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火箭老闆要賣球隊 誰來接手,馬雲、王健林、孫廣信還是李寧?

記者 黃興

一天前, 火箭老闆亞歷山大宣佈, 計畫售賣火箭, 這條事先幾乎沒有任何風聲的消息, 震驚了NBA聯盟的同時, 更是牽動大洋彼岸中國人的心。

這支和中國人關係最為密切的NBA球隊, 會不會像坊間盛傳的有中國人來接手呢?

火箭價值超過百億?

亞歷山大為什麼要賣火箭?對於這個問題, 很多人很詫異。 其實, 這就是NBA的本質——NBA就是生意, 球場的各項權益可以買賣, 球員可以買賣, 球隊也是可以買賣的。 當下就是出售火箭的最好時機。

並不是所有NBA球隊老闆都是庫班, 他們購買球隊之初, 就有很多對籃球熱愛之外的投資訴求。 對於經營休斯頓火箭隊的訣竅, 亞歷山大的一句話透露出他的謀略, 他說:“關鍵是選對人, 做對事。 試著把眼光放長遠。 ”

亞歷山大是猶太人, 他從華爾街做股票白手起家, 後轉做投資。 1993年買入火箭時價格僅為8500萬美元, 入手的前兩年就趕上邁克爾·喬丹退役, 擁有奧拉朱旺、德雷克斯勒等球星的火箭隊, 連續拿下背靠背兩個NBA總冠軍。 此後火箭人氣飆升。

2002年姚明加盟, 更是NBA歷史上的一件大事, 火箭這一選擇讓NBA大為受益的同時, 也讓中國籃球收益, 作為一個商人, 亞歷山大更是賺得盆滿缽滿。

上個賽季火箭上用四年合同請來名帥邁克·德安東尼, 球隊也獲得了奧拉朱旺時代之後最佳的55勝的戰績, 殺入西部半決賽。 如今, 亞歷山大先用四年合同續約NBA最精明的總經理達雷爾·莫雷, 從快船隊交易來全明星控衛克裡斯·保羅, 與當家球星詹姆斯·哈登新簽6年合同、新秀底薪合同正式簽下中國球員周琦。 這一系列動作, 都讓火箭未來前景被人們所看好, 無論是競技層面, 還是經濟層面,火箭都到了一個高點。他發給媒體的公開聲明中說,球隊現在運轉不錯,自己想徹底脫離開,把更多的時間獻給家人和慈善事業。

那麼,如今的火箭值多少錢呢?

前微軟CEO斯蒂夫·鮑爾默在2014年以20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此前估值5.8億美元的快船。2015年的老鷹以8.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2016年夏天生效的NBA新電視轉播(9年240億)大幅提升了聯盟和球員的收益,球隊估值再次順勢上揚。

在球員工資持續增高,球隊收益增幅較小,球隊價值大幅躍升的當下,賣掉火箭是最划算的一筆買賣。除此之外,在中國政府大力支持體育產業的大背景下,與中國關係密切的火箭,會有很多人看不透的潛在價值和意外驚喜。

球隊上個賽季年營收約為2.44億,福布斯今年2月對其最新估值是16.5億,排名NBA聯盟第八。但如今,精心改裝版的火箭,肯定不止這個價。接下來的一年,都是出售火箭的最佳時機。加上潛在中國市場價值,如今的火箭被業內估價會以20-30億美元出售。也就是說,火箭現在的市值在130-200億人民幣。這與當年聯想收購IBM的23億美元相當。

馬姚組合收購火箭?

隨著火箭要賣的消息傳出後,各種中國老闆要接手的猜測和流言就不脛而走,200億對於任何一家國內企業都不是小數目,哪怕是馬雲、王健林、馬化騰。

下面不妨冷靜分析,中國各位大亨入主火箭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看,中國已經投身體育產業和有強烈意願投身體育產業的投資人們的實力和意願。

火箭作為一個體育產業經營體,它的價值不僅僅在於他每年幾千萬美元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它能為中國的體育產業帶來很多先進的理念和文化,其背後的隱形資源價值或許比球隊本身價值更為可觀。火箭是一塊寶,對於中國人而言,它的價值更大。當然,火箭在美國的潛在利益,對大多數中國企業,也無法高效利用。

當前的中國體育產業,有一個大的背景。在2014年,中國人均體育消費只有美國的八十分之一。針對這一現狀,國務院也提出到2025年,也就是十年之內,中國體育產業規模要達到5萬億人民幣。再換種說法,就是到2025年,中國要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體育產業大國。在這樣的背景下,收購NBA球隊和收購歐洲球隊一樣,對中國的體育產業的發展都有積極促進作用。

但是,想買是一方面,能買得起則是另一個層面的事。國家目前對中資收購海外球隊的外匯監管十分嚴格,大額資金出海難度極高。價值100-200億的火箭,有誰能買得起呢?

此前,中歐體育對AC米蘭的收購就是典型例子,這筆總價約7億歐元的交易,耗時近一年,最後借助美國私募股權基金借貸才得以完成。

放眼全國,收購火箭意願最為強烈的人是姚明。這不僅僅是對當年功成名就的母隊的情結,更重要的是,購買一支NBA球隊對於中國籃球而言,會有很大提升。這樣的附加值,是作為中國籃協主席的姚明所看重的。

當然,以姚明的財力購買火箭,並不現實,不過考慮到與馬雲的密切往來,兩人合力收購火箭,從財力和意願上,可行性很高。

近年來馬雲在各個領域投資都頗為順利,惟獨在投資體育產業方面,並沒有太好的業績。最初憑著興趣進軍傳統武術行業,上億資金打造的“太極禪”還未發光,便已暗淡。與許家印一起投資短期內很難盈利的恒大淘寶足球俱樂部,更像是花了天價買了半個冠名權。如今若投資火箭,如何盈利,如何發揮其背後的社會效應,這才是馬雲是否會投資的關鍵。如果借助火箭的影響力,能助力淘寶和天貓走向世界的大戰略,這也算是一種巨大收穫。

姚明缺資金,馬雲缺剛需,200億的投資,對任何人和企業而言,都需要以利益作支撐點。

萬達投資需要幫手?

已經全力打造世界第一體育產業公司的王健林,用三年時間,改變了世界體育產業的格局。萬達體育作為中國的代表,全方位滲透到世界各大體育賽事的核心所在。

打造了萬達體育,進行多宗收購,劍指足球世界盃、冬奧會和籃球世界盃的王健林,或許對火箭會感興趣,但僅僅是或許。王健林前幾日的輕資產計畫,剛剛將萬達房產旗下的幾個大項目套現了600億,資金十分充裕。不過在王建林的體育帝國中,職業體育俱樂部屬於投資價值較低的第三級別資產。

王健林曾公開表示,體育產業分為A端、B端和C端,A端是國際足聯和奧會這類的體育產業中的國際性組織。B端是代理這些體育產業組織或品牌賽事轉播權、行銷權的公司,萬達花了10億歐元收購的盈方公司就是其中典型代表。C端才是單個體育比賽或者單個體育俱樂部。

B端的資源可收購性資產較多。收購盈方讓萬達體育獲得了足球世界盃、奧運會、F1等25個體育項目的市場行銷和推廣權益。去年6月,萬達體育成為2016年至2033年期間國際籃聯全球贊助、特許權銷售和市場行銷的獨家商業夥伴,其中包括四屆男籃世界盃。

在資源稀缺的A端資源,萬達體育的投資十分果斷。2015年,萬達即斥資8.5億美元(約合52.8億人民幣)收購美國World Triathlon Corp(WTC)公司。後者是深受歡迎的鐵人三項比賽Ironman大鐵賽事的擁有者,經營收益穩定,全球擴張迅速。

在C端的俱樂部層面,萬達體育只是花了4500萬美元收購了性價比極高的歐冠豪強馬德里競技的20%的股份。

那麼,萬達體育願意花多少錢,來收購同為體育俱樂部的火箭呢?

從盈利層面,火箭盈利能力和升值空間遠不如馬競性價比高,從對中國籃球產業帶動能力來看,也遠不如和國際籃聯的長期深度合作。200億資金,萬達體育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當然,如果這200億並不是萬達一家賣單,而是萬達體育與李甯或者安踏這樣對NBA的國際國內市場有剛需的體育品牌合作,對火箭進行收購,那麼這200億的總投入,性價比或許並不是那麼低。畢竟,對5-10年後的中國體育產業而言,一個中國人持有的火箭,是一個具有持久傳播效力的良好平臺。今日投資,功績和利益體現在5-10年之後。

當然這樣的整合,不僅僅對於萬達、李甯、安踏是有幫助的,無論是對華為、聯想、美的這樣的需要擴大世界範圍影響力的民族品牌,還是對於新疆廣匯這樣常年投資籃球的企業而言,火箭這樣的高曝光率和深度文化效應的體育資源,都會有著各自不同的訴求。眾人拾柴,各取所需,或許也是一種對各大公司,很好的戰略投資方式。

還是經濟層面,火箭都到了一個高點。他發給媒體的公開聲明中說,球隊現在運轉不錯,自己想徹底脫離開,把更多的時間獻給家人和慈善事業。

那麼,如今的火箭值多少錢呢?

前微軟CEO斯蒂夫·鮑爾默在2014年以20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此前估值5.8億美元的快船。2015年的老鷹以8.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2016年夏天生效的NBA新電視轉播(9年240億)大幅提升了聯盟和球員的收益,球隊估值再次順勢上揚。

在球員工資持續增高,球隊收益增幅較小,球隊價值大幅躍升的當下,賣掉火箭是最划算的一筆買賣。除此之外,在中國政府大力支持體育產業的大背景下,與中國關係密切的火箭,會有很多人看不透的潛在價值和意外驚喜。

球隊上個賽季年營收約為2.44億,福布斯今年2月對其最新估值是16.5億,排名NBA聯盟第八。但如今,精心改裝版的火箭,肯定不止這個價。接下來的一年,都是出售火箭的最佳時機。加上潛在中國市場價值,如今的火箭被業內估價會以20-30億美元出售。也就是說,火箭現在的市值在130-200億人民幣。這與當年聯想收購IBM的23億美元相當。

馬姚組合收購火箭?

隨著火箭要賣的消息傳出後,各種中國老闆要接手的猜測和流言就不脛而走,200億對於任何一家國內企業都不是小數目,哪怕是馬雲、王健林、馬化騰。

下面不妨冷靜分析,中國各位大亨入主火箭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看,中國已經投身體育產業和有強烈意願投身體育產業的投資人們的實力和意願。

火箭作為一個體育產業經營體,它的價值不僅僅在於他每年幾千萬美元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它能為中國的體育產業帶來很多先進的理念和文化,其背後的隱形資源價值或許比球隊本身價值更為可觀。火箭是一塊寶,對於中國人而言,它的價值更大。當然,火箭在美國的潛在利益,對大多數中國企業,也無法高效利用。

當前的中國體育產業,有一個大的背景。在2014年,中國人均體育消費只有美國的八十分之一。針對這一現狀,國務院也提出到2025年,也就是十年之內,中國體育產業規模要達到5萬億人民幣。再換種說法,就是到2025年,中國要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體育產業大國。在這樣的背景下,收購NBA球隊和收購歐洲球隊一樣,對中國的體育產業的發展都有積極促進作用。

但是,想買是一方面,能買得起則是另一個層面的事。國家目前對中資收購海外球隊的外匯監管十分嚴格,大額資金出海難度極高。價值100-200億的火箭,有誰能買得起呢?

此前,中歐體育對AC米蘭的收購就是典型例子,這筆總價約7億歐元的交易,耗時近一年,最後借助美國私募股權基金借貸才得以完成。

放眼全國,收購火箭意願最為強烈的人是姚明。這不僅僅是對當年功成名就的母隊的情結,更重要的是,購買一支NBA球隊對於中國籃球而言,會有很大提升。這樣的附加值,是作為中國籃協主席的姚明所看重的。

當然,以姚明的財力購買火箭,並不現實,不過考慮到與馬雲的密切往來,兩人合力收購火箭,從財力和意願上,可行性很高。

近年來馬雲在各個領域投資都頗為順利,惟獨在投資體育產業方面,並沒有太好的業績。最初憑著興趣進軍傳統武術行業,上億資金打造的“太極禪”還未發光,便已暗淡。與許家印一起投資短期內很難盈利的恒大淘寶足球俱樂部,更像是花了天價買了半個冠名權。如今若投資火箭,如何盈利,如何發揮其背後的社會效應,這才是馬雲是否會投資的關鍵。如果借助火箭的影響力,能助力淘寶和天貓走向世界的大戰略,這也算是一種巨大收穫。

姚明缺資金,馬雲缺剛需,200億的投資,對任何人和企業而言,都需要以利益作支撐點。

萬達投資需要幫手?

已經全力打造世界第一體育產業公司的王健林,用三年時間,改變了世界體育產業的格局。萬達體育作為中國的代表,全方位滲透到世界各大體育賽事的核心所在。

打造了萬達體育,進行多宗收購,劍指足球世界盃、冬奧會和籃球世界盃的王健林,或許對火箭會感興趣,但僅僅是或許。王健林前幾日的輕資產計畫,剛剛將萬達房產旗下的幾個大項目套現了600億,資金十分充裕。不過在王建林的體育帝國中,職業體育俱樂部屬於投資價值較低的第三級別資產。

王健林曾公開表示,體育產業分為A端、B端和C端,A端是國際足聯和奧會這類的體育產業中的國際性組織。B端是代理這些體育產業組織或品牌賽事轉播權、行銷權的公司,萬達花了10億歐元收購的盈方公司就是其中典型代表。C端才是單個體育比賽或者單個體育俱樂部。

B端的資源可收購性資產較多。收購盈方讓萬達體育獲得了足球世界盃、奧運會、F1等25個體育項目的市場行銷和推廣權益。去年6月,萬達體育成為2016年至2033年期間國際籃聯全球贊助、特許權銷售和市場行銷的獨家商業夥伴,其中包括四屆男籃世界盃。

在資源稀缺的A端資源,萬達體育的投資十分果斷。2015年,萬達即斥資8.5億美元(約合52.8億人民幣)收購美國World Triathlon Corp(WTC)公司。後者是深受歡迎的鐵人三項比賽Ironman大鐵賽事的擁有者,經營收益穩定,全球擴張迅速。

在C端的俱樂部層面,萬達體育只是花了4500萬美元收購了性價比極高的歐冠豪強馬德里競技的20%的股份。

那麼,萬達體育願意花多少錢,來收購同為體育俱樂部的火箭呢?

從盈利層面,火箭盈利能力和升值空間遠不如馬競性價比高,從對中國籃球產業帶動能力來看,也遠不如和國際籃聯的長期深度合作。200億資金,萬達體育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當然,如果這200億並不是萬達一家賣單,而是萬達體育與李甯或者安踏這樣對NBA的國際國內市場有剛需的體育品牌合作,對火箭進行收購,那麼這200億的總投入,性價比或許並不是那麼低。畢竟,對5-10年後的中國體育產業而言,一個中國人持有的火箭,是一個具有持久傳播效力的良好平臺。今日投資,功績和利益體現在5-10年之後。

當然這樣的整合,不僅僅對於萬達、李甯、安踏是有幫助的,無論是對華為、聯想、美的這樣的需要擴大世界範圍影響力的民族品牌,還是對於新疆廣匯這樣常年投資籃球的企業而言,火箭這樣的高曝光率和深度文化效應的體育資源,都會有著各自不同的訴求。眾人拾柴,各取所需,或許也是一種對各大公司,很好的戰略投資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