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入學年齡小,孩子讀書好?

教育部辦公廳日前發出《關於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 其中, “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的表述, 意味著小學入學年齡截止日期定在8月31日的一貫做法很有可能會變動, 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議論。

上周, 青年調查聯合問卷網, 對2001名已有孩子的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 63.0%的受訪家長認為孩子入學年齡對日後成長發展影響大。 39.8%的受訪家長認為孩子晚入學好, 36.0%的受訪家長認為早入學好。 在受訪家長看來, 自理自律能力(57.6%)、心理成熟度(57.0%)和身體發育程度(50.9%)應該是判斷孩子是否可入學的主要標準。

受訪家長中, 孩子是男孩的占54.3%, 是女孩的占45.7%。 來自北上廣深的占30.4%, 其他一線城市的占20.1%, 二線城市的占30.4%, 三、四線城市的占18.1%。

36.0%的受訪家長認為應該早上學, 可以“為以後爭取更多時間”

對於孩子入學年齡, 63.0%的受訪家長表示對孩子日後成長發展影響大, 其中, 14.4%的受訪家長認為影響很大。 認為影響一般和不大的受訪家長分別僅占24.8%和12.3%。

具體來說, 人們希望孩子入學年齡是大是小?

57.4%的受訪家長希望孩子在同班同學中年齡居中,

27.8%的受訪家長希望孩子年齡偏小,

僅14.8%的受訪家長希望偏大。

調查結果顯示, 為了讓孩子早入學, 58.5%的受訪家長周圍多有托關係早入校的行為,

45.3%的受訪家長表示修改出生日期的現象常見, 33.6%的受訪家長則直言有提前剖腹產的情況。

家在湖北武漢的楊文喻去年剛生了寶寶。 “我的預產期本是9月3日, 但這正好在入學截止日期後了, 就在8月30日那天做了剖腹產。 ”這樣楊文喻的寶寶就可以早一年入學。

河北省90後女孩程淼(化名)身份證上的出生日期比實際年齡大了一個月有餘, “為了讓我早點上學, 就想出了這個辦法。 ”程淼表示, 她的同學中也有托關係早入學的, “大都8歲上一年級, 有一個7歲就上了”。

39.8%的受訪家長認為孩子應該晚上學, 因為“早上學容易跟不上”

“同齡的男孩和女孩在智商、性格上的差距挺大, 這種差距容易對小孩心理產生影響”

“之前家人都說我懷的是女孩, 覺得女孩早上學是好事, 就剖了, 結果是男孩。 我現在反而有點擔心到時兒子會不會跟不上學習進度, 要是9月3號生, 晚一年上學沒准能表現得更好。 ” 楊文喻有點後悔了。

北京某國企員工李莉的孩子今年上小學一年級。 她希望彈性入學。 “同齡的男孩和女孩在智商、性格上的差距挺大,

這種差距容易對小孩心理產生影響”。

高婧是廣東一所初中的心理教師, 她認為男孩子早上學比較吃虧。 “初中男生的心理發育普遍比女生晚一兩年, 當他們還懵懵懂懂的時候, 就該中考了, 這時一些男生還不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

高婧解釋, 對於男孩子來說, 即便學習能力與女孩一樣, 心理成熟度也普遍落後于女生, 不利於他們日後發展。 “我認為要改變家長的一些觀念, 很多家長以為早讀書有好處, 但現實是一進入義務教育階段就沒法留級, 即便孩子學習吃力也得跟著讀, 這樣對孩子心理的影響比較大, 輕者自信心缺乏, 重者可能就厭學了”。

山東某小學的招生老師管鈺(化名)不建議孩子過早上學。 “在教學實踐中, 我們發現孩子如果太早上學, 並不是一件好事。 相差半年, 生理發展就會有很明顯的不同”。 她表示, 在孩子的成長中, 必須尊重客觀的發育規律, 不能揠苗助長。 “比如學寫字, 5歲孩子的手部力量和6歲就不同, 不是孩子不好好學而是肌肉沒有發育成熟”。

57.6%受訪家長認為應將自理自律能力作為孩子入學標準

針對此次新政中提到的,入學年齡不再“一刀切”,不少人對政策的一種猜測是,小學入學年齡截止日期可能會延遲到12月31日。據此,56.7%的受訪家長認為更人性化,51.0%的受訪家長則表示截止日期後的孩子仍面臨同樣問題,32.1%的受訪家長擔憂秋季入學日期等諸多問題都要相繼調整。

程淼認為,不管是幾號入學,只要還有截止日期,問題就不算解決,“只是隨著入學截止日期的變化而改變了發生時間罷了”。

管鈺不建議完全放開而實行彈性的入學時間。“小學招生面向的是大眾,而個性化的方案在實現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李莉認為需要對入學的孩子進行多方面的測評,比如學習能力、認知能力、自理能力等。“另外,雖然現在總說不能讓幼稚園孩子過早地接觸小學知識,但你家小孩不學別人卻在學。到了小學一年級,老師一看大部分學生都會,這一塊知識就不講了,落下的就是你家的小孩。這就導致很多家長去外面找補習班,形成了惡性循壞。如果小學和幼稚園能實現對接就好了”。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可以入學?

自理自律能力(57.6%)、心理成熟度(57.0%)和身體發育程度(50.9%)被認為是三大判斷標準

接下來是智力發展情況(48.2%)和日常溝通能力(34.0%)。

一直作為唯一篩選標準的“年齡”排在了最後(31.0%)

不要只用自然年齡作為孩子入學標準

對於孩子的入學年齡問題,從事幼小銜接教育和兒童成長發育研究的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錢志亮則表達出希望恢復小學留級制度這一觀點。

錢志亮教授認為孩子在幼升小階段面臨著六大轉變。

一是孩子的使命發生了轉變,從以玩為主到以學為主;

二是學習環境的變化,升入小學後無論是校園環境、師生環境還是夥伴環境等都發生了改變;

三是學習內容的改變,幼稚園時期更多是在遊戲中學習,而小學更多是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還會通過考試來進行考核;

四是學習方式的改變,幼稚園時期的孩子更多是通過觀察模仿別人,上了小學,則要記憶、讀寫、計算等,且要求必須掌握;

五是師生關係的改變,幼稚園強調的是教育與保育相結合,而小學則強調教師的教育教學;

最後是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的變化,幼稚園時期的孩子相對輕鬆,回家還能玩耍,而小學的生活節奏會緊張些,放學回家也有作業要做,孩子的頭腦要從白天一直“活動”到晚上。

“這些轉變對於幼年時期的孩子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家長要為孩子幼升小階段的角色轉變提供強有力的幫助——就像當初扶著他學走路一樣。早在1993年,時任美國總統布希就在全國進行了一個入學準備計畫。這裡的準備包括了家庭給孩子的準備、孩子自己的準備、社區的準備、幼稚園的準備等全方位準備。而我們的很多家長都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錢志亮建議說。

而對於孩子是否適合步入小學階段,都有哪些判斷標準?同一年齡的男女生在學習能力上存在差異嗎?要使孩子們更好地幼小銜接,家長、學校等需要做出哪些努力?等問題,錢志亮教授分別給出了詳細的解答,並在幼小銜接上呼呼“幼小協同、科學銜接”,也希望全社會都能來關注孩子的入學成熟水準,不要僅僅用自然年齡作為入學標準(本期末條可看詳細內容)。

編輯:史葉

圖片:來源於網路

57.6%受訪家長認為應將自理自律能力作為孩子入學標準

針對此次新政中提到的,入學年齡不再“一刀切”,不少人對政策的一種猜測是,小學入學年齡截止日期可能會延遲到12月31日。據此,56.7%的受訪家長認為更人性化,51.0%的受訪家長則表示截止日期後的孩子仍面臨同樣問題,32.1%的受訪家長擔憂秋季入學日期等諸多問題都要相繼調整。

程淼認為,不管是幾號入學,只要還有截止日期,問題就不算解決,“只是隨著入學截止日期的變化而改變了發生時間罷了”。

管鈺不建議完全放開而實行彈性的入學時間。“小學招生面向的是大眾,而個性化的方案在實現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李莉認為需要對入學的孩子進行多方面的測評,比如學習能力、認知能力、自理能力等。“另外,雖然現在總說不能讓幼稚園孩子過早地接觸小學知識,但你家小孩不學別人卻在學。到了小學一年級,老師一看大部分學生都會,這一塊知識就不講了,落下的就是你家的小孩。這就導致很多家長去外面找補習班,形成了惡性循壞。如果小學和幼稚園能實現對接就好了”。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可以入學?

自理自律能力(57.6%)、心理成熟度(57.0%)和身體發育程度(50.9%)被認為是三大判斷標準

接下來是智力發展情況(48.2%)和日常溝通能力(34.0%)。

一直作為唯一篩選標準的“年齡”排在了最後(31.0%)

不要只用自然年齡作為孩子入學標準

對於孩子的入學年齡問題,從事幼小銜接教育和兒童成長發育研究的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錢志亮則表達出希望恢復小學留級制度這一觀點。

錢志亮教授認為孩子在幼升小階段面臨著六大轉變。

一是孩子的使命發生了轉變,從以玩為主到以學為主;

二是學習環境的變化,升入小學後無論是校園環境、師生環境還是夥伴環境等都發生了改變;

三是學習內容的改變,幼稚園時期更多是在遊戲中學習,而小學更多是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還會通過考試來進行考核;

四是學習方式的改變,幼稚園時期的孩子更多是通過觀察模仿別人,上了小學,則要記憶、讀寫、計算等,且要求必須掌握;

五是師生關係的改變,幼稚園強調的是教育與保育相結合,而小學則強調教師的教育教學;

最後是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的變化,幼稚園時期的孩子相對輕鬆,回家還能玩耍,而小學的生活節奏會緊張些,放學回家也有作業要做,孩子的頭腦要從白天一直“活動”到晚上。

“這些轉變對於幼年時期的孩子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家長要為孩子幼升小階段的角色轉變提供強有力的幫助——就像當初扶著他學走路一樣。早在1993年,時任美國總統布希就在全國進行了一個入學準備計畫。這裡的準備包括了家庭給孩子的準備、孩子自己的準備、社區的準備、幼稚園的準備等全方位準備。而我們的很多家長都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錢志亮建議說。

而對於孩子是否適合步入小學階段,都有哪些判斷標準?同一年齡的男女生在學習能力上存在差異嗎?要使孩子們更好地幼小銜接,家長、學校等需要做出哪些努力?等問題,錢志亮教授分別給出了詳細的解答,並在幼小銜接上呼呼“幼小協同、科學銜接”,也希望全社會都能來關注孩子的入學成熟水準,不要僅僅用自然年齡作為入學標準(本期末條可看詳細內容)。

編輯:史葉

圖片:來源於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