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民日報:整治票房造假 捍衛電影和觀眾的尊嚴

這兩天, 媒體關注度頗高的一條新聞是, 國務院電影主管部門對2016年以來全國326家存在瞞報票房情況的電影院依法進行了處罰。

電影主管部門整治影院偷漏瞞報票房並不是第一次, 而這一次卻尤為引人矚目, 一則是因為此次處罰查處瞞報票房影院數量之多、處罰力度之大, 皆前所未有;二則是因為此次執法也是自3月1日《電影產業促進法》實施以來的首次執法行動, 讓這部中國文化領域的第一部法律實現了擲地有聲。

部分電影院瞞報票房的行為因何屢禁不住?簡單地說, 還是緣於“利益”二字。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 電影院的票房收入須按比例繳納國家電影專項管理資金, 此外, 還須與電影出品方按一定比例進行分賬。 也就是說, 影院上報的票房越高, 其實際上繳的專項管理資金和分給片方的金額就越高;反之, 則其所得的實際收入便越高。

正是在這樣的利益驅動下, 一些電影院不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抱著僥倖心理鋌而走險, 有的在上報的票房數字上造假, 有的則迫於國家電影資料平臺的監管壓力, 索性賣起了手寫票。

乍看起來, 這似乎只是電影行業內部的一本亂賬, 但實際上, 影院偷漏瞞報票房的行為若不予以禁止, 電影出品方利益勢必直接受到損害, 其導致的後果是電影產業上游的創作和生產積極性受到打擊, 優質電影面臨難產, 觀眾希望看到好電影的需求也越來越難以得到滿足。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人介紹, 本次處罰影院瞞報票房最高達到849萬元, 此外還有多家400—500萬元不等, 可謂觸目驚心。 從涉及金額來看, 除行政處罰外,

許多影院須承擔有關法律責任。 對瞞報票房超過100萬元、情節特別嚴重的63家影院, 自3月27日起停業整頓不少於90天;對瞞報票房50元至100萬元之間、情節嚴重的63家影院, 自3月27日起停業整頓不少於60天。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 目前有的國家對偷瞞票房的影院停止供片的期限最高可達3年, 而從一些電影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看來, 良好的市場秩序是電影產業發展的基礎, 因此, 本次對部分影院停業整頓90天並不是處罰的上限。 與此同時, 在偷漏瞞報票房之外, 票房注水、“幽靈場”等違規行為同樣是市場監管的重點對象。

真正高效的管理不是陣風乍起似的殺雞儆猴, 而《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實施恰好為電影市場的高效管理提供了最硬朗的法律依據。

可以說, “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這個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目標在這次執法行動中得到了一次展現。 過去, 《電影管理條例》及相關管理規定在電影市場的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市場管理仍僅局限於行政管理範疇。 《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實施決定了中國電影市場法制時代的到來, 任何逾越法律的行為都必將依法受到嚴格懲處, 這是法律的尊嚴, 也是中國電影行業和電影觀眾的尊嚴。

(責編:kita)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