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未來,農資管道商的賺錢“黃金三角”法則,你知道嗎!

深度競爭必將導致分銷管道發生大變革, 只是靠賣農資為生的傳統行銷管道將成為過去式%……

當下傳統農資流通存在3個問題:

1、賒帳問題嚴重

這個問題誰都回避不了, 甚至成為惡性循環。 同時, 這種現象還成為某些農資企業的制勝市場的武器。

比如:農資企業給經營銷售賒欠農資產品, 經銷商又把農資產品賒給種植大戶、農民。

這些流動資金實現不了回流, 一旦遇到天災, 這些帳目就是死賬。

2、行銷玩法單一

農資企業賣產品就是通過產品說明會;經銷商賣產品基本上通過技術講座的形式。 當然, 還會有很多農資企業在行業媒體上打廣告。

這些都是傳統的行銷玩法, 其已經很難在市場上起到積極作用。 因為找不到可以替代的方案, 這些途徑又稱為“雞肋行銷”。

3、陣地已經發生變化

農資市場已經由之前的賣方市場變成現今的買房市場, 種植大戶的話語權占主導方向。

同時, 農資企業和農資經銷商面對的競爭不僅僅來自同行, 還有面對互聯網企業對農資市場的分食。 比如:京東農資、農村淘寶、蘇甯電商等這些互聯網大佬的重金佈局農村市場, 還有新銳農資電商平臺的誕生。 比如專注農資B2B的七公里、農業供應鏈服務平臺的大豐收商城。

問題雖然存在, 但農資市場真的很誘人!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農藥行業市場分析報告》顯示:農藥銷售正在穩步攀升。 在2016-2021年間, 若以10%作為我國農藥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率的下限, 以20%作為我國農藥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率的上限, 以15%作為我國農藥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率的理想速度。 到2021年, 我國農藥行業最高銷售收入將達到8996億元,

最低銷售收入將達到5337億元, 理想銷售收入將達到6969億元。

這麼大的蛋糕!誰能切割!誰都想分一杯羹!但能在農資生意裡賺到的人, 一定是堅持流通領域的建設與打磨。

農資流通的賺錢“黃金三角”

隨著互聯網及國家對現代化農業的政策, 大佬們佈局的流通的切入點已經發生變化。

1、上游:新品研發

這是基於流通需求而存在命題。 同時, 隨著國家佈局農業現代化和生態農業。 高效農藥、有機肥、生物農藥等新興農藥際肥料不斷問世。

有媒體報導, 生物農藥具有安全、無毒副作用、不污染環境等優點。 大力發展生物農藥已成為必然的趨勢。 在今後幾年, 占我國農藥使用量70%左右的5種劇毒化學農藥將會退出市場,

取而代之的是低毒生物農藥。

同時, 2017年是有機肥發展的有利之年、機遇之年、創新之年。 據農業部資料顯示, 目前我國有機肥資源養分總量7000多萬噸, 實際利用率不到50%, 到2020年, 我國有機肥市場尚有900萬噸缺口, 發展前景廣闊。

因此, 農資新品的研發成為流通企業發展的基石!其中, 金正大一直宣導新興肥料, 並在硝基肥領域和水溶肥領域、緩控釋肥領域投入讓人驚歎。

2、中間:供應鏈金融

流通中間環節靠什麼打通?金融!這是毫無質疑的!

大部分農業經營者面臨資金短缺難題,在三農產業轉型的過程中,為廣大三農經營者提供高效便利、成本低廉的融資服務是個潛在巨大的金礦。

另外, 2017年中央一號檔提到“農業供給側改革”,鼓勵金融機構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小額存貸款、支付結算和保險等金融服務。

再是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促進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實體經濟,特別是支援“三農”和小微企業。

作為農資使用者:農民、種植大戶、農業經營公司對金融的渴望又特別強烈。 他們不僅需要錢購買農資產品, 而且還要做大企業。 包括生產、銷售的個產業端的對接。

因此, 農資流通領域的大佬們都在紛紛佈局金融領域。 比如:輝豐、諾普信等流通企業涉足金融服務。

3、下游:農化服務

農資流通不再是“賣與買”, 而是服務, 深度服務的更替。 不賣化肥, 轉型搞服務...已經成為農資企業戰略轉型的方向

什麼是農化服務?我們百度一下:農業生產技術需要多種學科知識來作為實踐的基礎, 這些學科涉及的知識面非常複雜,比如種子學,氣象學,土壤學,肥料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病蟲害學以及生物防治等。這些知識需要學習並且不斷向農民消費者進行傳播,這些傳播主要是通過細緻的服務來實現的,這就是農化服務。

由於至2020 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國內化肥企業存量更趨激烈。參照歐美發達國家路線,未來隨著我國現代化農業的推進,化肥農藥企業將不斷拓展品類轉型綜合農資企業,同時提供一體化服務轉型綜合農業服務商,農化龍頭企業轉型綜合農資分銷和農化一體化服務公司是行業發展新趨勢。

其中,金正大、祥雲、史坦萊、新洋豐等農資生產型企業紛紛佈局農化服領域。

另外,還有一個農資流通的核心——農資電商!雖然經歷2016年沉寂後,2017農資電商又將成為農資流通領域的變革者,必將滿血復活!

2017年上半年,互聯網+農資的兩大融資事件就說明這一點——農資電商將朝著產業互聯網方向更替,將會更加注重服務能力。

2017年4月,專注飛防服務的農田管家宣佈已完成5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此輪融資由戈壁創投領投,雲啟資本、GGV、順為資本、真格基金跟投,融資將主要用於產品研發。其將會持續深化共用經濟模式,致力打造農業社會化服務一體化平臺。

2017年6月份,農業供應鏈服務平臺大豐收農資商城(簡稱“大豐收”)完成了2億元 B 輪系列融資,本輪融資由蘭馨亞洲、華創資本領投,經緯創投繼續跟進。大豐收創始合夥人譚澤鑫表示,這筆融資將繼續拓展線下業務區域,加強供應鏈建設,加速產業上下游整合,並持續搭建農業互聯網頂級團隊。

據統計,我國農資(種子、化肥、農藥、農膜、農機具等)市場規模已超過1.5萬億。然而,有人說:2017年農資人遭遇史上最強陣痛!但不經歷陣痛有怎能體會蝶變的幸福呢。農資人想要生存,一定為此做出改變!

這些學科涉及的知識面非常複雜,比如種子學,氣象學,土壤學,肥料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病蟲害學以及生物防治等。這些知識需要學習並且不斷向農民消費者進行傳播,這些傳播主要是通過細緻的服務來實現的,這就是農化服務。

由於至2020 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國內化肥企業存量更趨激烈。參照歐美發達國家路線,未來隨著我國現代化農業的推進,化肥農藥企業將不斷拓展品類轉型綜合農資企業,同時提供一體化服務轉型綜合農業服務商,農化龍頭企業轉型綜合農資分銷和農化一體化服務公司是行業發展新趨勢。

其中,金正大、祥雲、史坦萊、新洋豐等農資生產型企業紛紛佈局農化服領域。

另外,還有一個農資流通的核心——農資電商!雖然經歷2016年沉寂後,2017農資電商又將成為農資流通領域的變革者,必將滿血復活!

2017年上半年,互聯網+農資的兩大融資事件就說明這一點——農資電商將朝著產業互聯網方向更替,將會更加注重服務能力。

2017年4月,專注飛防服務的農田管家宣佈已完成5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此輪融資由戈壁創投領投,雲啟資本、GGV、順為資本、真格基金跟投,融資將主要用於產品研發。其將會持續深化共用經濟模式,致力打造農業社會化服務一體化平臺。

2017年6月份,農業供應鏈服務平臺大豐收農資商城(簡稱“大豐收”)完成了2億元 B 輪系列融資,本輪融資由蘭馨亞洲、華創資本領投,經緯創投繼續跟進。大豐收創始合夥人譚澤鑫表示,這筆融資將繼續拓展線下業務區域,加強供應鏈建設,加速產業上下游整合,並持續搭建農業互聯網頂級團隊。

據統計,我國農資(種子、化肥、農藥、農膜、農機具等)市場規模已超過1.5萬億。然而,有人說:2017年農資人遭遇史上最強陣痛!但不經歷陣痛有怎能體會蝶變的幸福呢。農資人想要生存,一定為此做出改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