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微眼看張垣 電信運營商“喜新”別“厭舊”

手機、寬頻合約到期, 消費者往往會選擇續約, 但在續約時常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 運營商推出了性價比更高的套餐合約, 卻只面向新用戶辦理。 相比之下, 老用戶的可選套餐卻不多, 資費也不及新套餐合適, 想要辦理新套餐, 只能再開新卡, 又會造成諸多不便。 如此種種, 新用戶受益, 卻讓不少老用戶心生不滿。

電信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的背景下, 運營商的優惠政策只面向新使用者, 一方面可以開發客戶資源, 另一方面也可以將競爭對手的老用戶吸引成為新用戶, 擴大自己的在網用戶量, 從而進一步提升利潤,

增強競爭力。 作為一種競爭手段, 這種行銷方式本無可厚非, 但卻在無形中損害了老用戶的利益。

雖然現在換個運營商換個手機號碼很容易, 卻少有人這麼做, 一是各種銀行、網站、社交軟體等帳戶都是通過手機號碼綁定, 更改起來比較繁瑣;二是在移動社交成為主流的當下, 個人通信號碼的單一穩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著個人信用的高低, 經常換號碼也會給人際往來造成不便。 如此, 消費者更換運營商的可能性不高, 運營商對老用戶的行銷積極性也就大打折扣。 此外, 允許老用戶享受更有性價比的套餐, 無疑是“自損收入”, 從經營層面講, 運營商自然會“趨利避害”。

按照經濟學上的“規模效益”與“邊際成本”理論,

市場規模越大、消費能力越強, 理當服務成本越小、服務水準越高。 但在趨於壟斷的國內電信市場, 運營商為了多賺取利潤, 採取新老用戶區別對待的做法委實不妥。 要知道, 新用戶總有成為老用戶的一天, 用戶在幾家運營商之間兜來轉去, 只會造成用戶忠誠度和運營商口碑的下降。 更何況,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崛起, 來自虛擬運營商的競爭壓力也逐漸凸顯出來。 如何通過不斷地優化服務來留住客戶, 才是運營商該有的思考。

不久前, 國內三大運營商宣佈從今年10月1日起全面取消國內長途漫遊費, 無論是政策倒逼還是行銷調整, “提速降費”取得實效是廣大消費者樂意見到的。 有了好的開端, 就希望運營商能在提升客戶服務方面加大力度,

採取適當的行銷策略, 兼顧新老用戶的權益, 更要在信號覆蓋、互聯網接入速度、資費優化、客服接待能力等方面進行質的提升, 既讓新用戶“樂意在”, 也讓老用戶“樂意留”。 (王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