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故宮“看門”人,火了!

他是走遍故宮9000多房間的第一人,

故宮博物院的“看門人”,

隱藏在紫禁城的“掃地僧”。

也就是他,

讓歷史的紅牆碧瓦有了溫度。

就這樣,

故宮又“火”了。

故宮, 舊稱紫禁城, 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 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 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 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 故宮都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最近, 一位老人用自己的聲音, 將紫禁城的瑰麗輝煌呈現在人們眼前。 他就是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單霽翔, 故宮博物院的“看門人”, 隱藏在紫禁城的“掃地僧”。

5個月, 他踏破布鞋20餘雙, 走完了故宮所有的9000多間房屋。 自1420年紫禁城建成, 只有兩人做到:他和他的秘書。

他曾捧紅《我在故宮修文物》, 默默無聞、年復一年修文物的匠人自此成為男神。 這部豆瓣評分9.4的紀錄片, 甚至超過《琅琊榜》和《舌尖上的中國》。

在近期的《朗讀者》節目中, 他朗讀了《故宮100 至大無為》:在磅礴的故宮背景之下, 在恢弘的音樂聲中泱泱大國風的氣質噴薄而出!

大氣、激昂、雋永……故宮所蘊含的文化仿佛都融進了他的聲音裡。

單霽翔, 或許你對這個名字一點也不熟悉, 但正是這位老人, 讓故宮文化發揚光大, 讓故宮成為真正的故宮博物院。

他是故宮的“看門人”

2012年初, 單霽翔出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 但他卻和一些新官大不一樣, 上來就說:“我一把火也沒有。 因為故宮的古建築都是木結構, 最怕火。 ”“好在我的名字裡有“雨”, 我準備好“水”了。 ”

單霽翔沒燒三把火, 而是用自己一次又一次腳踏實地的行動,

讓故宮綻放新的光彩。

作為故宮博物院“看門人”, 他是少有的一一踏足故宮9000多間房舍的人, 上任五年來光鞋子就走破了20多雙。

他甚至能準確地記得2001年故宮總文物的數量:1807558件(套), 從百萬位精准到個位數:

故宮博物院、法國盧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俄羅斯冬宮並稱為“世界五大博物館”,

正好對應聯合國的五個常任理事國。

單霽翔開玩笑說:沒有一個強大的博物館, 是不能進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

董卿的解讀道出了真意:沒有強大的自信的文化, 中國也不可能成為一個世界強國!

經過細緻的實地考察,單霽翔才敢因地制宜,提出對故宮最為有利的修繕和改進措施。

十年前去故宮 VS 現在去故宮,人們會發現許多變化——環境乾淨了,可以休息的座椅多了,孤品奇珍的文物展也多了……

2013年,單霽翔上任5個月,故宮開始全面禁煙、收繳火種,不讓一個打火機進入故宮。不僅如此,他還下了規定:一片垃圾落地後,2分鐘內,必須有人清掃掉。光2013年一年,他親手撿起的煙頭就有1000多個!

他清理宮牆之內的私家車!故宮有1500多名工作人員,每天800多輛私家車停在宮牆內,通通停到外面去!他自己的車也不例外!這下子秘書都急了:故宮辣麼大!從南到北跑開會,您能跑得動?單院長認真想了想,問:用電動車如何?

2013年4月,法國總統奧朗德參觀故宮,按照要求把車停在了午門外,步行參觀。從此以後,所有國賓再無例外。

2013年10月,印度總理辛格參觀故宮,因為他年事已高,有關部門希望破例一次。單霽翔不准,最後選了折衷方案,在午門前下車,換乘電瓶車參觀。

李克強總理陪同辛格遊覽故宮

從前,故宮裡供遊客休息的座椅不足,只能坐在石頭上、屋簷下、御花園的欄杆上。但“讓觀眾更體面、有尊嚴地參觀故宮”,是單老時常掛在嘴邊的話。於是,3500塊錢一把的實木座椅,一做就做了1400把!

董卿形容這位63歲的院長:“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

2015年9月,故宮博物院九十華誕系列展覽之“石渠寶笈特展”開幕後,遊客們為親眼目睹《清明上河圖》的真容,爭相排隊觀展,最長排隊時間甚至超過6小時。

但通常情況下,故宮5點半就關門了,如果到時間還沒排到,很多人一天的隊就等於白排了。展覽期間,單霽翔有次去看遊客時,有人問他“幾點關門”,他說“最後一個觀眾走了我們才關門”。結果,那天晚上8點,他再去看時,真的還有很多人在排隊。

他問遊客“累不累?”他們說:“累也要堅持,都排一天了。但是渴了,沒有地方賣水了”。於是,他就帶著人燒了2千杯茶,親自送給遊客。到了12點,遊客說餓了,他就趕快拿了800盒速食麵分發下去。就這樣,一直堅守到夜裡4點。最後一個觀眾走出去時天都快亮了,而故宮門前的隊又開始排了起來。

這樣的院長,大家有沒有被他圈粉?但單霽翔從來都不在乎這些,每每事必躬親。用親眼的觀望、親手的丈量、親力親為的行動默默做著這一切,難怪他從不願說自己是院長,而總是自稱“故宮博物院的看門人”。

他是最懂故宮的人

故宮,在單霽翔看來也是一個有生命的空間,它的環境,它的植物,都是一個不斷地發展的歷程。而這個歷程的生命力延展,則在於注入現世最新鮮的血液。如何將傳統融于創新?這不僅需要魄力,更需要想像力。

單霽翔也知道:要讓故宮“活”起來,就要讓故宮更親近年輕人,這樣才能放心地把故宮的傳統文化留給年輕人,留給未來。

所以,在“院長大人”的支持下,故宮有了各種腦洞大開的文創產品,這種“萌萌噠”文化,讓高大上的故宮一下子接上了地氣!

於是我們看到皇上和皇后史無前例地被黑了……

最讓單老感到自豪的,就是遊客的認可。有一次,他在故宮溜達時,聽到有遊客說:“以前總覺得紫禁城裡的皇上,是正襟危坐的。現在才發現,原來‘朕也可以萌萌噠!’”

在他的努力下,故宮已打破之前那個象徵帝王威嚴的形象,變得更受百姓歡迎。原來我們的故宮,也可以這麼可愛、這麼萌……

你可能會好奇,一個院長而已,單霽翔何必又當“看門人”、又當匠人?但他用經歷告訴所有人:他是最懂故宮的人。

其實,早在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前,單老就已和故宮結下了不解之緣。

這個從小在北京四合院裡長大的男孩,對於四合院的格局情有獨鍾。而在他心中,故宮就像一個放大了的四合院,更像是一個放大了的家。

“一千二百座建築,非常有序地排列開來,九千多間房屋,呈現出不同的文化景觀。當你遊走在故宮裡,會感受到春夏秋冬,每一天的早中晚都有不同的景色。”

和我們遊覽故宮時,看到的歷史建築物不同,在單老眼中,故宮是一個鮮活跳動著的生命體,它的生命是延續的、是靈動的。

故宮於他,還有一個情結。他記得兒時和小夥伴一起登上景山看到的情景,四下望去,四合院成片成片的灰色屋頂,烘托著故宮紅牆金瓦的古建築群,年幼的他心潮澎湃。

如今,在故宮閉館的時候,當他一個人走在故宮裡時,他對這周圍一切的生命,有了更加透徹的瞭解,“你要呵護它,尊重它。每一塊瓦、每一塊磚,都是歷年的積澱,就像樹木有年輪一樣,每一座建築都有年輪。”

單霽翔不知道自己能再當幾年“看門人”。不過,對他來說,“每天早晨起來都是新的一天,都是充滿希望的一天。”

而他心中真正的博物館該是什麼樣子?他這樣說:“感染每一位來訪者的心靈,成為長存於世的經典,實現博物館建築回歸文化理想、回歸歷史責任、回歸永恆價值、回歸本質特徵。”

多年前單老口中的這句話,用來描述今日的故宮,怎可不謂是相得益彰?

日出日落、四季更迭,故宮永遠像位神秘佳人,不動聲色地只是站在那裡,卻早已滌蕩了每個來訪者的內心。

紅色磚牆、文物珍藏,故宮以它的內在和外在美,震撼了每個中國人,甚至連外國人也為之讚歎,成為長存於世的經典。

春天又來了,故宮的春色依舊美麗盎然:

春夏秋冬,日出黃昏。故宮各有不同的景致,不同的情趣。

今天,這座瑰麗輝煌的宮殿,正在一點一點褪去神秘的面紗,用美麗、莊嚴和博大的文化滋養著我們的心靈。

這一切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單霽翔院長。他自稱故宮博物院“看門人”,他說自己的職責就是:看護好故宮的文物珍品,看護好故宮的古建築群,看護好故宮世界文化遺產……

4年來,系統介紹故宮的演講,他至少講了700多場,每次長達3個多小時。有時候一天就要講兩三場。但他從來不覺疲倦,他還想讓更多人對故宮瞭解更多!

單霽翔說,當朝霞滿天的時候,當日落西山的時候,當月亮升起的時候,望著故宮,他心底就漫出一種靜靜守護故宮的幸福。

為了“把壯美的故宮交給下一代人”的質樸理想,再苦再累都值得。

來源 | 商務範(bfaner)人民網(people_rmw)益美傳媒(YeeMedia)全球極客(qqgeek)

經過細緻的實地考察,單霽翔才敢因地制宜,提出對故宮最為有利的修繕和改進措施。

十年前去故宮 VS 現在去故宮,人們會發現許多變化——環境乾淨了,可以休息的座椅多了,孤品奇珍的文物展也多了……

2013年,單霽翔上任5個月,故宮開始全面禁煙、收繳火種,不讓一個打火機進入故宮。不僅如此,他還下了規定:一片垃圾落地後,2分鐘內,必須有人清掃掉。光2013年一年,他親手撿起的煙頭就有1000多個!

他清理宮牆之內的私家車!故宮有1500多名工作人員,每天800多輛私家車停在宮牆內,通通停到外面去!他自己的車也不例外!這下子秘書都急了:故宮辣麼大!從南到北跑開會,您能跑得動?單院長認真想了想,問:用電動車如何?

2013年4月,法國總統奧朗德參觀故宮,按照要求把車停在了午門外,步行參觀。從此以後,所有國賓再無例外。

2013年10月,印度總理辛格參觀故宮,因為他年事已高,有關部門希望破例一次。單霽翔不准,最後選了折衷方案,在午門前下車,換乘電瓶車參觀。

李克強總理陪同辛格遊覽故宮

從前,故宮裡供遊客休息的座椅不足,只能坐在石頭上、屋簷下、御花園的欄杆上。但“讓觀眾更體面、有尊嚴地參觀故宮”,是單老時常掛在嘴邊的話。於是,3500塊錢一把的實木座椅,一做就做了1400把!

董卿形容這位63歲的院長:“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

2015年9月,故宮博物院九十華誕系列展覽之“石渠寶笈特展”開幕後,遊客們為親眼目睹《清明上河圖》的真容,爭相排隊觀展,最長排隊時間甚至超過6小時。

但通常情況下,故宮5點半就關門了,如果到時間還沒排到,很多人一天的隊就等於白排了。展覽期間,單霽翔有次去看遊客時,有人問他“幾點關門”,他說“最後一個觀眾走了我們才關門”。結果,那天晚上8點,他再去看時,真的還有很多人在排隊。

他問遊客“累不累?”他們說:“累也要堅持,都排一天了。但是渴了,沒有地方賣水了”。於是,他就帶著人燒了2千杯茶,親自送給遊客。到了12點,遊客說餓了,他就趕快拿了800盒速食麵分發下去。就這樣,一直堅守到夜裡4點。最後一個觀眾走出去時天都快亮了,而故宮門前的隊又開始排了起來。

這樣的院長,大家有沒有被他圈粉?但單霽翔從來都不在乎這些,每每事必躬親。用親眼的觀望、親手的丈量、親力親為的行動默默做著這一切,難怪他從不願說自己是院長,而總是自稱“故宮博物院的看門人”。

他是最懂故宮的人

故宮,在單霽翔看來也是一個有生命的空間,它的環境,它的植物,都是一個不斷地發展的歷程。而這個歷程的生命力延展,則在於注入現世最新鮮的血液。如何將傳統融于創新?這不僅需要魄力,更需要想像力。

單霽翔也知道:要讓故宮“活”起來,就要讓故宮更親近年輕人,這樣才能放心地把故宮的傳統文化留給年輕人,留給未來。

所以,在“院長大人”的支持下,故宮有了各種腦洞大開的文創產品,這種“萌萌噠”文化,讓高大上的故宮一下子接上了地氣!

於是我們看到皇上和皇后史無前例地被黑了……

最讓單老感到自豪的,就是遊客的認可。有一次,他在故宮溜達時,聽到有遊客說:“以前總覺得紫禁城裡的皇上,是正襟危坐的。現在才發現,原來‘朕也可以萌萌噠!’”

在他的努力下,故宮已打破之前那個象徵帝王威嚴的形象,變得更受百姓歡迎。原來我們的故宮,也可以這麼可愛、這麼萌……

你可能會好奇,一個院長而已,單霽翔何必又當“看門人”、又當匠人?但他用經歷告訴所有人:他是最懂故宮的人。

其實,早在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前,單老就已和故宮結下了不解之緣。

這個從小在北京四合院裡長大的男孩,對於四合院的格局情有獨鍾。而在他心中,故宮就像一個放大了的四合院,更像是一個放大了的家。

“一千二百座建築,非常有序地排列開來,九千多間房屋,呈現出不同的文化景觀。當你遊走在故宮裡,會感受到春夏秋冬,每一天的早中晚都有不同的景色。”

和我們遊覽故宮時,看到的歷史建築物不同,在單老眼中,故宮是一個鮮活跳動著的生命體,它的生命是延續的、是靈動的。

故宮於他,還有一個情結。他記得兒時和小夥伴一起登上景山看到的情景,四下望去,四合院成片成片的灰色屋頂,烘托著故宮紅牆金瓦的古建築群,年幼的他心潮澎湃。

如今,在故宮閉館的時候,當他一個人走在故宮裡時,他對這周圍一切的生命,有了更加透徹的瞭解,“你要呵護它,尊重它。每一塊瓦、每一塊磚,都是歷年的積澱,就像樹木有年輪一樣,每一座建築都有年輪。”

單霽翔不知道自己能再當幾年“看門人”。不過,對他來說,“每天早晨起來都是新的一天,都是充滿希望的一天。”

而他心中真正的博物館該是什麼樣子?他這樣說:“感染每一位來訪者的心靈,成為長存於世的經典,實現博物館建築回歸文化理想、回歸歷史責任、回歸永恆價值、回歸本質特徵。”

多年前單老口中的這句話,用來描述今日的故宮,怎可不謂是相得益彰?

日出日落、四季更迭,故宮永遠像位神秘佳人,不動聲色地只是站在那裡,卻早已滌蕩了每個來訪者的內心。

紅色磚牆、文物珍藏,故宮以它的內在和外在美,震撼了每個中國人,甚至連外國人也為之讚歎,成為長存於世的經典。

春天又來了,故宮的春色依舊美麗盎然:

春夏秋冬,日出黃昏。故宮各有不同的景致,不同的情趣。

今天,這座瑰麗輝煌的宮殿,正在一點一點褪去神秘的面紗,用美麗、莊嚴和博大的文化滋養著我們的心靈。

這一切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單霽翔院長。他自稱故宮博物院“看門人”,他說自己的職責就是:看護好故宮的文物珍品,看護好故宮的古建築群,看護好故宮世界文化遺產……

4年來,系統介紹故宮的演講,他至少講了700多場,每次長達3個多小時。有時候一天就要講兩三場。但他從來不覺疲倦,他還想讓更多人對故宮瞭解更多!

單霽翔說,當朝霞滿天的時候,當日落西山的時候,當月亮升起的時候,望著故宮,他心底就漫出一種靜靜守護故宮的幸福。

為了“把壯美的故宮交給下一代人”的質樸理想,再苦再累都值得。

來源 | 商務範(bfaner)人民網(people_rmw)益美傳媒(YeeMedia)全球極客(qqgeek)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