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是所有的魚鰾都能夠被加工成魚肚

原文:魚肚:魚肚則有二。 —名廣肚,清濃並宜,法與魚唇相似。 一名鮸肚,小而薄,蒸之即委爛,只能以油炙透然後煨之, 若市肆以油灼肉皮混充者則襲其面目,如任華之學太白,徒見其妄也。

淸 袁枚 夏曾傳《隨園食單補證》海鮮單

魚肚又叫魚膠、花膠, 是海味四寶“鮑、參、翅、肚”之一, 與魚翅、鮑魚、果子狸、大烏參、廣肚、鱉裙、魚唇、鰣魚並列為“中八珍”。 但魚肚不是肚, 魚也沒有肚子, 魚肚就是魚鰾。 魚鰾是魚類用來調節比重的器官, 魚類通過對魚鰾的充氣或放氣, 可以不用運動就能控制身體的沉浮的器官。 魚肚是魚鰾的幹製品, 菜市場上的賣魚檔也常有新鮮的魚鰾出售, 但這種魚鰾是不夠資格做成魚肚的。 正如不是所有的魚鰭都能夠被加工成魚翅一樣, 魚類的品種雖然數以萬計, 可以將魚鰾曬成魚肚的其實不多, 其中最有價值的要數石首魚科的魚類:比如用黃花魚鰾可曬製成黃花膠、用白花魚鰾曬製成白花膠、用赤嘴鮸魚鰾曬製成鮸魚膠、用金錢鮸(黃唇魚)魚鰾曬製成金錢膠等,

魚肚的價值, 首先是由魚的品種決定, 什麼魚出什麼膠, 什麼膠值什麼錢, 從百萬元1斤的天價金錢黃唇魚肚到200元1斤的雜魚肚, 這裡的道道深了, 今咱就聊聊魚肚。

隨園食單雲:“魚肚則有二。 —名廣肚,清濃並宜,法與魚唇相似。 一名鮸肚,小而薄。 ” 現在魚肚分類的名堂比效多, 有廣肚、紮肚、花膠筒、花心膠、吊片、搭片、帶膠等。 其中廣肚為魚肚中質素最好, 硬實而且豐厚。 海味行檔對“廣肚”也有二種說法, 一是指大個的魚肚, “廣肚”是一個總稱, 只要體形較大者, 都被稱作“廣肚”。 二是指來源於粵港, 因為不管是在哪個海域獲得的, 全世界的魚肚最終都會彙集到華人世界中來, 這當中的銷售商人又十有七八會是潮汕人, 故稱廣肚。 食單所說第二種鮸肚,小而薄, 指略差些的魚肚, 因魚肚種類很多, 同是黃魚肚又分搭片、吊片等, 就行業內的人也難以說明白, 咱就一帶而過,

只聊第一種廣肚。

廣肚取自鰉魚、鱘魚或鮸魚, 其中以鮸魚居多, 所以廣肚大多又稱為“鮸肚”。 鮸魚大的能長到一百多斤, 因此魚鰾也特別肥大厚實, 在飲食界鮸肚往往又被稱為“廣肚”, 有來自廣東, 板塊大, 品質好的意思。 最至高無上的魚肚來自金錢鮸,

金錢鮸又名黃唇魚, 屬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金錢黃唇魚肚珍貴, 大約只有老野山參才能與之相比, 而且是可遇不可求的, 上八珍黃唇膠指的就是黃唇魚肚, 是魚肚之王, 非常罕見, 一般都被當做收藏品收藏起來, 斤價在幾十萬以上, 黃唇魚這種魚常年躲在深海洞裡, 不吃魚餌, 再加上數量稀少, 所以正常情況下很難捕撈到它們。 金錢魚肚功效非常多, 以前曾被當做救命的東西, 最最主要的是止血補血的作用, 不過收藏的價值遠遠大於食用的價值。

北京鴻賓樓有鎮店三寶,一件由625克黃金鑄造的"鴻賓樓"金匾,一件是慈禧曾使用過的象牙筷子,再一件就是1934年鴻賓樓的東家重金購置,現市場已絕跡的黃唇魚肚。黃唇魚肚乃黃唇魚魚鰾幹制而成,黃唇魚全身都可入藥,具有重要的醫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尤其是魚膘(俗稱“魚膠”)非常珍貴,素有“貴如黃金”之說。被認為最上等的花膠。鴻賓樓這塊黃唇魚肚重920克,周長115釐米,帶"小辮兒"的黃唇魚肚。1934年鴻賓樓飯莊老當家購得這塊魚肚,一直沒捨得使,是當今世上罕見之珍品。1983年英國首相希思訪華時在鴻賓樓舉行宴會活動,為了款待貴賓將左邊一根小辮發制,製作了一道雙色魚肚,贏得滿堂喝彩。

魚肚分公肚和母肚,公肚要好一些。大多數鰵魚公肚比較狹長、膠肉比較緊實、口感比較爽口,母肚廣東稱乸肚,比較寬厚、膠肉比較松、口感比較粘。不過少數鰵魚膠就比較難區分公肚和母肚,需要從事魚膠行業的人才能鑒別清楚。雄性的“廣肚公”最常見的特徵是較長形,有兩條法令線和明顯的人字紋,形如馬鞍,肚身中部較厚,而兩邊較薄,身呈V字條紋,以質地結實、厚身、幹淡、呈金黃色為佳,呈半透明狀為上品,烹調後結實彈牙。雌性的“廣肚乸”,則略圓而平展,形似波板,身呈橫紋或呈波浪紋,質較薄,質感、口感均略遜,價錢亦便宜四至五成。公肚口感爽脆彈牙,酒樓最常使用;母肚則圓厚平滑,軟滑腍糯,適合家庭切絲後燉湯。

由於公母肚的藥效很相近,傳統上魚肚的消費又以家庭進補為主,因而公母肚價格相差不大,但近年公肚的價格已被炒高至母肚的2倍以上。目前市面鮸魚公肚的兩價大概是3000元,也即單個1兩重規格的這種魚膠每斤要3000元,單個2兩重規格的每斤要6000元,3兩重規格的每斤則要9000元。在過去,大約7兩重的魚膠就不按兩價而按個論價,潮汕漁諺歷來有“十斤魚一兩膠”的說法,即10斤重的大魚大約只能獲得1兩重的魚膠。而魚膠的價格,通常是以兩價計算的,越大單價越貴。現在因為大魚膠越來越稀少,超過5兩就開始按個了。如果按現在的兩價計算大約價值7500元,按個則可能超過15000元。

魚膠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質,且易於吸收和利用,因而備受人們的青睞。中醫認為:魚肚有扶正固本、大補真元、強身健體之藥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魚肚滋陰、固益精,可用於治療結核、風濕性心臟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脈管炎、神經衰弱、婦女經虧等症,且對防治過敏性出血紫斑病、腎虧腰痛、食道癌也有一定的療效。魚膠含有大量高黏性膠體蛋白和黏多糖物質,可加速外科手術病人的傷口癒合。具有活血、補血、止血、禦寒祛濕等功效,能增強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食欲,有利於防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等病症;能增強肌肉組織的韌性和彈力,增強體力,消除疲勞;能加強腦神經功能,促進生長發育,提高思維和智力,維持腺體正常分泌,能提高免疫力,對於體質虛弱、真陰虧損、精神過勞的人士,作為進補更為合適。而且不含膽固醇,可長期食用,是非常有益的養生食材。

魚肚,學名是花膠,但每個地方的名字叫法不同,一般批發市場都是沒有人叫花膠,都是叫魚膠,可香港人又都叫花膠,廣州叫魚肚的比較多。很多人不會選擇花膠,覺得只要大就好,或只要貴就好,只要厚就好,其實這些想法都是錯的,花膠的好壞,要從綜合方面來瞭解。優質花膠燉煮後不腥不潺不溶化,滑身而且爽口。一般品質多數只用來熬湯,但高品質的優質花膠是可用來做成菜式。要選購優質魚肚,要從下面幾方面入手:首先選品種:頂級魚肚按品種排名依次是白花膠、黃花膠、鰵魚膠、門鱔膠。正宗的黃花膠和白花膠,市面上很少見到。鰵魚膠按檔次的高低可分為金錢肚、蜘蛛肚、鰵魚白花膠、大耳、臺山、紅雞、赤嘴等。另外其他魚類的魚膠品種繁雜,例如有北海、斗湖、雙芽、金龍、鰻瞟等。

魚肚的色澤以質地潔淨,無血筋瘀血,半透明,色澤淡黃透亮者為佳。好的魚膠的色澤一般是黃色中帶點紅,帶點血絲是不影響魚膠品質的;另外你可以把魚膠對著光往上面照下,看看魚膠裡面的光澤,好的魚膠在光的照射下裡面會比較通透比較亮。注意千萬要注意不要買到白茫茫的魚膠,那些都是比較差的魚膠用藥水漂白的。挑選魚肚。同一種類看大小、厚薄,個頭越大、膠身越厚,其品質越好,所謂“十斤魚一兩膠”。可見一個幾兩重的花膠,魚身就要幾十斤重。還要看幹濕度,花膠越幹越好,選購花膠時可以放在燈光下照一照,若花膠呈半透明的,品質較好。濕度大的花膠色灰暗無光澤,甚至有的花膠在曬乾時內部未幹透,一般是周邊透明,中心顏色渾濁,即為“花心”,切忌選擇。時間越長,花心部分會黴變,浸發後會發出臭味,不可進食。優質花膠聞之無腥味,無臭味。燉煮後也沒有腥味,而且爽口、滑身,而不會滑潺潺的為佳。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共同決定了花膠的好壞,天然,純正,野生,陳年的魚肚就是好魚肚。

聊完魚肚的知識,也介紹了如何挑選,下面制做隨園魚肚菜。《隨園食單補證》沒有列出具體菜式,只說廣肚清濃並宜,可清湯燉,可汁燒,制法與魚唇相似,另小而薄的鮸肚,不能水發,蒸之即委爛,只能以油炙透然後煨之。無論怎樣做魚肚,首先要發制,魚肚有水發、油發兩種,至於鹽發是油發變種不常用。魚肚質厚者水發、油發均可,質薄瘦小者宜油發,不宜水發。油發即鍋放火上,添油大半鍋,油熱三成,將魚肚放入浸軟,再放油鍋內,用勺壓住,文火浸炸,見魚肚起泡翻過來炸;如油溫升高,可將鍋端下;油溫下降後,再端上火,反復頓火。炸制時間的長短,可根據魚肚的品質而定。質厚的炸制的時間稍長,質薄的炸制的時間較短。不能大火高溫炸制,以防皮焦肉不透。在江南將肉皮曬乾,在用油發則叫皮肚。

魚肚發好的標準是,魚肚一掰就斷,斷面處呈海綿狀。炸好的魚肚放盆內,先用東西壓住,再倒入開水,使其浸發回軟,然後撈出,擠去水分。根據所做菜肴的需要,切成不同的形狀,用開水氽幾次,漂去油質,用開水養住,每天換水兩次。作菜時,用毛湯殺一下,即可燒制。魚肚水發是用溫水將魚肚洗淨,放鍋內加冷水燒開,燜兩個小時後,用布將魚肚擦一遍,換開水繼續燜泡。每次換水時,先將魚肚用冷水洗一下,再用熱水燜,發透為止。發制魚肚時,切忌碰到蝦水與蟹水,以防瀉身。

《隨園食單補證》文中魚唇是用雞汁清煨,隨園菜中有雞汁、雞湯、嫩雞湯,雞汁就是現在的濃湯,清煨指不加其它配料,或少加些火腿、春筍、香菇點綴,老年間原料配伍按多少分配頭、綴頭、點頭、翹頭。雞汁煨魚肚所用配料屬綴頭,可加可不加,如放不可過多。現製作雞汁煨魚肚:首先用老雞褒至8小時取濃湯。將油發好的魚肚切成6釐米長3釐米寬的坡刀片。鍋中放清水燒開,的入魚肚氽透,鍋中放二湯在氽一遍撈出。鍋中放濃湯下蔥薑和氽好的魚肚,湯開會挑出迎出蔥薑,放入配料,加入紹酒、鹽、白糖,用微火煨入味,用水澱粉勺薄芡,淋上雞油即成。此菜湯濃味鮮,魚肚軟糯味美。

文章原創,頭條首發,部分照片,摘自網路,

特此鳴謝,若有侵權,敬請告之,馬上刪除

北京鴻賓樓有鎮店三寶,一件由625克黃金鑄造的"鴻賓樓"金匾,一件是慈禧曾使用過的象牙筷子,再一件就是1934年鴻賓樓的東家重金購置,現市場已絕跡的黃唇魚肚。黃唇魚肚乃黃唇魚魚鰾幹制而成,黃唇魚全身都可入藥,具有重要的醫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尤其是魚膘(俗稱“魚膠”)非常珍貴,素有“貴如黃金”之說。被認為最上等的花膠。鴻賓樓這塊黃唇魚肚重920克,周長115釐米,帶"小辮兒"的黃唇魚肚。1934年鴻賓樓飯莊老當家購得這塊魚肚,一直沒捨得使,是當今世上罕見之珍品。1983年英國首相希思訪華時在鴻賓樓舉行宴會活動,為了款待貴賓將左邊一根小辮發制,製作了一道雙色魚肚,贏得滿堂喝彩。

魚肚分公肚和母肚,公肚要好一些。大多數鰵魚公肚比較狹長、膠肉比較緊實、口感比較爽口,母肚廣東稱乸肚,比較寬厚、膠肉比較松、口感比較粘。不過少數鰵魚膠就比較難區分公肚和母肚,需要從事魚膠行業的人才能鑒別清楚。雄性的“廣肚公”最常見的特徵是較長形,有兩條法令線和明顯的人字紋,形如馬鞍,肚身中部較厚,而兩邊較薄,身呈V字條紋,以質地結實、厚身、幹淡、呈金黃色為佳,呈半透明狀為上品,烹調後結實彈牙。雌性的“廣肚乸”,則略圓而平展,形似波板,身呈橫紋或呈波浪紋,質較薄,質感、口感均略遜,價錢亦便宜四至五成。公肚口感爽脆彈牙,酒樓最常使用;母肚則圓厚平滑,軟滑腍糯,適合家庭切絲後燉湯。

由於公母肚的藥效很相近,傳統上魚肚的消費又以家庭進補為主,因而公母肚價格相差不大,但近年公肚的價格已被炒高至母肚的2倍以上。目前市面鮸魚公肚的兩價大概是3000元,也即單個1兩重規格的這種魚膠每斤要3000元,單個2兩重規格的每斤要6000元,3兩重規格的每斤則要9000元。在過去,大約7兩重的魚膠就不按兩價而按個論價,潮汕漁諺歷來有“十斤魚一兩膠”的說法,即10斤重的大魚大約只能獲得1兩重的魚膠。而魚膠的價格,通常是以兩價計算的,越大單價越貴。現在因為大魚膠越來越稀少,超過5兩就開始按個了。如果按現在的兩價計算大約價值7500元,按個則可能超過15000元。

魚膠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質,且易於吸收和利用,因而備受人們的青睞。中醫認為:魚肚有扶正固本、大補真元、強身健體之藥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魚肚滋陰、固益精,可用於治療結核、風濕性心臟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脈管炎、神經衰弱、婦女經虧等症,且對防治過敏性出血紫斑病、腎虧腰痛、食道癌也有一定的療效。魚膠含有大量高黏性膠體蛋白和黏多糖物質,可加速外科手術病人的傷口癒合。具有活血、補血、止血、禦寒祛濕等功效,能增強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食欲,有利於防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等病症;能增強肌肉組織的韌性和彈力,增強體力,消除疲勞;能加強腦神經功能,促進生長發育,提高思維和智力,維持腺體正常分泌,能提高免疫力,對於體質虛弱、真陰虧損、精神過勞的人士,作為進補更為合適。而且不含膽固醇,可長期食用,是非常有益的養生食材。

魚肚,學名是花膠,但每個地方的名字叫法不同,一般批發市場都是沒有人叫花膠,都是叫魚膠,可香港人又都叫花膠,廣州叫魚肚的比較多。很多人不會選擇花膠,覺得只要大就好,或只要貴就好,只要厚就好,其實這些想法都是錯的,花膠的好壞,要從綜合方面來瞭解。優質花膠燉煮後不腥不潺不溶化,滑身而且爽口。一般品質多數只用來熬湯,但高品質的優質花膠是可用來做成菜式。要選購優質魚肚,要從下面幾方面入手:首先選品種:頂級魚肚按品種排名依次是白花膠、黃花膠、鰵魚膠、門鱔膠。正宗的黃花膠和白花膠,市面上很少見到。鰵魚膠按檔次的高低可分為金錢肚、蜘蛛肚、鰵魚白花膠、大耳、臺山、紅雞、赤嘴等。另外其他魚類的魚膠品種繁雜,例如有北海、斗湖、雙芽、金龍、鰻瞟等。

魚肚的色澤以質地潔淨,無血筋瘀血,半透明,色澤淡黃透亮者為佳。好的魚膠的色澤一般是黃色中帶點紅,帶點血絲是不影響魚膠品質的;另外你可以把魚膠對著光往上面照下,看看魚膠裡面的光澤,好的魚膠在光的照射下裡面會比較通透比較亮。注意千萬要注意不要買到白茫茫的魚膠,那些都是比較差的魚膠用藥水漂白的。挑選魚肚。同一種類看大小、厚薄,個頭越大、膠身越厚,其品質越好,所謂“十斤魚一兩膠”。可見一個幾兩重的花膠,魚身就要幾十斤重。還要看幹濕度,花膠越幹越好,選購花膠時可以放在燈光下照一照,若花膠呈半透明的,品質較好。濕度大的花膠色灰暗無光澤,甚至有的花膠在曬乾時內部未幹透,一般是周邊透明,中心顏色渾濁,即為“花心”,切忌選擇。時間越長,花心部分會黴變,浸發後會發出臭味,不可進食。優質花膠聞之無腥味,無臭味。燉煮後也沒有腥味,而且爽口、滑身,而不會滑潺潺的為佳。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共同決定了花膠的好壞,天然,純正,野生,陳年的魚肚就是好魚肚。

聊完魚肚的知識,也介紹了如何挑選,下面制做隨園魚肚菜。《隨園食單補證》沒有列出具體菜式,只說廣肚清濃並宜,可清湯燉,可汁燒,制法與魚唇相似,另小而薄的鮸肚,不能水發,蒸之即委爛,只能以油炙透然後煨之。無論怎樣做魚肚,首先要發制,魚肚有水發、油發兩種,至於鹽發是油發變種不常用。魚肚質厚者水發、油發均可,質薄瘦小者宜油發,不宜水發。油發即鍋放火上,添油大半鍋,油熱三成,將魚肚放入浸軟,再放油鍋內,用勺壓住,文火浸炸,見魚肚起泡翻過來炸;如油溫升高,可將鍋端下;油溫下降後,再端上火,反復頓火。炸制時間的長短,可根據魚肚的品質而定。質厚的炸制的時間稍長,質薄的炸制的時間較短。不能大火高溫炸制,以防皮焦肉不透。在江南將肉皮曬乾,在用油發則叫皮肚。

魚肚發好的標準是,魚肚一掰就斷,斷面處呈海綿狀。炸好的魚肚放盆內,先用東西壓住,再倒入開水,使其浸發回軟,然後撈出,擠去水分。根據所做菜肴的需要,切成不同的形狀,用開水氽幾次,漂去油質,用開水養住,每天換水兩次。作菜時,用毛湯殺一下,即可燒制。魚肚水發是用溫水將魚肚洗淨,放鍋內加冷水燒開,燜兩個小時後,用布將魚肚擦一遍,換開水繼續燜泡。每次換水時,先將魚肚用冷水洗一下,再用熱水燜,發透為止。發制魚肚時,切忌碰到蝦水與蟹水,以防瀉身。

《隨園食單補證》文中魚唇是用雞汁清煨,隨園菜中有雞汁、雞湯、嫩雞湯,雞汁就是現在的濃湯,清煨指不加其它配料,或少加些火腿、春筍、香菇點綴,老年間原料配伍按多少分配頭、綴頭、點頭、翹頭。雞汁煨魚肚所用配料屬綴頭,可加可不加,如放不可過多。現製作雞汁煨魚肚:首先用老雞褒至8小時取濃湯。將油發好的魚肚切成6釐米長3釐米寬的坡刀片。鍋中放清水燒開,的入魚肚氽透,鍋中放二湯在氽一遍撈出。鍋中放濃湯下蔥薑和氽好的魚肚,湯開會挑出迎出蔥薑,放入配料,加入紹酒、鹽、白糖,用微火煨入味,用水澱粉勺薄芡,淋上雞油即成。此菜湯濃味鮮,魚肚軟糯味美。

文章原創,頭條首發,部分照片,摘自網路,

特此鳴謝,若有侵權,敬請告之,馬上刪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