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把內鏡檢查說給你聽……

醫術越高超, 越需要人性化地與患者接觸。

來源|圖書《良醫有道:成為好醫生的100個指路牌》

作者|西野德之(日)

“Oriented endoscopy(無痛內窺鏡檢查)。 ”

這不是學術上認可的正式名稱, 是我自己命名的。

沒有痛苦的內窺鏡檢查方法是, 在檢查前兩三分鐘內對患者進行說明(Orientation), 在檢查過程中要對患者進行引導(Navigation), 讓其放鬆。

對患者的說明如下:

吞內窺鏡是有訣竅的, 如果掌握好了, 絕對不會有痛苦。 掌握起來並不難, 我會把我自己接受胃鏡檢查時“如何吞咽最舒服”的訣竅, 原原本本地傳授給您。

秘訣是放鬆和心無旁騖。 就像道元禪師坐禪時說的 “只管打坐(什麼都不去想放空內心,

只是一門心思以坐禪來頓悟)”的心境一樣。 這個有點難吧?

但是, 如果能保持放鬆狀態並做到以下這些的話, 即使不用安眠藥也絕對感受不到痛苦。 不要有“不願意”啦“是被迫做的胃鏡”之類的想法, 要認識到這是“為了自己的健康”而自願接受的檢查。

一、姿勢保持俯臥;

二、眼睛睜開, 視線略朝下方, 看大約1米遠的地方;

三、讓唾液流下來, 因為內窺鏡在喉嚨的部位, 如果吞咽的話會導致唾液進入胸腔(氣管)而嗆著, 並且吞咽動作本身也會讓喉部疼痛;

四、最重要的是呼吸方法, 要以腹式呼吸慢慢地吸氣呼氣, 盡可能停頓5秒鐘再吐氣;

五、不要去想內窺鏡在喉嚨口。

反正都是要做檢查,

當然是舒服一點兒的好。 那就請您做到以上這些, 還有就是要請您相信我。

如果能做到這些的話, 一個嗝兒都不打檢查就結束了, 也不會流眼淚。 檢查過程中我會跟您講話, 但您不需要回答, 只要聽著就行了。 也不用點頭, 因為如果點頭頷首的話, 內窺鏡會弄疼喉嚨。

我在內窺鏡檢查中所使用的不是經口的, 而是經鼻的細經內窺鏡。 事實上, 內窺鏡檢查本身並不痛苦, 痛苦主要是由於接受檢查的患者過於緊張而導致的, 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你們的同屆生如果有對內窺鏡感興趣的, 請一定將我的內窺鏡檢查視頻介紹給他們, 絕對有參考價值。

“是老師平時做內窺鏡檢查的視頻吧?”

差不多吧。 給患者看也有參考價值,

我真的希望所有的內窺鏡醫生都能夠努力這樣去做。 因為有些醫生說了句“那麼開始吧”就立馬開始插入胃鏡了。 患者與其說是痛苦, 不如說是被嚇到了。 必須要給患者一點兒思想準備的時間。

第一次接受我胃鏡檢查的患者, 約有98%的人說“不痛苦”。 令我震驚的是, 大部分的患者以前在做胃鏡檢查時都沒有接受過檢查前的說明。

內窺鏡檢查不是光插入鏡頭, 進行觀察就算完事了吧?從患者在消化內科就診, 預約檢查開始, 內窺鏡檢查就已經開始了。 有些患者在檢查的前一天會緊張得睡不著。 因此, 醫生有必要考慮到患者的心理是否做好了準備。 這種檢查前的說明本就是非常理所應當的事情, 至今仍有很多醫療機構未能徹底實施,

這才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在大學裡, 我沒有見過像西野老師您這樣進行說明的老師, 您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為了提高患者的接受程度, 為了不給其造成心理陰影, 這些都是必須要做的。 以前認為胃鏡很痛苦的人, 我覺得他們有心理障礙。 而這個無痛內窺鏡檢查起到了一個解除心理障礙的作用。

其實, 這是受到了某件事的啟發(Inspire), 得益于我學生時代在東京迪士尼樂園的一段經歷。 你們有在一個名叫太空飛車的漆黑的空間裡, 坐過雲霄飛車嗎?

“當然坐過了!”

我很膽小, 不想乘坐, 但是有一次遇到了不得不坐的狀況。 有人說反正要坐不如坐最前排, 但座位順序是由機器定好的, 不能隨心所欲地坐。 然而, 當我排隊坐上前一排以後,

我發現前面沒有人了。

也就是說, 我還是坐在最前面了……

好可怕, 不過也沒有退路了。 被工作人員催促著向第一排走去, 突然從後面跑上來兩個男孩兒, 不管工作人員的制止, 坐到了第一排的位子上。 大概小學三四年級的樣子, 估計是有年卡的常客。 我坐在他倆後面的第二排, 牢牢地抓住橫杆, 腳頂住前面, 調整好了坐姿。

車子開動的時候, 前排的男孩開始了實況講解。

“上坡到頂後右拐, 然後左拐。 上坡, 這次直接下坡。 接著, 還是右拐、上坡, 立刻左拐……”

剛開始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 後來才知道他們在解說腦袋裡形成的立體路線。 令我驚訝的是, 聽到他們的解說以後, 我變得一點兒都不害怕了。

預料到將會發生的情況, 就能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將要右拐的時候把左腿伸直,就能保持身體的平衡。上坡下坡的時候,也因為有了心理準備不會覺得突然。做好心理準備以後,我變得沒那麼害怕了。

再說一個給我帶來啟示的事情,那是某個雜誌上的一篇報導。

攝影師筱山紀信負責為某女演員拍攝泳裝照,原定只拍攝比基尼照片的,但是受到他的影響,最後拍成了半裸照。

攝影師的專業技術不只是按下快門而已,而是要調動模特的情緒,或者說讓其放鬆,以引導出自然的表情和美。也就是說,正因為是筱山紀信,才能拍攝半裸照片,這就是專業技術。是誰也模仿不來的,只有這個人才能做到的技術。

在內窺鏡醫生中,有多少人有專業意識?沒有醫生把內窺鏡檢查看成例行工作(Routine work)嗎?

“不知道啊。”

我認為內窺鏡技術的本質,就是帶著專業意識去做檢查。告訴患者檢查的意義和訣竅,讓患者“自願地”接受檢查。內窺鏡檢查需要的不僅僅是插入和觀察的技術,帶著醫治患者內心的想法,為他們提供不痛苦的檢查,讓其安心地接受檢查,這一點很重要。

這裡,需要有無痛檢查的意識。

“原來如此,我明白了。”

有一次,我在醫學會議上,介紹了這個無痛內窺鏡檢查,有一位醫生的提問把我驚呆了。這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是某核心醫院的內窺鏡部長,在學會中很有名氣。

他問我:“你對所有的患者都做這樣的說明嗎?每次都花這麼多時間在這個事情上,不是很麻煩嗎?檢查過程中還要繼續跟患者講話,就沒法集中注意力檢查了吧?若是因此而疏漏了癌症症狀該怎麼辦呢?”

我被驚呆了,都不想回答他了。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醫生存在,病人才會害怕胃鏡吧。連這些都做不到,怎麼能稱為專業的內窺鏡醫生呢?

在這樣的醫療設施中實習的醫生,也會模仿這樣的指導醫生的做法吧?我認為內窺鏡醫生還是要對患者多一些體諒,要與之產生“共鳴(Empathy: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更加深入地理解對方的想法)”。

這個方法不僅適用於胃鏡檢查,也適用於腸鏡檢查。在門診中建議患者去做一下腸鏡檢查,很多患者會說“聽說這個檢查很痛苦”“我死也不願意做那種檢查”。但實際上你們也看到了,接受腸鏡檢查的患者沒人說痛苦吧?在患者周圍有一些不負責任的煽動者,他們散播消極言論(Negative campaign:譭謗、中傷),令世上到處充斥著這種不負責任的謠言。

比如,假設有一位罹患大腸癌的人,由於還沒有確診所以不能稱為患者。這個人聽說了這些謠言,不願接受檢查,兩年後轉移到了肝臟,並失去了生命。那個散播謠言的罪魁禍首,會對這位患者負責嗎?

怎麼可能!因此,聽到謠傳的人也要仔細想一想。謠言滿天飛,正確的言論卻無人問津。那麼,該怎麼做呢?你們有什麼辦法嗎?

“有辦法可行嗎?”

有。

世上散佈這種消極言論的人,一般從根本上就認為檢查是件“痛苦”的事,然後根據物件來向周圍散佈謠言。因此,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提供給患者不痛苦的檢查,讓那些人沒有立足之地。然後,讓那些感受到檢查不痛苦的患者,幫忙傳播“積極言論(Positive campaign)”。

然而,認為檢查不痛苦的患者一般不會去向周圍的人宣揚。最終,只有“腸鏡檢查很痛苦”這樣的謠言傳播開來。

要想辦法讓不覺得痛苦的人去傳播資訊。事實上,在我們檢查的患者中,也有因手術黏連而感到檢查痛苦的人。但這種情況100個中僅有一兩例而已。試想一下,如果接受檢查的所有患者能向與之人數相當的100個人講述檢查時的感受,那麼“腸鏡檢查很痛苦”這個傳言將會在100~200人中間傳播,而“腸鏡檢查不痛苦”會在9800~9900人之間傳播。這樣一來,你們覺得結果如何?

“原來如此,也就是說向98%的人傳遞了‘腸鏡檢查不痛苦’這個資訊是嗎?”

是啊。資訊會按照自然的比率傳播開去,這絕不是炒作。

以好的傳言驅逐壞的傳言!這是“格雷沙姆定律”的逆向思維。

“您說的不會是‘劣幣驅逐良幣’法則吧?”

就是這個。

“是您一貫的強行引用作風啊。”

我們只能診治上醫院來看病的患者。癌症患者如果早發現、早治療,還是很有可能治好的吧?因此,我們要去除患者的“腸鏡檢查很痛苦”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減輕他們上醫院就診的心理負擔,讓其輕鬆就診(Easy access)。去除障礙,我認為這也是醫療行為。

“是消滅癌症戰略嘛!”

That’s right!(正是這樣!)

“醫術越高超,越需要人性化地與患者接觸。”

——《醫生的規則425 醫生的心得文集》福井次矢譯(南江堂)

後記

前幾天,我受到了胃鏡檢查患者(50歲的女性)的斥責。在做了例行的無痛胃鏡檢查說明以後,在吸口中的痰和唾液的時候,出現了很強的咽反射。因為鏡頭還沒有通過喉部,所以先拔出內窺鏡,追加了麻藥。

您太緊張了,最好放鬆一些。我這麼一解釋,她反倒生氣了,對我說道:

“你現在跟我這麼說,我也不可能馬上做到啊!”

“我做過很多次檢查,從來沒人跟我說過!”

體檢的胃鏡檢查是自願的,我建議她如果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的話,可以延期進行。結果,這位患者同意接受並實施了檢查。

檢查過程中沒有出現一次打嗝兒現象,也沒有嗆到,咽反射也一次都沒發生。

我問她感覺怎麼樣啊?檢查難受嗎?她沒有回答。或者說,之前連珠炮般的斥責讓她不好意思回答。

她離開檢查室的時候,用很低的聲音說了句:

“謝謝您。”

如果她真的生氣,會直接離開。最後的道謝表明她坦率地認可了我的檢查。

追溯到檢查之前,我與這位患者進行第一次談話的時候,我問她以前做胃鏡痛苦嗎?

“哪有不痛苦的啊!”

對這種一上來就爆發負面情緒(Minus stroke)的患者,我們尤其要注意。內窺鏡檢查是會給患者造成心理上的影響的,不僅僅是患者,連有些醫生也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因為大多數患者都說這個檢查是痛苦的。

我們來解讀一下患者這個話的深層含義,迄今為止,為她檢查的內窺鏡醫生沒有仔細說明過吧?所以,她做的檢查才很痛苦吧?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她才會認為“做胃鏡當然痛苦了”。

想要解開被自己的價值觀所束縛的人的心結絕非易事。但是我想要改變患者對胃鏡的看法,想要去除他們對胃鏡的偏見。

“我們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事,但好像並非如此啊。”

人們的醫學常識還遠未達到最好。

“由我們來改變吧!”

哎呀,說得真好!

如何購買本書?

醫學界攜手東方出版社,為您推薦這本《良醫有道:成為好醫生的100個指路牌》,新書獨家首發,原價包郵,正版保證!

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本書:

此外,長按下方二維碼,可購買

《醫生的精進之路:從醫患溝通到臨床決策5本套裝》

就能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將要右拐的時候把左腿伸直,就能保持身體的平衡。上坡下坡的時候,也因為有了心理準備不會覺得突然。做好心理準備以後,我變得沒那麼害怕了。

再說一個給我帶來啟示的事情,那是某個雜誌上的一篇報導。

攝影師筱山紀信負責為某女演員拍攝泳裝照,原定只拍攝比基尼照片的,但是受到他的影響,最後拍成了半裸照。

攝影師的專業技術不只是按下快門而已,而是要調動模特的情緒,或者說讓其放鬆,以引導出自然的表情和美。也就是說,正因為是筱山紀信,才能拍攝半裸照片,這就是專業技術。是誰也模仿不來的,只有這個人才能做到的技術。

在內窺鏡醫生中,有多少人有專業意識?沒有醫生把內窺鏡檢查看成例行工作(Routine work)嗎?

“不知道啊。”

我認為內窺鏡技術的本質,就是帶著專業意識去做檢查。告訴患者檢查的意義和訣竅,讓患者“自願地”接受檢查。內窺鏡檢查需要的不僅僅是插入和觀察的技術,帶著醫治患者內心的想法,為他們提供不痛苦的檢查,讓其安心地接受檢查,這一點很重要。

這裡,需要有無痛檢查的意識。

“原來如此,我明白了。”

有一次,我在醫學會議上,介紹了這個無痛內窺鏡檢查,有一位醫生的提問把我驚呆了。這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是某核心醫院的內窺鏡部長,在學會中很有名氣。

他問我:“你對所有的患者都做這樣的說明嗎?每次都花這麼多時間在這個事情上,不是很麻煩嗎?檢查過程中還要繼續跟患者講話,就沒法集中注意力檢查了吧?若是因此而疏漏了癌症症狀該怎麼辦呢?”

我被驚呆了,都不想回答他了。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醫生存在,病人才會害怕胃鏡吧。連這些都做不到,怎麼能稱為專業的內窺鏡醫生呢?

在這樣的醫療設施中實習的醫生,也會模仿這樣的指導醫生的做法吧?我認為內窺鏡醫生還是要對患者多一些體諒,要與之產生“共鳴(Empathy: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更加深入地理解對方的想法)”。

這個方法不僅適用於胃鏡檢查,也適用於腸鏡檢查。在門診中建議患者去做一下腸鏡檢查,很多患者會說“聽說這個檢查很痛苦”“我死也不願意做那種檢查”。但實際上你們也看到了,接受腸鏡檢查的患者沒人說痛苦吧?在患者周圍有一些不負責任的煽動者,他們散播消極言論(Negative campaign:譭謗、中傷),令世上到處充斥著這種不負責任的謠言。

比如,假設有一位罹患大腸癌的人,由於還沒有確診所以不能稱為患者。這個人聽說了這些謠言,不願接受檢查,兩年後轉移到了肝臟,並失去了生命。那個散播謠言的罪魁禍首,會對這位患者負責嗎?

怎麼可能!因此,聽到謠傳的人也要仔細想一想。謠言滿天飛,正確的言論卻無人問津。那麼,該怎麼做呢?你們有什麼辦法嗎?

“有辦法可行嗎?”

有。

世上散佈這種消極言論的人,一般從根本上就認為檢查是件“痛苦”的事,然後根據物件來向周圍散佈謠言。因此,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提供給患者不痛苦的檢查,讓那些人沒有立足之地。然後,讓那些感受到檢查不痛苦的患者,幫忙傳播“積極言論(Positive campaign)”。

然而,認為檢查不痛苦的患者一般不會去向周圍的人宣揚。最終,只有“腸鏡檢查很痛苦”這樣的謠言傳播開來。

要想辦法讓不覺得痛苦的人去傳播資訊。事實上,在我們檢查的患者中,也有因手術黏連而感到檢查痛苦的人。但這種情況100個中僅有一兩例而已。試想一下,如果接受檢查的所有患者能向與之人數相當的100個人講述檢查時的感受,那麼“腸鏡檢查很痛苦”這個傳言將會在100~200人中間傳播,而“腸鏡檢查不痛苦”會在9800~9900人之間傳播。這樣一來,你們覺得結果如何?

“原來如此,也就是說向98%的人傳遞了‘腸鏡檢查不痛苦’這個資訊是嗎?”

是啊。資訊會按照自然的比率傳播開去,這絕不是炒作。

以好的傳言驅逐壞的傳言!這是“格雷沙姆定律”的逆向思維。

“您說的不會是‘劣幣驅逐良幣’法則吧?”

就是這個。

“是您一貫的強行引用作風啊。”

我們只能診治上醫院來看病的患者。癌症患者如果早發現、早治療,還是很有可能治好的吧?因此,我們要去除患者的“腸鏡檢查很痛苦”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減輕他們上醫院就診的心理負擔,讓其輕鬆就診(Easy access)。去除障礙,我認為這也是醫療行為。

“是消滅癌症戰略嘛!”

That’s right!(正是這樣!)

“醫術越高超,越需要人性化地與患者接觸。”

——《醫生的規則425 醫生的心得文集》福井次矢譯(南江堂)

後記

前幾天,我受到了胃鏡檢查患者(50歲的女性)的斥責。在做了例行的無痛胃鏡檢查說明以後,在吸口中的痰和唾液的時候,出現了很強的咽反射。因為鏡頭還沒有通過喉部,所以先拔出內窺鏡,追加了麻藥。

您太緊張了,最好放鬆一些。我這麼一解釋,她反倒生氣了,對我說道:

“你現在跟我這麼說,我也不可能馬上做到啊!”

“我做過很多次檢查,從來沒人跟我說過!”

體檢的胃鏡檢查是自願的,我建議她如果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的話,可以延期進行。結果,這位患者同意接受並實施了檢查。

檢查過程中沒有出現一次打嗝兒現象,也沒有嗆到,咽反射也一次都沒發生。

我問她感覺怎麼樣啊?檢查難受嗎?她沒有回答。或者說,之前連珠炮般的斥責讓她不好意思回答。

她離開檢查室的時候,用很低的聲音說了句:

“謝謝您。”

如果她真的生氣,會直接離開。最後的道謝表明她坦率地認可了我的檢查。

追溯到檢查之前,我與這位患者進行第一次談話的時候,我問她以前做胃鏡痛苦嗎?

“哪有不痛苦的啊!”

對這種一上來就爆發負面情緒(Minus stroke)的患者,我們尤其要注意。內窺鏡檢查是會給患者造成心理上的影響的,不僅僅是患者,連有些醫生也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因為大多數患者都說這個檢查是痛苦的。

我們來解讀一下患者這個話的深層含義,迄今為止,為她檢查的內窺鏡醫生沒有仔細說明過吧?所以,她做的檢查才很痛苦吧?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她才會認為“做胃鏡當然痛苦了”。

想要解開被自己的價值觀所束縛的人的心結絕非易事。但是我想要改變患者對胃鏡的看法,想要去除他們對胃鏡的偏見。

“我們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事,但好像並非如此啊。”

人們的醫學常識還遠未達到最好。

“由我們來改變吧!”

哎呀,說得真好!

如何購買本書?

醫學界攜手東方出版社,為您推薦這本《良醫有道:成為好醫生的100個指路牌》,新書獨家首發,原價包郵,正版保證!

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本書:

此外,長按下方二維碼,可購買

《醫生的精進之路:從醫患溝通到臨床決策5本套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