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胃潰瘍飲食療養的7個重點,照著做,你的腸胃能很舒服

飲食治療胃瘍是綜合治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之一。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發生的部位和症狀不盡相同, 但飲食治療的原則是相同的, 其飲食治療的目的是減輕機械性和化學性及溫熱的刺激, 以減輕自主神經的不穩定性, 同時通過合理的營養調節和飲食烹調, 中和胃酸和抑制胃酸分泌, 以減輕胃腸負擔, 緩解和減輕疼痛, 合理營養有利於改善全身營養狀況, 糾正貧血, 促進潰瘍癒合, 避免發生併發症。

潰瘍病是—種慢性病, 在病因學上講是多因素的, 精神因素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合理的營養不僅可改善全身狀況, 而且對大腦皮質功能的恢復亦有良好的效果。 因在潰瘍的綜合治療中, 飲食是個很重要的環節。

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發生的部位和症狀有所不同, 但飲食治療原則相同, 最終目的是促進潰瘍癒合, 並防止復發。 我們建議大家能從以下幾點開始做起: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進餐, 避免過饑過飽和暴飲暴食, 每餐進食量要有個基本定量。 吃得太飽會使胃竇部過度擴張, 增加胃泌素的分泌, 而使胃酸增多, 吃得過少, 食物不能充分中和胃酸, 潰瘍可受胃酸刺激而引起疼痛, 並難以癒合。 在發作的急性期, 宜少量多餐, 白天可每隔2小時進食1次, 症狀得到控制後, 就應恢復平時的每日3餐, 同時應避免餐間吃零食, 每餐量不宜多。

2、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物的機械性、化學性和過冷過熱的刺激有利於保護胃黏艟。 機械性刺激是指食物的硬度、形狀以及由於食物本身的特性, 在胃內停留時間的長短所產生的, 使胃壁感受到的機械性刺激作用。 機械性刺激可增加胃黏膜的損傷, 破壞胃黏膜的屏障作用。 因此, 要避免食用對潰瘍面有損傷作用的粗糙的食物, 忌食生冷的蔬菜、水果, 粗纖維食物, 如粗糧、芹菜、韭菜、雪菜、竹筍、乾果類、幹豆類等。 禁食易產氣的食物, 如生蔥、生蒜、生蘿蔔、蒜苗、洋蔥以及易產酸的食物,

如地瓜、涼粉、土豆, 過甜的點心及糖醋食品等。 大量冷飲、涼拌菜, 堅硬的食物, 如臘肉、火腿、香腸、蚌肉等, 均可加重潰瘍病的病情和促進潰瘍病復發。

化學性的刺激是指食物被消化吸收時, 進入血液的化學物質對胃腺分泌影響。 實驗證明, 對胃液分泌強烈的興奮性和刺激性以及含氮浸物的食物和菜肴, 有濃肉湯、肉汁、味精、咖啡、可哥茶、巧克力以及強烈的調味品, 如芥末、胡椒粉、辣椒油、醋、辣椒、咖喱和酒等, 以及油煎、油炸的食物和大量的蔗糖等。

溫熱刺激是指食物和菜肴的溫度。 任何過冷或過熱的食物均能對胃黏膜表面血管發生不良影響, 刺激潰瘍面, 降低血循環, 可造成消化不良, 並且能剌激胃腸道的末梢神經,

反射性地增強胃腸蠕動, 故應避免過冷或過熱的食物, 一般認為食物的溫度以45℃為宜。

3、選擇細軟易消化食物:選擇營養價值高, 細軟易消化的食物, 如牛奶、雞蛋、豆漿、魚和瘦肉等。 經加工烹調使其變得細軟易消化, 對胃腸無刺激。 同時補充足夠熱能、蛋白質和維生素。 營養素比例半流質期為糖類55%,蛋白質15%,脂肪30%,流質期為糖類60%,蛋白質20%,脂肪20%。

4、供給充足的蛋白質:蛋白質對胃酸有緩衝作用,可中和胃酸,供給充足的蛋白質是促進潰瘍癒合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蛋白質在胃內消化又可促進胃酸分泌,應供給足夠蛋白質以維持機體需要,每天每千克體重不應少於1克。應選用易消化的蛋白質食品,如牛奶、雞蛋、豆漿、豆腐、雞肉、魚肉和瘦肉等。併發潰瘍出血者,緩解期應提高蛋白質供給量,應按每日每千克體重1.5克供給,若有貧血,至少應按每日每千克體重1.5克供給。

5、供給適量脂肪:脂肪不需嚴格限制,近年的生理學研究已證實,糖、蛋白質、脂肪三大營養素中,脂肪抑制胃酸的能力最強。適量脂肪對胃腸黏膜沒有刺激,但過高可促進膽囊收縮素分泌增加,抑制胃腸蠕動,使胃內食物不易進入十二指腸,引起胃脹痛,而且高脂飲食還易引起高脂血症和肥胖。潰瘍患者每日脂肪供給量以50~60克為宜,應選擇易消化吸收的乳酪狀脂肪,如牛奶、奶油、蛋黃、乳酪和適量植物油。

6、供給充足的糖類:既無刺激胃酸分泌作用,也不抑制胃酸分泌,是熱能充足的保證。可供給300克/天~350克/天。選擇易消化食物,如稠粥、麵條、餛飩等。蔗糖不宜過多,因可使胃酸分泌增加,且易脹氣。

7、供給充足的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A、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有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美國進行了為期6年的調查研究表明,增加膳食中的胡蘿蔔素,可能有預防十二指腸潰瘍的作用。每日食用較多的水果與蔬菜的人比少食用者發生潰瘍的概率降低33%,研究人員指出,潰瘍病的形成除幽門螺桿菌感染外,與腸道內環境因素也有關,建議常吃水果和蔬菜可預防潰瘍病。

併發症飲食治療:

1、出血:表現為嘔血及黑便,除嘔血者外,—般不禁食。可給予冷米湯、冷牛奶等溫涼的流質食物,以中和胃酸,抑制胃饑餓性收縮,對止血有利。

2、幽門梗阻:當食物通過幽門部受阻時,可發生噁心、嘔吐、疼痛等症狀。故在幽門梗阻初期經胃腸減壓治療後有所改善,或不完全梗阻可進清流質,凡有渣及牛奶等易產氣的流質均不可食用。待梗阻緩解後可逐漸調整進食的質和量。完全梗阻應禁食。

3、急性穿孔:急性穿孔是潰瘍病的嚴重併發症,此時均應禁食。關於消化性潰瘍的治療飲食,近年來有所改變。過去飲食中牛奶被用作潰瘍病飲食基本食物,每天量較多。近年來發現食用過多牛奶,刺激胃酸分泌作用大於中和胃酸的功能,同時有些人不能耐受牛奶,故主張適量用牛奶,無需長期多量地用牛奶。以前強調,潰瘍病要長期甚至終生食用無機械性及化學性刺激較溫和的飲食,目前飲食供給是,潰瘍活動期用少量多餐,選細軟易消化食物,病情穩定後每日3餐,可給予正常普食,保證各種營養素平衡。

中國心律失常防護中心。

營養素比例半流質期為糖類55%,蛋白質15%,脂肪30%,流質期為糖類60%,蛋白質20%,脂肪20%。

4、供給充足的蛋白質:蛋白質對胃酸有緩衝作用,可中和胃酸,供給充足的蛋白質是促進潰瘍癒合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蛋白質在胃內消化又可促進胃酸分泌,應供給足夠蛋白質以維持機體需要,每天每千克體重不應少於1克。應選用易消化的蛋白質食品,如牛奶、雞蛋、豆漿、豆腐、雞肉、魚肉和瘦肉等。併發潰瘍出血者,緩解期應提高蛋白質供給量,應按每日每千克體重1.5克供給,若有貧血,至少應按每日每千克體重1.5克供給。

5、供給適量脂肪:脂肪不需嚴格限制,近年的生理學研究已證實,糖、蛋白質、脂肪三大營養素中,脂肪抑制胃酸的能力最強。適量脂肪對胃腸黏膜沒有刺激,但過高可促進膽囊收縮素分泌增加,抑制胃腸蠕動,使胃內食物不易進入十二指腸,引起胃脹痛,而且高脂飲食還易引起高脂血症和肥胖。潰瘍患者每日脂肪供給量以50~60克為宜,應選擇易消化吸收的乳酪狀脂肪,如牛奶、奶油、蛋黃、乳酪和適量植物油。

6、供給充足的糖類:既無刺激胃酸分泌作用,也不抑制胃酸分泌,是熱能充足的保證。可供給300克/天~350克/天。選擇易消化食物,如稠粥、麵條、餛飩等。蔗糖不宜過多,因可使胃酸分泌增加,且易脹氣。

7、供給充足的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A、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有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美國進行了為期6年的調查研究表明,增加膳食中的胡蘿蔔素,可能有預防十二指腸潰瘍的作用。每日食用較多的水果與蔬菜的人比少食用者發生潰瘍的概率降低33%,研究人員指出,潰瘍病的形成除幽門螺桿菌感染外,與腸道內環境因素也有關,建議常吃水果和蔬菜可預防潰瘍病。

併發症飲食治療:

1、出血:表現為嘔血及黑便,除嘔血者外,—般不禁食。可給予冷米湯、冷牛奶等溫涼的流質食物,以中和胃酸,抑制胃饑餓性收縮,對止血有利。

2、幽門梗阻:當食物通過幽門部受阻時,可發生噁心、嘔吐、疼痛等症狀。故在幽門梗阻初期經胃腸減壓治療後有所改善,或不完全梗阻可進清流質,凡有渣及牛奶等易產氣的流質均不可食用。待梗阻緩解後可逐漸調整進食的質和量。完全梗阻應禁食。

3、急性穿孔:急性穿孔是潰瘍病的嚴重併發症,此時均應禁食。關於消化性潰瘍的治療飲食,近年來有所改變。過去飲食中牛奶被用作潰瘍病飲食基本食物,每天量較多。近年來發現食用過多牛奶,刺激胃酸分泌作用大於中和胃酸的功能,同時有些人不能耐受牛奶,故主張適量用牛奶,無需長期多量地用牛奶。以前強調,潰瘍病要長期甚至終生食用無機械性及化學性刺激較溫和的飲食,目前飲食供給是,潰瘍活動期用少量多餐,選細軟易消化食物,病情穩定後每日3餐,可給予正常普食,保證各種營養素平衡。

中國心律失常防護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