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泛商科領域切入、以求職場景為依託,UniCareer 獲5000萬元B輪融資

36 氪獲悉, 線上職場教育平臺 UniCareer 近日完成了 5000 萬人民幣 B 輪融資,  本輪融資由新東方與昆仲資本聯合領投。 2016 年, UniCareer 獲得 3000 萬人民幣 A 輪融資, 團隊於 2014 年初創立於美國, 主要服務國際留學生市場, 2016 年中, 團隊回到上海, 同時服務海外和國內市場。

UniCareer 創始人余佳認為, 在就業這件事情上, “產教分離”是大部分學生遇到就業困境的原因之一, 即課堂所學並不能符合職場所需。 在之前的文章中, 我們提到, UniCareer 解決了學生“從哪來”以及學生”到哪去”的問題, 簡單來說, 平臺首先根據學生的就業意向為使用者提供線上職業教育服務,

包括行業認知和知識脈絡, 同時對接有招聘需求的企業, 以類“內推”的形式進行人才輸送, 進而達到人、崗的精准匹配, “精准”體現在就業意向和能力水準兩個層面。

綜合來看, 現階段 UniCareer 的優勢主要在於三方面:和 B 端的合作、產品和服務體驗以及團隊前期在北美發展建立起的“護城河”。

1/ 打通 B 端合作意味著 UniCareer 能夠獲得企業內部的相關資料, 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課程的設計和研發, 從獲客角度是優勢所在, 此外, 在課程結束後, UniCareer 也為平臺學生提供測評服務, 而課程資料、測評成績又可以作為應聘檔案返回到 B 端, 是更為直觀的參考;

2/ 產品和服務體驗指的是模組化的課程設計以及線上約課服務等, 優化服務體系, 同是沉澱使用者資料作為後續課程更新的參考;

3/ 學生從哪來指的是在上游和學校的合作, UniCareer 前期已經在北美獨家簽約了一些高校, 這也成為後續平臺和國內的高校建立了合作的背書, 能夠同時連結海外和國內生源又成為能夠獲得 B 端合作的優勢。

如何將課程標準化是職業前教育在內容架構上的挑戰和壁壘,

尤其是 UniCareer 一開始就切入的泛商科領域(快消、市場、房地產、會計), UniCareer 通過從行業全覽到細分領域的邏輯, 依託於使用場景將不那麼標準化的內容進行標準化, 整體遵循“基本認知”+“刷題”的學習路徑進行視頻課程研發。 此外, 由於 UniCareer 是以行業導師對行業的理解為前提進行內容設計的, 自然也具有一定的體系性, 內容更為實用。

UniCareer 的產品分為會員和線上一對一兩大類。 會員服務可類比為視頻網站的會員服務, 一對一會員服務則是根據會員的能力水準、購買課時數進行課程的設計, 提供一對一的導師服務, 導師方面, UniCareer 目前有 1800 人的導師團隊, 大部分老師都有 5 年左右的行業內工作經驗。

現階段, UniCareer 平臺上有 35 萬會員(包括付費和免費用戶), 平均每位用戶每天在平臺上的使用時間為 8 分鐘 。

我們對於職業教育的一個刻板印象在於, 這是一個“一錘子買賣”的升級, 即用戶一旦找到工作、通過職業領域內的資質考試後, 就不會再有複購行為, 不過, 餘佳認為, 從實習到就業, “找工作實際上也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因此在第一次使用體驗良好的情況下, UniCareer 就能獲得複購。 據介紹, 目前平臺用戶主要集中在大二年級, 即從實習階段就開始接觸 UniCareer 的課程, 目前平臺的用戶停留時間為 1.8 年, 複購率為 48% 。

職業前教育領域裡, 除了 UniCareer 外, 36 氪還介紹過職得、麵包求職、職業蛙、FutureTour 等, 在模式上都偏向和高校合作, 並且將內容輸出給職業輔導課。

而在下一階段, UniCareer 也計畫以和學校合作的形式, 將服務拓展到高中學生人群, 余佳認為, 對於這一部分用戶, 幫助他們理清行業認知是最核心的任務。

————————————————

文章頭圖來自 123rf 正版圖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