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孤島教授”于丹:一池湖水種出20萬畝“水下叢林”

央視網消息:對梁子湖來說, 於丹是個妙手仁心的好醫生。 對於丹來說, 梁子湖是他有生命的朋友。

這對老友相互陪伴26載, 曾經的枯湖荒島,

如今已經種出20萬畝“水下叢林”, 梁子湖也成為長江中下游水質最好的湖泊之一。 當初血氣方剛的青年, 如今已經滿頭銀絲, 於丹依舊不忘初心, 甘做一株沉在湖底的水草。

紮根梁子湖, 並非一時衝動, 而是一見傾心。

1992年, 35歲的于丹博士畢業, 來到武漢大學, 開展“長江中下游淡水湖泊調查”的博士後研究工作。 在武漢近郊, 他驚喜地發現了梁子湖這片純淨的綠水, 發現水草對污水具有強大的淨化能力。

“20世紀80年代以來, 湖泊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和可持續利用逐漸成為國際生態學研究的熱點, 但此類研究在國內還是空白。 ”于丹決定向這個空白領域進軍。

以湖為家, 與草為伴, 一窮二白的“農夫島主”白手起家建成國家級研究站。

當年梁子湖的湖心島是一片尚未開發幾近荒蕪的野草地。 幾台電腦和桌子, 就是于丹和同事們最初的科研實驗室。 沒有宿舍, 就借宿在漁民家裡;沒有實驗樣本, 就卷起褲腿下湖挖泥;沒有交通工具, 就靠一葉扁舟劃出劃進;吃不上新鮮食物, 就自己開荒種地。 連續18個春節, 他都堅守在島上。

2005年, “梁子湖湖泊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獲批建設, 成為國內第一個以水生植物和清水湖泊為研究物件的野外站, 於丹所在的生態學學科也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此後, 科研條件大為改觀。 站內建起近400個大大小小的實驗池, 實驗樓裡配套了各種精密儀器。

“在中國, 只要是大一點的水體, 無論是江河還是湖泊,

我們都到過。 ”實驗池裡種著於丹團隊從梁子湖和全國各地採集的種苗。 這些水草經過培育篩選, 他們還要將水草種到湖裡。 種草比采草更難, 需要完全潛到水底, 用手刨坑。 每種一棵草都要潛到水底30多秒, 有時要潛水幾次才能種好一棵水草。 年過半百的于丹和學生們一樣, 不斷地潛入水底又不斷冒出水面換氣。 如今的梁子湖共有282種水生高等植物, 超過英國、日本等國全國水生植物種類的總和。

總結梁子湖的治理經驗, 於丹提出了全國湖泊治理“抓緊治‘小病’, 分期治‘重症’, 保住‘生態本錢’”的新思路, 得到了中央領導批示, 其中“一湖一策”更是上升到國家層面的治理方針。

對水質要求極高、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淡水桃花水母,

曾在梁子湖水域高密度、大面積出現, 世界自然基金會來此考察時, 驚訝于梁子湖湖水之清澈, 水草之茂盛, 稱讚其為“水下原始森林”。

在島上, 茁壯生長的水草是於丹世界的“主角”。 而其中的一類沉水水草, 也是於丹一生奮鬥的目標:“這種水草, 只紮根在湖底, 能夠大量吸收氮、磷等營養元素, 使水變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