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肝硬化出血的風險評估、預防及治療最新觀點

作者丨lovelytong

來源丨醫學界消化頻道

肝硬化患者, 尤其是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可頻繁發生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 在過去, 廣泛認為肝硬化患者處於「自然抗凝」的低凝狀態, 凝血酶原時間(PT 值)是預測出血風險的有效指標, 2005 之前, 臨床上還習慣於通過輸注新鮮冷凍血漿(FFP)和凝血酶原複合物 (PCC) 使 PT 值縮短來預防出血。

然而, 一系列的臨床觀察性研究顯示 PT 值的延長與侵入性操作後出血的發生和持續時間相關性差, 且肝硬化患者不僅有出血表現, 在某些情況下還會發生高凝現象, 甚至發生血栓。 研究者在一系列實驗室研究基礎上,

提出肝病患者「止血再平衡」的概念, 學界對於肝硬化凝血障礙的認識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單純引起出血轉變為混合的有血栓形成傾向的複雜作用。

隨著這種認識的變化, 對於肝硬化出血風險的預測、預防及治療觀念也相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近期, Tripodi 博士等人在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雜誌發表綜述, 回顧了近十年來學術界對肝硬化凝血障礙認識的巨大變化, 並在此基礎上, 提出了對於肝硬化出血的風險評估、預防及治療的最新觀點。

肝硬化出血風險的評估

在過去, PT/INR 值被當做預測肝硬化出血風險的主要指標, 但是這項指標已被證實並不可靠, 血栓形成 / 凝血彈性描記法作為一項新出現的有前景檢測指標,

仍需進一步的臨床佇列研究來證實。 Tripodi 博士等人在論文中將各種與預測肝硬化出血風險相關的測試總結為表 1。

表1 評估出血風險的臨床實驗室檢測

檢測方法

最新觀點

凝血酶原時間和INR

對於出血風險的評估並不可靠

血小板計數

可靠, 但是沒有臨床資料證實(無準確閾值水準)

皮膚出血時間

不可靠

纖維蛋白原

保持其>120 mg/dl或150 mg/dl, 易於理解(纖維蛋白形成需要), 但是缺乏臨床資料

血栓形成/凝血彈性描記法

有前景, 需要進一步評估。 臨床醫生對於測試解釋需要學習過程

凝血酶生成試驗

非常有用的研究工具, 臨床使用很有前景但需要進一步評估

纖維蛋白溶解(測試纖溶亢進)

有前景, 但標準化和可靠的全球化檢測未廣泛使用,

需要進一步評估。

INR:國際標準化比率

肝硬化出血的預防及治療

目前, 對於肝硬化出血的預防和治療暫無大規模的循證醫學資料, 在獲取進一步的臨床試驗資料之前, 硬化出血的預防及治療可遵循 Tripodi 博士等人基於已有的臨床研究資料形成的專家觀點。 (表 2)

表2 肝硬化凝血障礙的預防和治療

臨床狀況

預防和治療措施

需要進行手術或者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血小板計數>50×109

不要預防性使用FFP、PCC或者血小板輸注, 如果 纖維蛋白原

需要進行手術或者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血小板計數<>

考慮血小板輸注治療

TPO激動劑治療可能會引起血栓風險, 新的

製劑正在臨床研究中

如果纖維蛋白原

有活動性出血的患者, 特別是危及生命的出血。

a考慮測量纖維蛋白原水準

考慮使用PCC治療。 不建議進行rFVIIa治療 如果 纖維蛋白原

以上所有的情況, 評估是否有腎衰竭和進行性感染的證據, 因為這兩者可以影響止血治療

如果出現腎衰竭或進行性感染, 對其進行治療

FFP, 新鮮冰凍血漿;PCC , 凝血酶原複合物; rFVIIa,重組啟動因數Ⅶ;TPO, 促血小板生成素

以上觀點基於專家共識, 未經臨床試驗的資料證實。

a

參考文獻:Armando T, et al.Changing Concepts of Cirrhotic Coagulopathy .Am J Gastroenterol 2017; 112:274–28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