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骨關節炎要“消炎”嗎?

許多朋友, 尤其是上了一定歲數的朋友, 經常在上下樓梯或者背東西負重的時候感覺腿腳發軟, 這往往是骨關節炎的徵兆。

接下來我們共同認識一下這個看似是病又不是病的骨關節炎。

無菌性炎症

骨關節炎又名退行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等, 並不是說骨關節真的發炎了, 更多的應該稱為“無菌性炎症”。

即是說, 骨關節的炎症並不是細菌、病毒等感染導致的, 當然也不用吃消炎藥或者抗菌藥。

它主要表現為軟骨退行性變, 即隨著年齡增長和人體關節的日復一日地使用, 所謂“年紀大, 機器壞”,

關節軟骨不斷地摩擦受損、變薄, 關節沒那麼潤滑了, 自然就成了骨關節炎。

最常見於膝蓋、臀部、手和脊柱, 會伴隨疼痛、僵硬、腫脹等。 有時還會伴有新骨的形成, 即“骨刺”。

從醫學調查的情況來看, 60歲以上的人大概有一半都或輕或重的患有骨關節炎, 而超過75歲的人得骨關節炎的比例高達80%左右。 所以, 骨關節炎並不罕見, 而是老年人的常見病之一。

就像機器用久了會有很多自身的毛病, 人身上的零件用久了也會出現很多小問題, 骨關節炎就是關節用多了或者平時不怎麼注意保護關節引起的。

引起骨關節炎的5大原因

引發骨關節炎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5個:

1. 慢性勞損

長期行走或者端坐姿勢不正確, 以及過度負重。

比如最經典的“挑山工”形象。

平時我們生活中扛米袋、提油桶、提大袋麵粉等, 都有可能導致膝關節軟組織損傷。

特別在上下樓時, 膝蓋受力居然是平時的4倍!跟日常在平地行走相比, 上下樓梯時我們相當於背了3個自己在走路!

2. 肥胖

體重的增加和膝骨性關節炎的發生成正比。

首先, 肥胖者肌肉的承受強度低, 肌纖維數量可能相對比較少, 因此肌肉對關節的包裹保護作用較弱。

其次, 肥胖的人常常伴有動脈硬化, 會造成關節軟骨及半月板的營養不良, 不利於關節穩定。

對於肥胖者而言, 體重下降可以減輕甚至避免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症狀或發病。

3. 骨質疏鬆

當軟骨下的“骨小梁”變薄時, 即發生骨質疏鬆, 其承受壓力的耐受性下降,

此時更容易出現骨關節炎。

4.外傷

反復的膝關節損傷, 如骨折、軟骨、韌帶的損傷。 尤其針對運動員這個特殊人群, 非常容易出現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

5. 遺傳和性別

很少有人會注意到, 不同種族的人, 關節受累情況集中的部位不同。 如在白種人中多見髖關節、腕掌關節的骨性關節炎, 但在黑種人及黃種人中少見。

性別也有影響, 膝關節的骨關節炎在女性中較多見。

膝蓋小貼士

愛護關節, 呵護膝蓋, 要從生活點滴做起:

1. “能省則省”

建議大家平時生活裡要好好保護自己的各個關節, 尤其是膝關節。

比如需要大量採購時就拖個小推車去超市、市場購物, 能不扛東西儘量不扛, 能有省力的方法儘量選擇省力的。

2. 老年人巧鍛煉

不推薦老年朋友把登山作為日常鍛煉身體的專案, 偶爾一次可為之, 天天爬山對膝關節而言反而弊大於利。

建議游泳、散步、打太極等溫和不負重的運動比較適宜。

對於肥胖的朋友, 要適當健身鍛煉減減肥, 為自己的關節減輕點負擔。

3.保持良好坐姿

坐著的時候, 大腿和小腿之間的夾角最好保持在大於或等於90°, 因為如果小於90°, 會引起膝關節半月板受壓迫, 長期會造成損傷, 從而損傷膝關節。

4. 防止骨質疏鬆

多補充維生素D和曬太陽來補鈣, 必要時可以適當選擇一些補鈣保健品例如康力基鈣D軟膠囊這種, 預防骨質疏鬆症發生。

5. 避免劇烈運動

除了運動員這種高強度訓練的特殊人群外, 能避免劇烈運動和容易使關節受傷的活動就儘量避免,

或者進行之前要經過正確的體育訓練, 防止關節受傷。

總而言之, 好好保養我們的骨關節, 從年輕做起, 從現在做起, 才不會老來“空悲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