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通道:借助電子商務東風 鋪就脫貧攻堅道路

懷化新聞網訊 近年來, 通道縣將電子商務作為實施精准扶貧、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的創新舉措, 立足特色優勢資源稟賦, 積極搭建網路行銷平臺, 不斷強化政策扶持推動, 全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實現了貧困戶增收、企業增效、就業增加的階段性目標, 2016年, 該縣成功榮獲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稱號, 初步走出了一條貧困地區“電商扶貧”的新路子。

一、抓實人才培訓, 夯實電商從業基礎

通道縣堅持用電子商務來“武裝”貧困戶, 提升脫貧能力, 加快脫貧步伐。 一是突出重點抓培訓。 在精准識別全縣貧困戶的基礎上,

組織幹部詳細摸清有電商從業意願的扶貧對象。 抓住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機遇, 扶持一批大學生村官、農村返鄉青年、畢業未就業大學生、貧困戶開辦網店, 改變農村電商主體弱小的局面。 二是整合資源抓培訓。 通過整合扶貧、就業等培訓資源, 組織科技人員進駐鄉鎮、村及重點企業開展定期、不定期免費電商技術指導和培訓, 説明掌握電子商務最新政策、交易流程等理論和實際應用知識, 深入瞭解電商發展現狀, 熟悉電商B2B、C2C及O2O主流平臺基本流程, 熟練掌握物流、採購、支付等關鍵環節的應用技術, 説明扶貧對象樹立脫貧之志, 掌握脫貧之技。 2016年, 該縣共培訓農村電子商務創業人員(創客)1000餘名, 培訓電子商務應用人才5000人,
30餘名貧困人口通過培訓走上農村電商服務站站長工作崗位。

二、抓緊網路覆蓋, 延伸電商扶貧觸角

該縣在加強交通等基礎設施扶貧的基礎上, 大力實施電商服務站點、寬頻網路、物流快遞服務點建設, 縮短了農產品交易的時空距離, 打通貧困戶致富“網路”。 一是完善通信網路。 加快實施寬頻通道建設, 大力推進通信網路進農村, 實現農村寬頻網路全覆蓋。 截止目前, 該縣擁有移動通信基站305個, 自建移動光纜總長度1700公里;行動電話用戶9.4萬戶;互聯網寬頻用戶2.3萬戶, 鄉鎮4G信號覆蓋率達99%。 二是建設服務網路。 鼓勵支援電商龍頭企業設立縣、鄉、村三級服務中心(站)。 占地3000平米的縣電商產業園於2016年8月份正式開園,

已成功入駐8家企業和商戶;建成貧困村電商服務站 22家, 打通了貧困戶農業小生產與電商大市場的最後一公里。 三是打造物流網路。 規劃建設城北電子商貿物流產業園, 對城區按商業網點進行規劃佈局, 著力打造統一的物流配送平臺, 通過規模聚集, 實現商貿流通業的品質改善和效益提升, 對為電商孵化園內企業服務的快遞公司予以享受獎補政策。 目前, 全縣共有物流企業8家, 快遞公司8家, 基本形成網路健全、支撐有力、方便快捷的物流網路。

三、抓住產業供應, 築牢電商扶貧基石

電商扶貧必須要有實體做支撐, 必須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 近年來, 該縣堅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 積極探索電商扶貧到戶、參與產業鏈扶貧等模式,

構建網貨供應體系, 帶動貧困物件“借網”致富。 一是培養壯大生態工業, 增加就業機會。 依託生態辦工業, 通過實施“電商企業+扶貧”模式, 企業網上接訂單, 貧困物件家門口搞生產, 同時解決了企業招工難和扶貧物件就業難問題, 實現了企業發展、貧困戶脫貧雙贏。 如縣本土電商企業呀囉耶侗錦織藝發展有限公司將生產基地落戶鄉鎮、開到村組, 組織貧困戶在家生產加工, 提供就業崗位 300餘個, 平均每人每年可獲得2萬元左右的收入, 使貧困對象足不出戶便可在家掙錢致富。 二是積極發展現代農業, 延伸產業鏈條。 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可持續”的目標, 重點打造“一園區兩基地一工程”。 充分利用生態優勢, 壯大規模,
提高品質, 致力打造長株潭和深港澳“菜籃子”供應基地, 致力將通道農業科技園建成科技集成示範基地、綠色農業生產基地、休閒農業觀光基地。 發展鐵皮石斛、蔬菜標準化種植、畜牧水產生態養殖等項目。 依託“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 實現抱團發展農產品電商, 合作分享產業紅利。 扶持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和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並發展電子商務, 助力黑老虎、青錢柳、鐵皮石斛等農業優勢產業生產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 不斷做強通道農業品牌。 目前, 全縣專門從事電商的各類土特產企業(網商、微商)有480餘家, 輻射帶動貧困群眾 1000餘人從事電商產業, 從業人員人均年增收3000 元以上。 三是做大做強文化旅遊, 增強發展活力。緊緊抓住入列“湖南省特色縣域經濟文化旅遊重點縣”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的有利契機,通過“鄉村旅遊+農產品銷售”相結合的模式,打通鄉村與城市之間的流通通道,將城市旅遊人群帶進農村,再通過汽車將農村“土貨”帶出來,從而解決邊遠山區農產品銷售問題。通過線上行銷、線下設工作站,讓22個電商村具備了遊客接待、農產品收購、包裝及銷售、網上代購以及品牌推廣等功能。2016年,22個村的總收入突破700萬元,有效增加了貧困戶收入。

四、抓牢政策引導,營造電商扶貧氛圍

堅持放權、讓利、搞活的原則,大力實施放水養魚,為電商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積極開拓電商扶貧新路徑。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縣委、政府高度重視電商發展和電商扶貧工作,主要領導經常研究、調度,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顧問,縣長任組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電商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領導組織和協調調度全縣電商扶貧工作。二是完善工作機制。該縣依照“四位一體、三大支撐、兩翼齊飛、一策精准”的指導思路來構建全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的四三二一服務體系,致力於打造“互聯網+特色農業+文化旅遊”的新型農村電商體系,服務農民,服務精准脫貧。在全縣 11個鄉鎮成立相應機構,負責推進當地電商扶貧工作。三是注重政策引導。為全力推進電子商務工作,2016年年初,該縣在認真執行上級已實施政策檔的基礎上,對電子商務精准扶貧計畫進行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出臺了《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通道縣電子商務三年發展規劃》、《通道縣電子商務扶貧五年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確定了該縣電商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電子商務重點建設專案等。設立了1000萬元縣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財政引導資金,用於電子商務扶持和獎勵、全縣電子商務宣傳推廣、招商推介、考察學習、舉辦活動、統計培訓、協會組建等,實行專款專用,為推動該縣電商扶貧工作奠定了扎實的政策基礎。目前,已有湘村購、蘇甯易購、郵樂購等3家大型電商企業進駐該縣並投入運營,50個湘村驛站完成建設並投入使用,實現“湘村快線”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貨物31.55萬元,新增“觸電”農業企業13家、各類網店100餘家,全縣電子商務交易額6000余萬元,其中農特產品上行交易額1300余萬元。

增強發展活力。緊緊抓住入列“湖南省特色縣域經濟文化旅遊重點縣”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的有利契機,通過“鄉村旅遊+農產品銷售”相結合的模式,打通鄉村與城市之間的流通通道,將城市旅遊人群帶進農村,再通過汽車將農村“土貨”帶出來,從而解決邊遠山區農產品銷售問題。通過線上行銷、線下設工作站,讓22個電商村具備了遊客接待、農產品收購、包裝及銷售、網上代購以及品牌推廣等功能。2016年,22個村的總收入突破700萬元,有效增加了貧困戶收入。

四、抓牢政策引導,營造電商扶貧氛圍

堅持放權、讓利、搞活的原則,大力實施放水養魚,為電商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積極開拓電商扶貧新路徑。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縣委、政府高度重視電商發展和電商扶貧工作,主要領導經常研究、調度,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顧問,縣長任組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電商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領導組織和協調調度全縣電商扶貧工作。二是完善工作機制。該縣依照“四位一體、三大支撐、兩翼齊飛、一策精准”的指導思路來構建全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的四三二一服務體系,致力於打造“互聯網+特色農業+文化旅遊”的新型農村電商體系,服務農民,服務精准脫貧。在全縣 11個鄉鎮成立相應機構,負責推進當地電商扶貧工作。三是注重政策引導。為全力推進電子商務工作,2016年年初,該縣在認真執行上級已實施政策檔的基礎上,對電子商務精准扶貧計畫進行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出臺了《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通道縣電子商務三年發展規劃》、《通道縣電子商務扶貧五年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確定了該縣電商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電子商務重點建設專案等。設立了1000萬元縣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財政引導資金,用於電子商務扶持和獎勵、全縣電子商務宣傳推廣、招商推介、考察學習、舉辦活動、統計培訓、協會組建等,實行專款專用,為推動該縣電商扶貧工作奠定了扎實的政策基礎。目前,已有湘村購、蘇甯易購、郵樂購等3家大型電商企業進駐該縣並投入運營,50個湘村驛站完成建設並投入使用,實現“湘村快線”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貨物31.55萬元,新增“觸電”農業企業13家、各類網店100餘家,全縣電子商務交易額6000余萬元,其中農特產品上行交易額1300余萬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