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德州撲克職業選手提出MTT中的5大誤區

如今的社會, 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強大的理論, 許多人把自己的看法奉為絕對的真理, 這在撲克桌上尤其常見。

撲克這種遊戲中只有大約1%的玩家能賺到錢,

然而在剩下99%的玩家中, 依然有不少人覺得自己挺厲害, 只是運氣不好。

天哪, 這些“運氣不好”的人都覺得自己已經把遊戲掌握了呢。

在現場牌桌上, 聽到各種各樣詭異的迷思和那些一經證明就知道是錯的真理真叫人坐立難安。 以下五個是我總結的最讓人心累的5大MTT誤區:

MTT誤區1:激進的打法需要有大籌碼作為加持

有些玩家認為, 你需要有大籌碼才能有效向對手施壓。 同樣, 桌上最大的籌碼通常被人當做“桌上的老大哥”, 其他籌碼少的人都會自動讓他掌權, 這簡直就是狗屁。

首先, 撲克中的每手牌都是一場獨立的挑戰, 撲克並不是足球, 你要提前制定好在球場執行的比賽方案。

你會拿到兩張牌,

然後用最好的能力來打這兩張牌, 往復迴圈, 周而復始。

在判斷一手牌最好的行動時, 你需要考慮大量因素。 是的, 其中一個肯定是你的籌碼量, 而且籌碼量其實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但是, 這就是人們搞錯的地方--這並不代表你就要有這種非黑即白的思想:大籌碼=激進, 短籌碼=緊。

在籌碼短的時候, 你有時需要打得極松, 事實上, 你經常應該如此!而當你是大籌碼時, 有時你打一手牌最好的方式反而就是打牌力。

例子1:比賽接近錢圈泡沫期了。 你右邊的大籌碼似乎每一手牌都在開池, 你的籌碼是15到20個大盲注, 你應該採取什麼策略呢?

1:每手牌都棄牌, 讓桌上的老大哥恣意欺人。

2:盡情攻擊他沒有節操的開池, 拿走底池的死錢。

例子2:WSOP主賽事的Day2。 你是大籌碼, 剛換到一張新桌, 你左邊的玩分別有Fedor Holz, Doug Polk和Phil Ivey, 他們的籌碼都比你少, 你該採取什麼打法?

1:充當老大哥, 用任意兩張牌攻擊他們的盲注

2:試著打穩一點, 避免讓自己在面對更優的玩家時陷入困境

在這兩個例子中, 第二個選擇都好的多。

當你是大籌碼時, 有時你是不是應該對其他人窮追猛打?當然。 但是你的遊戲計畫必須取決於你面臨的對手和遇到的情況。

如果對手任你隨意妄為, 那麼你不去當老大哥就是在犯罪了。 但是, 不要刻意強求也不要被別人強求。 正如威廉·埃内斯特·亨利所說:"我是我命運的主人, 我是我靈魂的舵手"。

確保控制你命運的是你自己, 而不是在每個底池都加注的傢伙。

MTT誤區2:我的短籌碼迫使我套池了

最近我在澳大利亞第一場現場快速錦標賽打進決賽桌。 桌上唯位打得還算過得去的對手是當地一位女士, 她是緊凶型玩家。 然後發生了下面這手牌:

還剩7位玩家, 其中有3位的籌碼都不足4個大盲注了(包括我自己)。 平均籌碼是12個大盲注。 籌碼王幾乎擁有所有籌碼, 而且每手牌差不多都在打, 他在槍口位開池加注三倍的盲注。 這位女士的回應是用55在槍口+2位全下了10個大盲注的籌碼。 最後令我高興的是, 她在跟AK的跑馬中失敗, 在第7名出局了。

如果我是她的話, 我會毫不猶豫地棄掉哪怕是99, 而她只是像遇到冤家牌一樣聳了一下肩膀, 然後說, “我只有10個大盲注, 拿到了對子, 當然要搏一搏了。

桌上其他人都點頭附和, 而我在內心竊笑。 她這手牌開始時, 她的籌碼排在第二還是第三名, 幾乎可以保證拿到更好名次的。 她唯一要做的就是打緊一點, 讓其他人先出局。 但她沒有, 而是決定遵循一條原本並不存在的指南, 那就是在籌碼足夠短時必須用對子全下。

對於錦標賽中的全下/棄牌打法, 我向你擔保:沒有人規定因為你籌碼很短就必須做什麼事。

在有些情況下, 在拿著72o時全下10個大盲注都是對的, 在其他情況下, 有10個大盲注的籌碼都要棄掉77這麼強的牌。 這兩個例子很極端, 但這些情況確實存在。

從宏觀的總結來看, 當你是短籌碼(比如籌碼少於15個大盲注), 而且沒有超強牌時, 你在往底池全下籌碼之前需要滿足以下其中一個條件:

1:棄牌贏率

2:底池有很多死錢

下面我用一個例子來解釋一下第2個條件:

錦標賽進行到中間階段,Hero的籌碼有10個大盲注,他在大盲位拿到5s-5d。

中間位置加注到2BB,HJ位元跟注,按鈕位元跟注。小盲位棄牌,主人公該怎麼辦?

這個時候,你幾乎每次全下都會有人跟注,而且通常都會跟人拋硬幣。但是底池的死錢數目給了你全下的理由,因為你有機會在贏率大約是50%的情況下籌碼翻三倍。

如果第一個加注小於2BB的話,或如果沒有其他人跟進來的話,用55全下就沒那麼有吸引力了。

如果我是澳大利亞那位女士的話,我更願意在盲注對戰時用72o全下,對抗她左邊的大緊人,因為他在ICM的壓力下快窒息了,而不會去對籌碼王全下55。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開池玩家的範圍有多松,她面對這個範圍時只能是拋硬幣。因此,用55全下就是純粹的ICM式自殺。她本可以在後面對其他玩家全下,拿走很多底注和盲注,在風險不那麼大的情況下增加自己的籌碼。

MTT誤區3:你必須每手牌都是沖著冠軍來打

這是我不能忍受的一條。你經常會聽到玩家這樣說,尤其是在現場錦標賽的前中期階段剛剛累積到籌碼的玩家。

這些人建立了巨額的籌碼,然後不計代價地決定拿下一些非常不靠譜的底池,結果把籌碼敗掉了,他們的解釋是什麼呢?

“我必須為了冠軍而努力的打。”其實有一句撲克俗語很適合用來反駁這句話:“你沒辦法在第一天就贏一場撲克錦標賽,卻有可能會輸掉。”

是的!你不可能在Day1就贏一場WSOP錦標賽,終結每一位玩家並不是你的任務,你又不是施瓦辛格。

你的任務是打堅實和根基牢靠的撲克,在資訊閃現時抓住對手的破綻做出調整。有時你必須打得超級激進,但這並不是因為你要為了冠軍而打牌。

有一個簡單的邏輯可以打破這個“每一手牌都沖著冠軍來打”的策略:

假設你正在打一場買入是$1,000的1,000人的錦標賽,起始籌碼是10,000。這天Day1的比賽進入了尾聲,這手牌你在河牌,沒有中同花聽牌。

底池有籌碼30,000,你還剩30,000籌碼。你相當確定對手手裡有某種成牌,你是否應該全下取決於很多因素,但“我要為了冠軍而打”並不是其中之一。

請思考:錦標賽中總共有1,000萬籌碼,因此決賽桌的平均籌碼稍微高於1,000,000。盲注可能大約是20,000/40,000。

你面前這個30,000的底池還不足決賽桌的一個大盲注的數目。

你根本沒必要為了贏得錦標賽而拿下這個底池。但如果對手跟注,你輸掉了,你絕對是贏不了這場錦標賽了。

但有時,“為了冠軍而打”是正確的策略。“為了冠軍而打”的心態在“冠軍”確實在能力範圍之內時會更可行。

在WSOP主賽事進行到最後兩桌時,冒一些風險,哪怕是大風險也是情有可原的。如果你能在決賽桌泡沫期拿到籌碼領先地位,就能從更少的籌碼那裡偷走盲注和底注繼續累積籌碼。如果有人在這時做了一些很大但不成功的詐唬,理由是“我是為了冠軍在打”,我可能會點頭認同(還得看他是什麼牌)。

同樣,有時你需要反抗籌碼王,避免被盲注耗光籌碼。

但是在可以爭奪的獎金很高的情況下,你通常需要極其謹慎;計算好的風險和自殺式行動之間的界限並不分明。真相有時是,你的任務就是在錦標賽獲得第二名或第三名(澳大利亞那位女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作為一名錦標賽玩家,你要學會接受多拿獎金這件事,就像你喜歡追逐罕見的冠軍一樣。你不可能贏完所有的冠軍,如何從大局出發處理事情才決定了你最終能有多成功。

MTT誤區4:在籌碼不到10個大盲注時不能平跟捍衛大盲位

自以為無所不知其實玩得很差的常規玩家們喜歡在短籌碼時用過分的方式捍衛大盲,從而為難別人。

你在大盲位用T9o這種牌平跟,在翻牌中了對子,全下,籌碼翻倍。他們會不情願地把籌碼推給你,用明顯諷刺的口氣說“打得不錯”。他們愛評價的大腦根本不理解你翻牌前為什麼這樣打。

有人好像認為如果你的籌碼低於某個具體的大盲注數目,你就絕不能平跟玩家的開池,而且這樣想的人還不少。許多人相信這句話是因為,1998年前後出版的撲克書籍是這麼寫的。醒醒吧,1998年寫的東西你還敢信?

現在,大部分開池加注的數目比1998年少多了。當你在大盲位面對最小加注開池時,你只需要有20%的原始贏率就能打了(大部分手牌面對大多數開池,至少會有30%的贏率)。

你可能會想,“但是我並不能實現所有的贏率,因為我要中很多翻牌才行呢。”這話沒錯。你不能實現所有的贏率,但你只需要實現一部分就足以用可玩的手牌來捍衛盲注了呀。

在沒位置時用短籌碼來實現贏率會更容易,因為可以操作的空間非常小了。請思考:CO位最小加注,你在大盲位還有6個大盲注的籌碼,拿著10h8h。你在翻牌後幾乎不會犯錯,只要中牌,你就會全下。如果翻牌是兩張低牌且沒有聽牌,你就過牌-棄牌,給自己省下籌碼。

但是,如果你有30個大盲注的籌碼,實現贏率就會更難一點了,因為對手在後面有位置,會在多條街給你施壓壓力。隨著籌碼變少,你打翻牌後會更加容易,實現贏率也更加容易。

MTT誤區5:在籌碼不到12個大盲注時不能加注-棄牌

這個遊戲叫做無限注德州撲克,沒有什麼是不能做的。

許多人認為12個大盲注的籌碼就進入了全下/棄牌的範疇,通常情況下是這樣的。當你的籌碼是12個大盲注時,加注然後棄牌是挺悲劇的;你本來可以直接全下,最大化你的棄牌贏率,從而實現手牌贏率的。

但這並不代表你在短籌碼時絕對不能加注/棄牌。如果你跳出框框,會發現機會到處都是。有一個例子就是線上快速錦標賽的收尾階段。在這些錦標賽中,每個人的籌碼到這個階段都差不多是10到15個大盲注。

有人在這個後期階段會打得戰戰兢兢。有些時候,不論你的加注是小還是全下,人們都會打相同的範圍。當你用更小的加注能實現相同的結果時,是沒有理由用全部的籌碼冒險的。

如果你從來不在籌碼低於12個大盲注時加注-棄牌,那就給自己定個目標:下次試著這麼做一次。不要全下,找一個機會來做更小的加注吧,相信我,機會無處不在!

我還認為,如今隨著計算軟體的流行,人們會過分去做很多開池-全下。用計算軟體你可以看到自己能用多寬的範圍來做沒有破綻的全下(通常比你想像中更寬)。當數學證明了你直接點擊全下就能盈利時,許多玩家往往不加思考就這麼做了......

但是這未必是最好的選擇。在很多情況下,最優的打法其實是用全下可以盈利,以及全下不能盈利的手牌來加注-棄牌,這取決於你的對手和錦標賽的具體細節。

我還會建議你記錄下有能力用淺籌碼加注-棄牌的玩家;其實這是我個人最愛做的筆記。當我看到有人在按鈕位元用12個大盲注的籌碼加注-棄牌時,我會馬上寫下來,因為下次我會就知道他可能根本就沒牌,我可以用非常寬的範圍來對他3bet全下。

有些玩家在淺籌碼時,從來只用超強牌做很小的加注,記錄這點也很重要。很多傻乎乎的常規玩家在籌碼是10個大盲注時只會用KK或AA做最小加注,其他所有牌都是全下或棄牌。記錄這點極有價值,這不僅是因為我們可以在將來避免掉進他們明顯的陷阱裡面,還因為這代表他們真正的全下範圍內其實並沒有最好的牌。

結語:相信這篇文章會顛覆許多書本上學到的觀點,大家見仁見智,靈活應用。學而不思則罔,大家有什麼其它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1:棄牌贏率

2:底池有很多死錢

下面我用一個例子來解釋一下第2個條件:

錦標賽進行到中間階段,Hero的籌碼有10個大盲注,他在大盲位拿到5s-5d。

中間位置加注到2BB,HJ位元跟注,按鈕位元跟注。小盲位棄牌,主人公該怎麼辦?

這個時候,你幾乎每次全下都會有人跟注,而且通常都會跟人拋硬幣。但是底池的死錢數目給了你全下的理由,因為你有機會在贏率大約是50%的情況下籌碼翻三倍。

如果第一個加注小於2BB的話,或如果沒有其他人跟進來的話,用55全下就沒那麼有吸引力了。

如果我是澳大利亞那位女士的話,我更願意在盲注對戰時用72o全下,對抗她左邊的大緊人,因為他在ICM的壓力下快窒息了,而不會去對籌碼王全下55。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開池玩家的範圍有多松,她面對這個範圍時只能是拋硬幣。因此,用55全下就是純粹的ICM式自殺。她本可以在後面對其他玩家全下,拿走很多底注和盲注,在風險不那麼大的情況下增加自己的籌碼。

MTT誤區3:你必須每手牌都是沖著冠軍來打

這是我不能忍受的一條。你經常會聽到玩家這樣說,尤其是在現場錦標賽的前中期階段剛剛累積到籌碼的玩家。

這些人建立了巨額的籌碼,然後不計代價地決定拿下一些非常不靠譜的底池,結果把籌碼敗掉了,他們的解釋是什麼呢?

“我必須為了冠軍而努力的打。”其實有一句撲克俗語很適合用來反駁這句話:“你沒辦法在第一天就贏一場撲克錦標賽,卻有可能會輸掉。”

是的!你不可能在Day1就贏一場WSOP錦標賽,終結每一位玩家並不是你的任務,你又不是施瓦辛格。

你的任務是打堅實和根基牢靠的撲克,在資訊閃現時抓住對手的破綻做出調整。有時你必須打得超級激進,但這並不是因為你要為了冠軍而打牌。

有一個簡單的邏輯可以打破這個“每一手牌都沖著冠軍來打”的策略:

假設你正在打一場買入是$1,000的1,000人的錦標賽,起始籌碼是10,000。這天Day1的比賽進入了尾聲,這手牌你在河牌,沒有中同花聽牌。

底池有籌碼30,000,你還剩30,000籌碼。你相當確定對手手裡有某種成牌,你是否應該全下取決於很多因素,但“我要為了冠軍而打”並不是其中之一。

請思考:錦標賽中總共有1,000萬籌碼,因此決賽桌的平均籌碼稍微高於1,000,000。盲注可能大約是20,000/40,000。

你面前這個30,000的底池還不足決賽桌的一個大盲注的數目。

你根本沒必要為了贏得錦標賽而拿下這個底池。但如果對手跟注,你輸掉了,你絕對是贏不了這場錦標賽了。

但有時,“為了冠軍而打”是正確的策略。“為了冠軍而打”的心態在“冠軍”確實在能力範圍之內時會更可行。

在WSOP主賽事進行到最後兩桌時,冒一些風險,哪怕是大風險也是情有可原的。如果你能在決賽桌泡沫期拿到籌碼領先地位,就能從更少的籌碼那裡偷走盲注和底注繼續累積籌碼。如果有人在這時做了一些很大但不成功的詐唬,理由是“我是為了冠軍在打”,我可能會點頭認同(還得看他是什麼牌)。

同樣,有時你需要反抗籌碼王,避免被盲注耗光籌碼。

但是在可以爭奪的獎金很高的情況下,你通常需要極其謹慎;計算好的風險和自殺式行動之間的界限並不分明。真相有時是,你的任務就是在錦標賽獲得第二名或第三名(澳大利亞那位女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作為一名錦標賽玩家,你要學會接受多拿獎金這件事,就像你喜歡追逐罕見的冠軍一樣。你不可能贏完所有的冠軍,如何從大局出發處理事情才決定了你最終能有多成功。

MTT誤區4:在籌碼不到10個大盲注時不能平跟捍衛大盲位

自以為無所不知其實玩得很差的常規玩家們喜歡在短籌碼時用過分的方式捍衛大盲,從而為難別人。

你在大盲位用T9o這種牌平跟,在翻牌中了對子,全下,籌碼翻倍。他們會不情願地把籌碼推給你,用明顯諷刺的口氣說“打得不錯”。他們愛評價的大腦根本不理解你翻牌前為什麼這樣打。

有人好像認為如果你的籌碼低於某個具體的大盲注數目,你就絕不能平跟玩家的開池,而且這樣想的人還不少。許多人相信這句話是因為,1998年前後出版的撲克書籍是這麼寫的。醒醒吧,1998年寫的東西你還敢信?

現在,大部分開池加注的數目比1998年少多了。當你在大盲位面對最小加注開池時,你只需要有20%的原始贏率就能打了(大部分手牌面對大多數開池,至少會有30%的贏率)。

你可能會想,“但是我並不能實現所有的贏率,因為我要中很多翻牌才行呢。”這話沒錯。你不能實現所有的贏率,但你只需要實現一部分就足以用可玩的手牌來捍衛盲注了呀。

在沒位置時用短籌碼來實現贏率會更容易,因為可以操作的空間非常小了。請思考:CO位最小加注,你在大盲位還有6個大盲注的籌碼,拿著10h8h。你在翻牌後幾乎不會犯錯,只要中牌,你就會全下。如果翻牌是兩張低牌且沒有聽牌,你就過牌-棄牌,給自己省下籌碼。

但是,如果你有30個大盲注的籌碼,實現贏率就會更難一點了,因為對手在後面有位置,會在多條街給你施壓壓力。隨著籌碼變少,你打翻牌後會更加容易,實現贏率也更加容易。

MTT誤區5:在籌碼不到12個大盲注時不能加注-棄牌

這個遊戲叫做無限注德州撲克,沒有什麼是不能做的。

許多人認為12個大盲注的籌碼就進入了全下/棄牌的範疇,通常情況下是這樣的。當你的籌碼是12個大盲注時,加注然後棄牌是挺悲劇的;你本來可以直接全下,最大化你的棄牌贏率,從而實現手牌贏率的。

但這並不代表你在短籌碼時絕對不能加注/棄牌。如果你跳出框框,會發現機會到處都是。有一個例子就是線上快速錦標賽的收尾階段。在這些錦標賽中,每個人的籌碼到這個階段都差不多是10到15個大盲注。

有人在這個後期階段會打得戰戰兢兢。有些時候,不論你的加注是小還是全下,人們都會打相同的範圍。當你用更小的加注能實現相同的結果時,是沒有理由用全部的籌碼冒險的。

如果你從來不在籌碼低於12個大盲注時加注-棄牌,那就給自己定個目標:下次試著這麼做一次。不要全下,找一個機會來做更小的加注吧,相信我,機會無處不在!

我還認為,如今隨著計算軟體的流行,人們會過分去做很多開池-全下。用計算軟體你可以看到自己能用多寬的範圍來做沒有破綻的全下(通常比你想像中更寬)。當數學證明了你直接點擊全下就能盈利時,許多玩家往往不加思考就這麼做了......

但是這未必是最好的選擇。在很多情況下,最優的打法其實是用全下可以盈利,以及全下不能盈利的手牌來加注-棄牌,這取決於你的對手和錦標賽的具體細節。

我還會建議你記錄下有能力用淺籌碼加注-棄牌的玩家;其實這是我個人最愛做的筆記。當我看到有人在按鈕位元用12個大盲注的籌碼加注-棄牌時,我會馬上寫下來,因為下次我會就知道他可能根本就沒牌,我可以用非常寬的範圍來對他3bet全下。

有些玩家在淺籌碼時,從來只用超強牌做很小的加注,記錄這點也很重要。很多傻乎乎的常規玩家在籌碼是10個大盲注時只會用KK或AA做最小加注,其他所有牌都是全下或棄牌。記錄這點極有價值,這不僅是因為我們可以在將來避免掉進他們明顯的陷阱裡面,還因為這代表他們真正的全下範圍內其實並沒有最好的牌。

結語:相信這篇文章會顛覆許多書本上學到的觀點,大家見仁見智,靈活應用。學而不思則罔,大家有什麼其它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