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內蒙古額濟納旗胡楊林中首次發現築巢繁殖的黑鸛幼鳥即將離巢

央廣網阿拉善7月11日消息7月初, 內蒙古西部額濟納旗境內的部分候鳥已基本完成繁育後代的任務, 胡楊林中首次被發現築巢孵化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雛鳥已逐漸長大, 並具備了一定的飛行能力, 即將離巢而去開始獨自覓食。

日前, 居延海濕地保護管理站的工作人員, 來到賽漢陶來蘇木的胡楊林中, 對築巢孵化的黑鸛雛鳥生長情況進行不定期的監測, 工作人員看到這些黑鸛雛鳥已成長為了亞成體, 可作短程低空飛行, 顯現出即將離巢開始獨自覓食的跡象。 並發現巢中黑鸛雛鳥的數量由原來的五隻變成了四隻,

在附近的地面上, 還看到了部分殘存的羽翅和羽毛, 經初步判斷, 這只黑鸛雛鳥可能是在練習飛行的過程中, 落到地面上由於體力較弱, 成為了生活在林區中狐狸的美食。

居延海濕地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方志強告訴記者, 此處植被茂盛、環境幽靜, 適合野生鳥類的生存, 也是黑鸛理想的棲息繁殖地, 目前, 黑鸛雛鳥已長大, 具備了一定的飛行能力, 可以隨成鳥離巢到附近水域覓食, 在胡楊林中築巢繁育後代, 也說明額濟納旗生態環境好轉, 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今年4月底, 護林員在賽漢陶來蘇木胡楊林中工作時, 意外的發現了黑鸛的鳥巢和鳥蛋, 遂告知了居延海濕地保護管理站,

為了保護黑鸛的正常繁殖和不受人類活動的干擾, 居延海濕地保護管理站的工作人員不定期的到黑鸛巢穴附近進行巡護和監測, 仔細觀察和記錄下了黑鸛幼鳥成長的過程。

近年來, 額濟納旗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保護力度, 採取積極措施保護脆弱的生態環境, 並大力宣傳保護生態的意義和重要性, 群眾生態環保意識不斷增強, 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生態的向好也為野生動物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越來越多的瀕危鳥類現身額濟納綠洲成為了有力的佐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