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醫藥院士專家在渝建言中醫藥現代化發展

圖為重慶舉行“醫藥院士重慶行”戰略諮詢會。 鐘旖 攝

中新網重慶7月19日電 (記者 鐘旖)“當前全球都在宣導減少抗生素的濫用, 日前中國中醫科學院的中醫藥替代抗生素系統研究已經取得了首批成果。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19日在重慶舉行的“醫藥院士重慶行”戰略諮詢會上表示, 中醫藥現代化發展需要施行大品種戰略, 加大創新藥的深加工、深開發力度。

中醫藥也叫漢族醫藥, 隨著傳統醫學的治療理念正逐漸為世界所接受, 傳統醫藥也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 為中醫藥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張伯禮稱, 中藥有幾千年的歷史, 以從古至今的經驗來看, 中藥對一些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患、感染以後形成的炎性反應綜合症等等都具有很好的療效, “通過使用中藥減少抗生素的用量, 是中國的優勢, 也是一研究策略, 將來市場潛力巨大。

張伯禮強調, 中國應用大品種戰略, 做好創新藥開發。 國際上動輒產生幾十億美金銷售額的藥物常被稱作“重磅炸彈”。 目前中國中藥品種中銷售額過億元人民幣的只有幾百個, 過10億元人民幣的只有幾十個, “培育臨床定位清楚、安全有效、品質可控的‘大藥’、‘好藥’是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 它不僅可帶動企業、產業發展, 還將引領技術改革, 對提高醫藥製造水準具有重要意義。 ”

張伯禮提到, 中醫藥產業發展還應突出重點和優勢。 以重慶為例, 作為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 重慶具有其他直轄市不具備的中藥材資源條件, “該市幅地遼闊, 中藥材總蘊藏量達163萬噸, 還有享譽海內外的35種道地藥材”。 他建言, 地方應把中藥開發納入正式軌道,

注重品質提升。 “這樣不僅可以賣出優質優價, 還可讓藥農脫貧致富, 改變生態環境, 調整當地農業種植結構。 ”

“中醫藥產業發展首先應保持傳統中藥特色, 再規範中藥來源, 使其更加道地化。 ”中國藥學產學研國際聯盟主席、溫州大學校長李校堃認為, 中醫藥現代化不能一味地追求單體, “中藥珍貴之處在于複方組合。 針對不同人的情況還可配置不同的複方。 普遍化和個性化, 是它的發展特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程京認為, 中醫藥現代化發展要走工程化、科學化、人文化和國際化的道路。 “要用科學的分析來解讀中藥為什麼有效, 要積極地與其他學科融合、合作。 ”程京透露, 目前其研發團隊正在通過深度開發生物晶片、移動穿戴設備、細胞免疫診斷儀器和試劑等方式,

用工程化手段對中醫的治療方法進行分析, 論證其科學性, 以期研發出新的中醫現代醫療儀器, 讓中醫治療更加標準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