動冒險小說和文字冒險遊戲的理念,那《手機疑雲》就是直接為LGBTQIA佈道了。這次不是偽聊天而已,這次是真的在手機裡玩手機。有一個年輕人的手機丟了,恰好被玩家撿到,玩家於是開始查看他的手機,希望從中找到線索,將手機還給他。

進入遊戲,你看到的,就是你撿到的那部手機的介面,上面有常見的幾個應用——消息、郵件、流覽器、設置、相冊,唯一不太相同的,就是“愛情鳥”。你可以查看機主的消息,嘗試連接Wifi,查看他的郵件,瞭解他的人際關係,甚至聽他喜歡聽的歌(老實說,機主的品位還不錯)。

你會在搜索的過程中知道他叫Sam,剛過完十八歲的生日,手機不是丟了而是扔了,有些人覺得他噁心,有些人鼓勵他,有些人不過是對他的處境保持沉默。你同樣知道了他平時喜歡玩桌遊,彈奏豎琴,為唱片公司做電影配樂賺了一點錢,於是他決定用這些錢做些什麼。

隨著瞭解的不斷深入,你會發現他的小秘密。所有的梗都已經埋好,只等玩家自己去發現,並沒有劇情,卻更吸引人,因為誰都知道手機在現代生活中意味著什麼,拿著別人的手機,就好像捏住了Ta的命根子。而現在,一部手機就擺在你面前,任你自由探索。

遊戲的立意非常清新,就是借助探索一個人在手機中記錄的生命史歷程,瞭解Ta的思想轉變,Ta的秘密,Ta的痛苦和掙扎,和Ta分享這一切,並且幫Ta忘了這一切。目測遊戲有一個很棒的設定是手機電量會不斷下降,下降到自動關機大概遊戲就結束了(有待驗證),不論是否瞭解完全,時間就只有那麼多,就好像生命中有些事,是等不起的。

丟掉一部手機就好像丟掉了一部分曾經的生活記憶,而看不看別人的手機,看到什麼程度,是否保守秘密,就好像是這個世代最艱難的道德問題,如何回答它,就看諸位玩家心底裡保留了多少善意和開放性了。

Replica

這款遊戲實在是沒什麼好說的,看看這一堆獎項就知道了。

在此之前,我本來以為《極限脫出》系列就是“囚徒困境”的最佳遊戲教材,玩完這一作我才知道,我還是太年輕。

在這款遊戲裡,玩家也是在手機裡(當然Steam平臺上也有)玩別人的手機,不同的是這部手機是國土安全部的高級官員交給你的,而且他提出了要求,調查手機的各種使用記錄以及社交媒體留存資訊,找到機主試圖背叛國家的證據。當然,玩家的手機也在被對方調查,再典型不過的囚徒困境,這年頭,不在大學選修兩門博弈論課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遊戲的。

相比於《手機疑雲》裡單純地看看機主的小秘密,《Replica》在設定上前進的這一步,不僅使玩家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遊戲情境,也使它的反烏托邦氣質被無限放大。玩家在遊戲中時刻面臨拷問,是否出賣機主?是否聽從國土安全部官員的指示?是否將自己知道的資訊透露給協力廠商(機主的朋友和家人)?

同時玩家還不得不思考這樣一些問題,通過窺伺別人隱私來“愛國”是否正義?在國家受到“威脅”時,是否個人權利不復存在?我們遵從的是心中的愛國主義理念還是國家機器的威脅?等等。對於手機時代,一切求快的芸芸眾生來說,這些問題真是好久沒有在大腦裡面出現了,或許從來也沒出現過。這使得《Replica》不僅好玩,還逼格滿滿。正如INDIENOVA的評語所說:“說是互動文字加解謎遊戲,但《Replica》卻給予玩家耳目一新的感覺,各種巧妙設定和令人手心出汗的緊張氛圍更讓人拍案叫絕。”

當然最有范兒的地方是這部作品是向Cory Doctorow的《Little Brother》致敬,還有什麼比互動冒險小說背後真的有一部小說更有范兒的嗎?雖然小說和遊戲側重點不同,前者側重青年和國土安全部的對抗,後者側重強權和威壓之下的人性坍塌,但兩者的反烏托邦氣質一脈相承。

但遊戲的底色是完全的真實,不僅僅是遊戲體驗,也包括遊戲製作者的靈感。來自韓國的遊戲開發者SOMI將很多真實發生在韓國的社會事件放在了遊戲裡,比如韓國的國家情報院(National Intelligence Service)購買了一種駭客軟體,並否認用於竊聽韓國民眾。

還是讓我們來繼續玩遊戲吧。

或許未來在手機上會誕生互動小說的經典之作。

手機疑雲(A Normal Lost Phone)

如果說前面提到的幾款遊戲是革新了互動冒險小說和文字冒險遊戲的理念,那《手機疑雲》就是直接為LGBTQIA佈道了。這次不是偽聊天而已,這次是真的在手機裡玩手機。有一個年輕人的手機丟了,恰好被玩家撿到,玩家於是開始查看他的手機,希望從中找到線索,將手機還給他。

進入遊戲,你看到的,就是你撿到的那部手機的介面,上面有常見的幾個應用——消息、郵件、流覽器、設置、相冊,唯一不太相同的,就是“愛情鳥”。你可以查看機主的消息,嘗試連接Wifi,查看他的郵件,瞭解他的人際關係,甚至聽他喜歡聽的歌(老實說,機主的品位還不錯)。

你會在搜索的過程中知道他叫Sam,剛過完十八歲的生日,手機不是丟了而是扔了,有些人覺得他噁心,有些人鼓勵他,有些人不過是對他的處境保持沉默。你同樣知道了他平時喜歡玩桌遊,彈奏豎琴,為唱片公司做電影配樂賺了一點錢,於是他決定用這些錢做些什麼。

隨著瞭解的不斷深入,你會發現他的小秘密。所有的梗都已經埋好,只等玩家自己去發現,並沒有劇情,卻更吸引人,因為誰都知道手機在現代生活中意味著什麼,拿著別人的手機,就好像捏住了Ta的命根子。而現在,一部手機就擺在你面前,任你自由探索。

遊戲的立意非常清新,就是借助探索一個人在手機中記錄的生命史歷程,瞭解Ta的思想轉變,Ta的秘密,Ta的痛苦和掙扎,和Ta分享這一切,並且幫Ta忘了這一切。目測遊戲有一個很棒的設定是手機電量會不斷下降,下降到自動關機大概遊戲就結束了(有待驗證),不論是否瞭解完全,時間就只有那麼多,就好像生命中有些事,是等不起的。

丟掉一部手機就好像丟掉了一部分曾經的生活記憶,而看不看別人的手機,看到什麼程度,是否保守秘密,就好像是這個世代最艱難的道德問題,如何回答它,就看諸位玩家心底裡保留了多少善意和開放性了。

Replica

這款遊戲實在是沒什麼好說的,看看這一堆獎項就知道了。

在此之前,我本來以為《極限脫出》系列就是“囚徒困境”的最佳遊戲教材,玩完這一作我才知道,我還是太年輕。

在這款遊戲裡,玩家也是在手機裡(當然Steam平臺上也有)玩別人的手機,不同的是這部手機是國土安全部的高級官員交給你的,而且他提出了要求,調查手機的各種使用記錄以及社交媒體留存資訊,找到機主試圖背叛國家的證據。當然,玩家的手機也在被對方調查,再典型不過的囚徒困境,這年頭,不在大學選修兩門博弈論課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遊戲的。

相比於《手機疑雲》裡單純地看看機主的小秘密,《Replica》在設定上前進的這一步,不僅使玩家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遊戲情境,也使它的反烏托邦氣質被無限放大。玩家在遊戲中時刻面臨拷問,是否出賣機主?是否聽從國土安全部官員的指示?是否將自己知道的資訊透露給協力廠商(機主的朋友和家人)?

同時玩家還不得不思考這樣一些問題,通過窺伺別人隱私來“愛國”是否正義?在國家受到“威脅”時,是否個人權利不復存在?我們遵從的是心中的愛國主義理念還是國家機器的威脅?等等。對於手機時代,一切求快的芸芸眾生來說,這些問題真是好久沒有在大腦裡面出現了,或許從來也沒出現過。這使得《Replica》不僅好玩,還逼格滿滿。正如INDIENOVA的評語所說:“說是互動文字加解謎遊戲,但《Replica》卻給予玩家耳目一新的感覺,各種巧妙設定和令人手心出汗的緊張氛圍更讓人拍案叫絕。”

當然最有范兒的地方是這部作品是向Cory Doctorow的《Little Brother》致敬,還有什麼比互動冒險小說背後真的有一部小說更有范兒的嗎?雖然小說和遊戲側重點不同,前者側重青年和國土安全部的對抗,後者側重強權和威壓之下的人性坍塌,但兩者的反烏托邦氣質一脈相承。

但遊戲的底色是完全的真實,不僅僅是遊戲體驗,也包括遊戲製作者的靈感。來自韓國的遊戲開發者SOMI將很多真實發生在韓國的社會事件放在了遊戲裡,比如韓國的國家情報院(National Intelligence Service)購買了一種駭客軟體,並否認用於竊聽韓國民眾。

還是讓我們來繼續玩遊戲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