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中超5年80億砍成10年80億?體奧動力與中超公司陷版權僵局

體育大生意第1137期, 歡迎關注最好的體育產業資訊平臺

本文作者:金紫卿

體育大生意記者

7月18日, 一個新聞猶如炸雷般震驚了足球界甚至整個體育界。

據資深足球記者肖良志報導, 體奧動力打算與中超公司重簽版權合同, 5年80億變10年80億。

這時各方輿論也炸開了鍋, 態度無非就是兩種:支持體奧動力還是支持足協。 一部分人認為足協朝令夕改, 不與版權商交流就擅自更改政策, 損害了版權商利益, 可以改合同;但另一部分人認為, 體奧動力與中超公司簽的合同並沒有相關規定, 足協有權自行更改聯賽政策, 白紙黑字, 要按契約精神辦事。

其實早在兩個月之前足協發佈的改革政策才是整件事情的導火索。 5月25日, 在上港與蘇寧的亞冠比賽結束後不久, 中國足協發佈《關於調整中超、中甲聯賽U-23球員出場政策的通知》和《關於限制高價引援的通知》兩條政策。

簡而言之:1.U-23球員的登場人數與外援掛鉤, 2018賽季開始單場比賽上幾名外援, 就得上幾名U-23球員;2.從2017賽季夏窗開始, 虧損的俱樂部引援, 除了要向轉出俱樂部支付轉會費外, 還得向足協“繳納”等額於轉會費的“奢侈稅”。

▼足協發佈的兩大政策

這兩條政策的發佈影響更甚於今天這條新聞。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 足協這麼做是害了中超聯賽, 這意味著在未來中超球隊將很難引進大牌外援, 並且隨著場上U23球員增加, 外援減少, 比賽觀賞性也會隨之下降。

體奧動力認為, 我們花80億買中超5年的版權, 就是因為中超聯賽強大的球迷市場,

各個俱樂部大肆燒錢引進國際球星, 無論從關注度還是知名度上對聯賽都有很大的提升。 但是隨著這兩條新政的實施, 球迷關注度下降與否以及中超轉播商是否繼續轉播中超還不得而知, 但聯賽觀賞性下降是必然的事實, 畢竟2018賽季, 體奧動力將支付的版權費用會達到15億元, 2019年則為20億, 到2020年就會達到25億。 在無法實現付費觀看中超的情況下, 靠拆分版權的收入, 很難有大的營收。 因此體奧動力希望重新簽署中超的版權合同, 將5年80億改成10年80億。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也值得注意, 體奧動力5年80億買下中超版權本就是一場賭博, 自身可能並沒有支付80億的能力, 現在因為足協發的新政想借坡下驢,

趁機修改合同, 要麼改成10年80億, 要麼大家這麼僵持著, 達不成新協議我就不跟你玩了, 之後就此抽身離開。

▼天價、高水準外援早已成為中超的一大看點

就目前得到的消息, 足協和中超公司已經拒絕了體奧動力把版權費5年80億變更為10年80億的提議。 此前, 體奧動力給中超公司發了“交涉函”,內容就是暫緩支付在7月1日之前需要交納的第二筆6億版權費,不過當時在交涉函中,體奧動力並沒有具體說明協商中超版權費的問題。

6月30日,中超公司在長春召開中超股東大會,通報了體奧動力提交“交涉函”且暫緩支付6億元等事宜。幾天之後,體奧動力正式向中超公司表明態度:因為足協擅自改變方針政策,嚴重侵害並影響了版權商的利益,要求將現有的5年80億元版權費改為10年80億元。

但中超公司肯定不會同意這樣的要求,雖然中超公司是由中超各支球隊出資組建的,但大股東是中國足協,你跟我談合同更改事宜沒用,我做不了主。其次,在合同條款中並沒有相關規定或者條件限制政策方針的更改,中超無法影響足協政策的發佈。並且足協發的這兩條政策是為了中國足球的未來,雖然在現階段會導致聯賽觀賞性下降,但足協意圖培養年輕球員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

雙方站在各自的利益角度據理力爭。在簽訂的合同中,有“不可抗力”的條款,如果屬於不可抗力,則版權商不能變更合同,也不能少付任何比例的費用。但是,這個“不可抗力”,一般指的都是客觀因素,而非主觀因素。關於中超的各類新政,是中國足協以紅頭文件的方式下發的,與“不可抗力”無關。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足協第一次忽視贊助商、版權商的權益而出臺“奇葩”規定。

▼西門子贊助中超聯賽

2001年,在沒有和贊助商IMG、百事可樂等打招呼的前提下,中國足協專職副主席閻世鐸提出暫停升降級,引發了贊助商強烈不滿。2002年,前六輪甲A沒有電視直播,讓IMG和百事可樂等很是焦慮。到了2002年賽季末結帳時,百事可樂一直在按照合同扣除IMG的費用,IMG按照合同扣除中國足協的費用,那時候,IMG拿出中國足協違反合約細節多達100多處。而百事可樂更是提前終止了與中國足協的合同。

2004年,因為G7鬧事和罷賽等多起嚴重事件,中超冠名贊助商西門子按照合同,扣除了三分之一的冠名費,並且提前終止了合同,導致了中超在2005年的裸奔。

此後,從2006年至2010年,中超有三個冠名商,中超公司攤上了兩個官司。倍耐力贊助時,原本冠名費4000萬左右,每次聯賽中出現重大負面新聞之後,倍耐力的代表就會拿著合同到中超公司扣款。西門子贊助時,仲介公司每個月都會遞交一份中國足協違約的細節,按照合同扣款。包括後來的金威啤酒,在違約金上也沒有放過中超公司。

回到這件事情本身,兩方僵持之下,版權僵局應該會持續發酵,如果雙方不能和諧的解決問題,那麼可能會到打官司的地步。目前看來,體奧動力還有6億元的版權費仍未支付,因此在這場較量中,只有體奧動力將尾款支付完畢,雙方才會站到一個平等的起跑線上。

注:本文所用圖片均來自網路

體奧動力給中超公司發了“交涉函”,內容就是暫緩支付在7月1日之前需要交納的第二筆6億版權費,不過當時在交涉函中,體奧動力並沒有具體說明協商中超版權費的問題。

6月30日,中超公司在長春召開中超股東大會,通報了體奧動力提交“交涉函”且暫緩支付6億元等事宜。幾天之後,體奧動力正式向中超公司表明態度:因為足協擅自改變方針政策,嚴重侵害並影響了版權商的利益,要求將現有的5年80億元版權費改為10年80億元。

但中超公司肯定不會同意這樣的要求,雖然中超公司是由中超各支球隊出資組建的,但大股東是中國足協,你跟我談合同更改事宜沒用,我做不了主。其次,在合同條款中並沒有相關規定或者條件限制政策方針的更改,中超無法影響足協政策的發佈。並且足協發的這兩條政策是為了中國足球的未來,雖然在現階段會導致聯賽觀賞性下降,但足協意圖培養年輕球員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

雙方站在各自的利益角度據理力爭。在簽訂的合同中,有“不可抗力”的條款,如果屬於不可抗力,則版權商不能變更合同,也不能少付任何比例的費用。但是,這個“不可抗力”,一般指的都是客觀因素,而非主觀因素。關於中超的各類新政,是中國足協以紅頭文件的方式下發的,與“不可抗力”無關。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足協第一次忽視贊助商、版權商的權益而出臺“奇葩”規定。

▼西門子贊助中超聯賽

2001年,在沒有和贊助商IMG、百事可樂等打招呼的前提下,中國足協專職副主席閻世鐸提出暫停升降級,引發了贊助商強烈不滿。2002年,前六輪甲A沒有電視直播,讓IMG和百事可樂等很是焦慮。到了2002年賽季末結帳時,百事可樂一直在按照合同扣除IMG的費用,IMG按照合同扣除中國足協的費用,那時候,IMG拿出中國足協違反合約細節多達100多處。而百事可樂更是提前終止了與中國足協的合同。

2004年,因為G7鬧事和罷賽等多起嚴重事件,中超冠名贊助商西門子按照合同,扣除了三分之一的冠名費,並且提前終止了合同,導致了中超在2005年的裸奔。

此後,從2006年至2010年,中超有三個冠名商,中超公司攤上了兩個官司。倍耐力贊助時,原本冠名費4000萬左右,每次聯賽中出現重大負面新聞之後,倍耐力的代表就會拿著合同到中超公司扣款。西門子贊助時,仲介公司每個月都會遞交一份中國足協違約的細節,按照合同扣款。包括後來的金威啤酒,在違約金上也沒有放過中超公司。

回到這件事情本身,兩方僵持之下,版權僵局應該會持續發酵,如果雙方不能和諧的解決問題,那麼可能會到打官司的地步。目前看來,體奧動力還有6億元的版權費仍未支付,因此在這場較量中,只有體奧動力將尾款支付完畢,雙方才會站到一個平等的起跑線上。

注:本文所用圖片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