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可能是今年,唯一值得你走進影院的國產動畫

繼2015年7月10日的《大聖歸來》、2016年7月8日的《大魚海棠》之後, 今年7月13日, 又一部“大”字輩國漫良心之作上映, 它就是——

《大護法》

《大護法》開畫以來,

口碑一路走高, 豆瓣評分也由原來的7.9穩定在了8分以上。

在官方的一張宣傳海報上, 《大護法》被定義為“年度國產劇情片”, 宣傳語是“獻給時代高牆下清澈的靈魂”。

別問我這句話什麼意思, 我也不懂……

除去這些, 《大護法》還有一個最大的噱頭:它是國內首部“自分級”電影, 在片頭自行標注了PG-13, 建議13歲以上人群觀看。

一部動畫片, 好不容易上了院線還要自分級, 看來它並不簡單呐!

與《大聖歸來》的好萊塢向畫風、《大魚海棠》的日漫向畫風不同,

《大護法》還是頗具中國山水潑墨風格的。

故事開始于奕衛國大護法的一次任務, 他武功高強, 來到一個陌生小鎮, 只為尋找失蹤已久的太子。

小鎮上空飄著一塊黑花生, 這裡的人面容詭異, 並不友善。

大護法剛到村口, 就被幾個花生人截住, 他們的頭上還會生出奇怪的小紅花。

既然動手, 那就沒辦法了, 大護法只好三下五除二將它們滅掉。

幾經周轉,他終於找到了太子,太子卻說:我不回去,泥奏凱!

就愛畫畫“山水”、熱衷藝術的中二太子

有沒有覺得眼熟?沒錯,太子的形象就是根據香港演員徐錦江設計的。

看太子甘願“為藝術舍江山”、一副無欲無求的樣子,估計是叫不動了。

大護法說,只要你跟我回去,國王就答應你畫宮女,還能以你想的那樣畫。太子一聽,“走,咱這就回去”。

于連不由想到了導演不思凡曾在採訪中說:

“確實,我們喜歡徐老師那種感覺,他有一個非常讓我們感覺到情投意合的背景,他愛畫畫,他是一個畫家,以前也演過三級片。”

導演不思凡

看著太子猥瑣而喜感卻裝作一臉正氣的模樣,我想說,導演你選徐錦江真的很有眼光!

花生人麻木而愚昧,當他們身上長出鬼蘑菇,便會被守衛槍決。

片中各種花生人被槍決爆頭的場面,確實夠刺激、夠少兒不宜。

而追本溯源,奴役花生人、給他們洗腦、讓他們像豬一樣生活的,是一個老頭,他叫吉安大人。

由金士傑配音

他祖上幾代都經營著這個地方,有人說到他這代要衰落了,他很生氣,所以他誓要將花生鎮治理得“更好”。

大護法與太子一行人在返回奕衛國的途中,不幸落入蟻穴般的地下空間。而花生鎮的真實生態,也逐漸顯露了出來。

花生人是由成批培育的“蟻猴子”破繭變化而來,可怕的是他們並不自知,且以幼年蟻猴子為食。

他們還要貼上人的眼睛和嘴巴,過著“像人”的生活,卻不能說話,雖然明明會說話。

身上長出“鬼蘑菇”被處決的花生人,屍體會送到屠夫庖卯那裡,他會肢解掉他們,然後從花生人腦殼裡取出一塊黑石。

後來,花生人開始覺醒,他們決心反抗,不再忍受這夢魘一般的閉環……

《大護法》的世界觀設定,不禁讓人想到《普羅米修士》、《異形:契約》描摹的那個反烏托邦未來,異形作為生化武器被“工程師”成批培育,仿生人被製造出來為人類服務,他們也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

《異形:契約》中的異形胚胎

我們為什麼看到這些設定會細思恐極?

其實,反烏托邦是個偽命題,因為世界上本就不存在烏托邦,又何來“反”?感到害怕,只是因為它就是我們所處的環境。

對此,導演解釋道:

“我確實想去創造一種感覺,這種感覺講白了,我們說我們細思恐極,害怕什麼東西,其實是我們發現我們存在的地方,我客觀地看到了自己的一種狀態,會有這種感覺。”

片中的人物,貌似誇張搞笑,實則都有現實人物性格的映射,比如屠夫庖卯。

他是庖丁的後代,卻因膽小被人欺負、被人看不起。於是庖卯從吉安大人那裡得到這份肢解屍體的工作,要練就“一刀取人心臟”的絕技,這是他的理想。

他一直把他每天肢解的花生人看作豬玀,直到得知他們是人後,庖卯整個人變得更加扭曲,最終釀成悲劇。

于連不由想到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裡祁同偉那段話:

當然,庖卯還遠稱不上英雄,但他有成為英雄的理想,他要讓自己充滿戾氣,誰也不敢欺負他。

結果,整體把理想掛在嘴邊、充滿激情的庖卯,就成了吉安大人手下一把刀,不好用了,自然就是被拋棄的下場。

在人物對白上,《大護法》走的是話癆吐槽風。孤獨行走在江湖上的大護法,寂寞時常為伴,這種時候,他總會感慨一番、自娛自樂。

比如站在懸崖上看著一輪碩大無朋的太陽,他的內心在問:

“為什麼太陽那麼紅,卻還是這麼冷?”

意味深長

他的獨白還時不時穿插幾句詩詞,真有些文青腔調。

影片笑點也很清奇。懸崖邊上的大護法,一邊感慨一邊涕泗橫流,這種無奈中的自我陶醉,只有孤獨的人才能體會。

當畫面切到大護法正臉,沒幾個人不會笑場

到了片尾,蔡琴歌聲適時響起,也對全片起了畫龍點睛之效。“你一定要是個孩子”,這句歌詞恐怕不是唱給孩子聽的吧?

的確,從影片風格、笑點淚點,到暴力程度、主題立意,這部“成人向”的《大護法》都註定不是小朋友能理解的。

而我們恰恰需要這樣的作品去打開局面,讓中國動畫不再是低幼、弱智、無趣的代名詞。

導演也表達了自己相同的觀點:

“它(中國動畫電影)屬於一個開拓期,開拓期是要有一個舞臺的,未來的新人能進入這個舞臺,他需要的舞臺越大越好。當《大聖》《大魚》《大護法》出來,(人們發現)原來這樣也可以,有很多這樣的東西去出現,這個舞臺會變得很大,有人去開疆拓土,把這種意識形態給打開,如果說這個口子不打開,這個地方永遠沒希望。”

導演不思凡

不思凡本名楊志剛,在製作第一部動畫長片《大護法》之前,他就已經是動畫界響噹噹的名人了。

2004年,他以“悠無一品”的名字在閃客帝國上發佈了《黑鳥》動畫短片系列,共7集,每集5分鐘,畫風極簡、黑白不上色,卻極具個人風格。

而後幾部作品,如《小米的森林》、《妙先生》系列,也都博得滿堂彩,豆瓣評分全都在8分以上。

《黑鳥》中,不思凡就已經開始探討“我是誰”這一哲學命題,而《大護法》也始終在圍繞這個核心展開故事。

片中每個人的身世、經歷,都在追問“我是誰”,尤其是花生人,像極了科幻電影裡的人工智慧,他們該如何確認自己的主體性?

《大護法》的藝術設定

當然,《大護法》也有缺憾。

劇情方面,支線太多,使故事看起來很散,缺乏主線高潮。同時人物背景交待語焉不詳,留下了太多待解之“坑”。

不過,導演說一開始就打算做個三部曲,這部只是三個故事裡的一個,原名《黑花生》。希望導演計畫能順利進行,可以在下一部中解決好劇情問題,同時把坑都一一填上。

殺手羅丹和狐媚的女性角色彩都是一筆帶過,他們的情侶身份從何而來?前世今生又是怎樣的?這又是一個新的故事

最讓于連覺得尷尬的,還是某些臺詞設計。大量對白或說教或刻意或生硬,這就不僅僅是話癆的問題了。

話癆導演很多,如昆汀和伍迪·艾倫,他們的話癆是風格,而非強行插入導演的主觀表達。

《大護法》則是用大量尷尬的對話代替影像,客觀暴露了導演不會用畫面講故事的短板。

但這不代表影片的視覺效果不好。從畫風上來說,大護法是非常成功的,“美”是唯一的評判標準。

一年一度的國漫良心,你不能錯過。花錢買票進影院,值!

幾經周轉,他終於找到了太子,太子卻說:我不回去,泥奏凱!

就愛畫畫“山水”、熱衷藝術的中二太子

有沒有覺得眼熟?沒錯,太子的形象就是根據香港演員徐錦江設計的。

看太子甘願“為藝術舍江山”、一副無欲無求的樣子,估計是叫不動了。

大護法說,只要你跟我回去,國王就答應你畫宮女,還能以你想的那樣畫。太子一聽,“走,咱這就回去”。

于連不由想到了導演不思凡曾在採訪中說:

“確實,我們喜歡徐老師那種感覺,他有一個非常讓我們感覺到情投意合的背景,他愛畫畫,他是一個畫家,以前也演過三級片。”

導演不思凡

看著太子猥瑣而喜感卻裝作一臉正氣的模樣,我想說,導演你選徐錦江真的很有眼光!

花生人麻木而愚昧,當他們身上長出鬼蘑菇,便會被守衛槍決。

片中各種花生人被槍決爆頭的場面,確實夠刺激、夠少兒不宜。

而追本溯源,奴役花生人、給他們洗腦、讓他們像豬一樣生活的,是一個老頭,他叫吉安大人。

由金士傑配音

他祖上幾代都經營著這個地方,有人說到他這代要衰落了,他很生氣,所以他誓要將花生鎮治理得“更好”。

大護法與太子一行人在返回奕衛國的途中,不幸落入蟻穴般的地下空間。而花生鎮的真實生態,也逐漸顯露了出來。

花生人是由成批培育的“蟻猴子”破繭變化而來,可怕的是他們並不自知,且以幼年蟻猴子為食。

他們還要貼上人的眼睛和嘴巴,過著“像人”的生活,卻不能說話,雖然明明會說話。

身上長出“鬼蘑菇”被處決的花生人,屍體會送到屠夫庖卯那裡,他會肢解掉他們,然後從花生人腦殼裡取出一塊黑石。

後來,花生人開始覺醒,他們決心反抗,不再忍受這夢魘一般的閉環……

《大護法》的世界觀設定,不禁讓人想到《普羅米修士》、《異形:契約》描摹的那個反烏托邦未來,異形作為生化武器被“工程師”成批培育,仿生人被製造出來為人類服務,他們也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

《異形:契約》中的異形胚胎

我們為什麼看到這些設定會細思恐極?

其實,反烏托邦是個偽命題,因為世界上本就不存在烏托邦,又何來“反”?感到害怕,只是因為它就是我們所處的環境。

對此,導演解釋道:

“我確實想去創造一種感覺,這種感覺講白了,我們說我們細思恐極,害怕什麼東西,其實是我們發現我們存在的地方,我客觀地看到了自己的一種狀態,會有這種感覺。”

片中的人物,貌似誇張搞笑,實則都有現實人物性格的映射,比如屠夫庖卯。

他是庖丁的後代,卻因膽小被人欺負、被人看不起。於是庖卯從吉安大人那裡得到這份肢解屍體的工作,要練就“一刀取人心臟”的絕技,這是他的理想。

他一直把他每天肢解的花生人看作豬玀,直到得知他們是人後,庖卯整個人變得更加扭曲,最終釀成悲劇。

于連不由想到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裡祁同偉那段話:

當然,庖卯還遠稱不上英雄,但他有成為英雄的理想,他要讓自己充滿戾氣,誰也不敢欺負他。

結果,整體把理想掛在嘴邊、充滿激情的庖卯,就成了吉安大人手下一把刀,不好用了,自然就是被拋棄的下場。

在人物對白上,《大護法》走的是話癆吐槽風。孤獨行走在江湖上的大護法,寂寞時常為伴,這種時候,他總會感慨一番、自娛自樂。

比如站在懸崖上看著一輪碩大無朋的太陽,他的內心在問:

“為什麼太陽那麼紅,卻還是這麼冷?”

意味深長

他的獨白還時不時穿插幾句詩詞,真有些文青腔調。

影片笑點也很清奇。懸崖邊上的大護法,一邊感慨一邊涕泗橫流,這種無奈中的自我陶醉,只有孤獨的人才能體會。

當畫面切到大護法正臉,沒幾個人不會笑場

到了片尾,蔡琴歌聲適時響起,也對全片起了畫龍點睛之效。“你一定要是個孩子”,這句歌詞恐怕不是唱給孩子聽的吧?

的確,從影片風格、笑點淚點,到暴力程度、主題立意,這部“成人向”的《大護法》都註定不是小朋友能理解的。

而我們恰恰需要這樣的作品去打開局面,讓中國動畫不再是低幼、弱智、無趣的代名詞。

導演也表達了自己相同的觀點:

“它(中國動畫電影)屬於一個開拓期,開拓期是要有一個舞臺的,未來的新人能進入這個舞臺,他需要的舞臺越大越好。當《大聖》《大魚》《大護法》出來,(人們發現)原來這樣也可以,有很多這樣的東西去出現,這個舞臺會變得很大,有人去開疆拓土,把這種意識形態給打開,如果說這個口子不打開,這個地方永遠沒希望。”

導演不思凡

不思凡本名楊志剛,在製作第一部動畫長片《大護法》之前,他就已經是動畫界響噹噹的名人了。

2004年,他以“悠無一品”的名字在閃客帝國上發佈了《黑鳥》動畫短片系列,共7集,每集5分鐘,畫風極簡、黑白不上色,卻極具個人風格。

而後幾部作品,如《小米的森林》、《妙先生》系列,也都博得滿堂彩,豆瓣評分全都在8分以上。

《黑鳥》中,不思凡就已經開始探討“我是誰”這一哲學命題,而《大護法》也始終在圍繞這個核心展開故事。

片中每個人的身世、經歷,都在追問“我是誰”,尤其是花生人,像極了科幻電影裡的人工智慧,他們該如何確認自己的主體性?

《大護法》的藝術設定

當然,《大護法》也有缺憾。

劇情方面,支線太多,使故事看起來很散,缺乏主線高潮。同時人物背景交待語焉不詳,留下了太多待解之“坑”。

不過,導演說一開始就打算做個三部曲,這部只是三個故事裡的一個,原名《黑花生》。希望導演計畫能順利進行,可以在下一部中解決好劇情問題,同時把坑都一一填上。

殺手羅丹和狐媚的女性角色彩都是一筆帶過,他們的情侶身份從何而來?前世今生又是怎樣的?這又是一個新的故事

最讓于連覺得尷尬的,還是某些臺詞設計。大量對白或說教或刻意或生硬,這就不僅僅是話癆的問題了。

話癆導演很多,如昆汀和伍迪·艾倫,他們的話癆是風格,而非強行插入導演的主觀表達。

《大護法》則是用大量尷尬的對話代替影像,客觀暴露了導演不會用畫面講故事的短板。

但這不代表影片的視覺效果不好。從畫風上來說,大護法是非常成功的,“美”是唯一的評判標準。

一年一度的國漫良心,你不能錯過。花錢買票進影院,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