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動物園改造:拆掉鐵絲網,讓40多隻環尾狐猴放飛自我

▲環尾狐猴展區改造後的面貌。 (上海建工園林集團上海市園林工程有限公司供圖)

上海動物園已不止一次進行展區改建。 最近十年, 上海建工園林集團上海市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就屢次與上海動物園合作, 大大小小的改建專案不下五六個, 設計人員要從生態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動物仿生境研究等多方面進行考量。

“從21世紀開始, 全世界動物展區設計所處的發展階段都可以概括為‘涉及生態學的小生境的主題展覽’, 但現在正逐步向‘模擬動物的自然棲息地及混合種類展區’的方向縱深推進。

”剝開這句專業術語的硬殼, 何翔宇解釋說, 現代動物園更強調動物生活環境的生態自然性, 把動物放在第一位, 尊重其本身的生活習性和心理需求, 力求展示動物在自然界中的本來面貌, 向人們傳達關於動物的自然資訊, “為動物創造更適合它們生活的自然環境, 創造生態動物園, 成了動物園設計者的責任和使命。 ”

從2005年起, 何翔宇就參與過動物園的改建項目, 每一次改造前, 都有一份翔實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並由專家過堂會審。 他所在的單位也將動物研究、仿生境改造等相關內容當成一項重要的課題來對待, 日積月累。 去年, 他和團隊設計建造了上海動物園環尾狐猴展區, 可行性研究持續了一年。

第一件事就是拆———拆掉原有的鐵絲網和鋼籠玻璃展面,

用環繞水系形成天然的隔離屏障。 考慮到環尾狐猴屬於晝行性動物, 並且是唯一一種在白天活動的狐猴, 喜歡在樹上玩耍、覓食, 有時也在地上遊蕩, 還經常表現出種種驚險的動作, 改造之後的展區中央增加了一座猴島, 添置了小木屋、

攀援架等棲息遊樂設施, 還伴有可供休憩的小型假山流水。 這樣既解決了動物的展示效果與隔障措施之間的平衡, 還巧妙地隱藏了遊客, 減少了動物的恐懼, 使之能表現出更多的自然行為。 40多隻小生靈得以在更大的空間裡放飛天性。

放眼望去, 整個展區以大樹與草坪為主, 其實選用什麼樣的植物內有乾坤。 設計人員介紹, 動物的生長環境離不開植物,

因此要儘量選擇對動物無害的本土植物種類, 但這種植物又不能是動物的美味, 因此高大的喬木稱得上是動物園的理想搭檔。 另外, 考慮到飼養員的日常管理方便, 展區的水面下還隱藏著一個只有飼養員才能啟動開關的水橋———既解決了飼養通道的問題, 又避免了環尾狐猴的逃逸。

總體來說, 每一次場館改造均與“新成員”的加入分不開。

比如, 上海動物園在2013年新引進了多隻紅猩猩。 設計團隊就給該展區增加了室外活動區域, 以小景園林的手法, 充分利用廢棄的樹樁、木樁、木板、棕繩、舊輪胎, 製作了嬉戲遊藝的健身器械, 突出自然和野趣。

更早以前的2007年, 鹿特丹將三隻大猩猩作為禮物贈送給上海動物園,

大猩猩館改造隨之而來。 何翔宇將之視為里程碑事件:從那時起, 動物園展示慢慢採用了視線無障礙的方法———融動物生態于園林之中, 融動物籠舍于自然景色之中, 構成了芳草馨香、禽飛獸歡、鳥語蛙鳴、蜂蝶飛舞的自然園林景觀。

作為對良好環境的“回報”, 大猩猩夫婦在來到上海的兩個月後便懷上了寶寶, 並于次年順利生產。 如今來到上海動物園, 人們一定會注意到一個充斥著非洲風情、十分拉風的大猩猩館, 經過繁衍生息, 這裡已經生活著六隻大猩猩, 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大猩猩種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