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反輻射導彈在現代戰爭中有什麼作用,為什麼美軍始終離不開它?

外媒報導, 美國軌道ATK公司近日向美國海軍交付了500枚“先進反輻射制導導彈”。 該導彈是一種超聲速反輻射導彈, 能夠摧毀敵方防空雷達設施。 如果說雷達是“盾”, 這世上一定還有一種專門用來與“盾”針鋒相對的“矛”, 那就是反輻射導彈。 其實, 反輻射武器家族的佼佼者當屬“哈姆”反輻射導彈, 除裝備各種美制戰機外, 還廣泛出口英國、德國、義大利、希臘、韓國和土耳其等國。

早在1972年, 針對當時由普通導彈“轉行”而來的反輻射武器存在的諸多不足, 美國空軍和海軍動起了研製全新反輻射導彈的心思。 此次開啟的“高速反輻射導彈”研製計畫的最終成果,

就是編號為AGM-88的“哈姆”反輻射導彈。 根據英文縮寫音譯而來的“哈姆”導彈自1978年開始飛行試驗, 到1980年11月基本型AGM-88A開始投入小批量生產, 1983年5月正式服役, 研發生產起來也是馬不停蹄。 到1993年“哈姆”導彈早期型停產時, 美軍共生產了19400枚反輻射導彈, 1999年AGM-88C停產時共生產了21300枚, 平均單價約28萬美元。 正是這些經過不斷升級改進的“哈姆”導彈, 終成美軍打贏以電磁對抗為突出特點的現代戰爭的“殺手鐧”武器。 1991年海灣戰爭時期, 美軍先後發射數千枚“哈姆”反輻射導彈用於壓制並摧毀伊拉克幾乎所有的地面防空系統雷達, 為多國部隊奪取伊拉克上空的制空權屢建奇功。 在此後的“沙漠之狐”“聯盟力量”等軍事行動中,
也多次見到反輻射導彈“怒懟”雷達的身影。 不知何時, “哈姆”早已成了“雷達殺手”的代名詞, 令地面雷達站一聽就不寒而慄。

反輻射導彈又名反雷達導彈, 主要依靠被動雷達導引頭捕捉和跟蹤目標, 引導彈體飛向目標並開展攻擊。 說白了就是,

只要雷達開機有了電磁輻射信號作為指引, 反輻射導彈就能聞著雷達的“氣息”緊追上去與雷達系統來個“親密接觸”。 當然, 在“矛盾之鬥”中嶄露頭角的“哈姆”系列反輻射導彈, 目標探測和攻擊方式上也是頗動了一番腦筋的。 “哈姆”系列反輻射導彈的攻擊方式包括自衛、預置和“隨遇即打”三種模式。 其中自衛和預置模式屬於“發射後鎖定”方式, “隨遇即打”則不然, 在開始攻擊的過程中專挑威脅最大的雷達信號源去打。 同時, “哈姆”導彈的最大射程低空約25公里、高空約80公里, 最大飛行速度可達2.9馬赫, 全彈重約366公斤。 “哈姆”導彈採用了“鴨”式氣動佈局, 導彈“從頭到腳”依次為導引頭艙、戰鬥部艙、飛行控制艙與發動機艙。 “哈姆”導彈的導引頭為寬頻帶被動雷達導引頭,
固定式的天線陣列足以覆蓋大多數防空雷達的工作頻段, 數文書處理機甚至還有二次程式設計能力。

目前, 除基本型的AGM-88A外, “哈姆”系列導彈自投產後就不斷改進升級。 第三批次的AGM-88B重點對制導系統的數文書處理機軟體進行了改進升級, 不僅可在地面預程式設計或重程式設計, 甚至還能在載機飛行過程中進行重程式設計, 這樣就實現了戰區雷達目標信號的隨時匹配、跟蹤和摧毀。 此後, AGM-88C重點提升了制導精度、導引頭覆蓋頻段、抗干擾能力和破壞能力。 被稱為“精確導航更新”計畫的AGM-88D主要加裝了GPS/INS制導裝置, 可大幅度提高“哈姆”導彈的使用靈活性, 縱使地面雷達採取關機或其他欺騙措施,

“哈姆”導彈也能依靠GPS/INS制導飛向預定目標。

現代戰場上, 以干擾、壓制和摧毀敵方雷達為重要作戰內容的電子戰已變得尤為重要。 一味地干擾電子設備並不能造成永久性的破壞, 而且對己方的電子設備帶來的“副作用”很強, 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上反輻射武器對雷達系統來個“硬殺傷”。 儘管美國對台軍售捨不得拿出它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但反輻射導彈向第四代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原本作為第7批次的“哈姆”系列反輻射導彈,很有可能融入“先進反輻射制導導彈”(AARGM)計畫中,將進一步提升多元化發展模式。

當然,“哈姆”系列反輻射導彈也不是完美無缺。除明顯的單價太高之外,“哈姆”系列導彈主要依靠被動雷達導引頭,通常只能炸毀雷達天線和波導管,想一舉摧毀整個雷達系統就需要在攻擊數量和戰術戰法上另闢蹊徑。同時,一旦敵方雷達突然關機,“哈姆”導彈很有可能變成“睜眼瞎”而找不到應該摧毀的目標。因此,在“聯盟力量”行動中就出現了100枚“哈姆”導彈未能摧毀一個地面雷達,一枚英國“阿拉姆”導彈就輕鬆摧毀的戰例。這是因為“阿拉姆”反輻射導彈可在投射後打開自帶降落傘,在空中先等待敵方雷達開機後再行攻擊。

未來,“哈姆”系列反輻射導彈的改進升級依舊在路上。目前美國借助“先進反輻射制導導彈”和“更高速反輻射導彈”兩項計畫大幅度提升“哈姆”導彈作戰性能並提供技術儲備。具有高度優先地位的“先進反輻射制導導彈”計畫採用“哈姆”導彈彈體,以 GPS/INS模式進行中段制導,末段則採用由毫米波主動雷達和進一步改進的寬頻帶被動雷達組成的雙模導引頭,甚至還具有“自動目標識別”能力。通過“先進反輻射制導導彈”計畫的升級,反輻射導彈的抗關機能力和打擊精度將得到巨大提升,對導彈發射車、敵方指揮中心等本身沒有明顯輻射源的目標也開始有了“手術刀式”清除的能力。

儘管美國對台軍售捨不得拿出它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但反輻射導彈向第四代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原本作為第7批次的“哈姆”系列反輻射導彈,很有可能融入“先進反輻射制導導彈”(AARGM)計畫中,將進一步提升多元化發展模式。

當然,“哈姆”系列反輻射導彈也不是完美無缺。除明顯的單價太高之外,“哈姆”系列導彈主要依靠被動雷達導引頭,通常只能炸毀雷達天線和波導管,想一舉摧毀整個雷達系統就需要在攻擊數量和戰術戰法上另闢蹊徑。同時,一旦敵方雷達突然關機,“哈姆”導彈很有可能變成“睜眼瞎”而找不到應該摧毀的目標。因此,在“聯盟力量”行動中就出現了100枚“哈姆”導彈未能摧毀一個地面雷達,一枚英國“阿拉姆”導彈就輕鬆摧毀的戰例。這是因為“阿拉姆”反輻射導彈可在投射後打開自帶降落傘,在空中先等待敵方雷達開機後再行攻擊。

未來,“哈姆”系列反輻射導彈的改進升級依舊在路上。目前美國借助“先進反輻射制導導彈”和“更高速反輻射導彈”兩項計畫大幅度提升“哈姆”導彈作戰性能並提供技術儲備。具有高度優先地位的“先進反輻射制導導彈”計畫採用“哈姆”導彈彈體,以 GPS/INS模式進行中段制導,末段則採用由毫米波主動雷達和進一步改進的寬頻帶被動雷達組成的雙模導引頭,甚至還具有“自動目標識別”能力。通過“先進反輻射制導導彈”計畫的升級,反輻射導彈的抗關機能力和打擊精度將得到巨大提升,對導彈發射車、敵方指揮中心等本身沒有明顯輻射源的目標也開始有了“手術刀式”清除的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