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鄂州“武聖阿嫂”義務巡防隊為村灣平安保駕護航

廣場舞大媽們 想為村裡做點事

慈眉善目, 說話嗓門大, 平時呆在家裡帶孫子, 今年50多歲的李龍珍是典型的農村婦女。 她說加入“武聖阿嫂”義務巡防隊純粹是因為想為村裡做點事, 以及對家園的一片熱愛之情。

李龍珍所在的村子名叫武聖村, 近年來, 武聖村獲得“全省生態示範村”、“省級文明村”、“省級綠色示範村”、“省級衛生村”、“省級宜居村莊”等諸多殊榮。

“我們平時就喜歡跳廣場舞, 巡防隊隊員都是從舞蹈隊裡挑選出來的。 ”李龍珍在武聖村呆了大半輩子, 她對這片家園有特別的感情。

和不少農村一樣,

武聖村青壯年勞力全都在外地打工或在基地就業, 村裡留守老人多, 據統計包括退休回鄉的80歲以上的老人全村有60多人。

為了關愛村裡的留守老人, 2016年由村裡提供場地、廚具、工作人員, 臺灣生態農業創業園負責米、油、菜等供給, 在武聖村開辦了“阿婆餐廳”。 為腿腳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務是巡防隊員經常做的事。 “看到他們吃得高興, 我們義務幫忙也心甘情願。 ”巡防隊隊員張校珍說。

“大家住在一個村裡要和睦相處, 一些年紀大的老人身患病痛、行動不便, 兒女又不在身邊, 我們理應照顧好他們!”巡防隊隊長王桂芳說。

“起初村裡組織隊員主要是為了義務照顧村裡的留守老人, 後來村幹部到所裡建議成立義務巡防隊。 ”另段店派出所所長王富春感到高興的是,

將此想法與村民溝通後, 武聖村9位老太太自發組成義務巡防隊。 很快更多的廣場舞老太太撲了上來, 就成了現在這支16人的“武聖阿嫂”義務巡防隊。 她們年紀最小的49歲, 最大的66歲。

責任民警指導培訓 一日三班輪流巡防

今年3月13日, 是“武聖阿嫂”義務巡防隊正式亮相的第一天, 王桂芳和其他隊員們都很激動, 這麼多天的練習終於迎來實戰的日子, 興奮得一夜沒睡好。

8點半到村廣場整隊進行任務分配, 之後出發, 每日分三班輪流巡防, 5至6人為一班。 巡防隊隊員們的“紅馬甲”是派出所和村裡商量定制的, “武聖阿嫂”“平安巡防”幾個醒目大字讓她們成為村灣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每次巡防時,

隊員還會攜帶配發的宣傳小喇叭。

武聖村的李婆婆今年80多歲, 臥病在床, 行動不便, 兒子在外務工。 李龍珍和李婆婆是鄰居, 一日三餐, 李龍珍都會定時去到李婆婆家, 給她送飯菜, 喂她吃藥, 趁著間隙休息, 幫她收拾房間、打掃衛生。

“巡防過程中, 我們注意提醒大家防火防盜之外, 結合時令和天氣變化, 我們會適當地改變喇叭裡播放的提醒內容。 ”王桂芳說, 有些老人身體虛弱, 夏天太熱不方便出門活動, 她們巡防時, 總會上門看看, 給老人扇扇風, 陪老人聊聊天。

在隊伍巡防之前, 由段店派出所責任民警統一對阿嫂們進行練站姿、操正步、走佇列等多方面的集中訓練, 規範隊員基本禮儀、著裝儀容、行為舉止等, 同時並對全體隊員進行平安創建知識的培訓。

“‘武聖阿嫂’義務巡防隊的出現, 彌補了男性隊員剛性有餘、軟度不足的缺陷。 ”段店派出所所長王富春說, 阿嫂義務巡防隊成員以女性特有的“親和力”優勢, 承擔起平安創建的重任。

阿嫂說“做的是小事” 村民說“安全感大增”

除了日常輪流巡防之外, 村裡野廣告、環境衛生都是阿嫂們的工作範圍, 他們對於村子裡的事情如數家珍。

“有些村民喜歡隨處丟煙頭、紙屑, 看到阿嫂們過來勸, 很多人都覺得不好意思, 基本上都很配合。 ”武聖村村民劉爹爹說起阿嫂們的故事, 禁不住豎起大拇指。

端午節期間, 巡防隊員閔貞雲在村裡巡防時, 發現兩農民正在田間焚燒秸稈, 閔貞雲快速上前滅火, 並對村民進行關於露天秸稈禁燒的勸告。

6月2日14時30分左右, 巡防隊員王桂芳、閔貞雲等4人行至執村民韓婆婆家附近時, 聽見有村民在喊“有人偷東西。 ”

4名巡防隊員聞聲趕了過去, 只見一名身穿黑衣的陌生男子慌忙逃竄。 巡防隊員一邊聯繫段店派出所民警, 一邊追了上去, 很快將黑衣男子抓獲, 並交由民警處置。

“陌生人進入我們社區, 我們幾乎一眼就能認出, 誰家發生點什麼事, 我們也當作自己的事兒一樣重視。 ”王桂芳說。

“其實, 我們做的都是小事, 巡防起到的是警示作用, 我們一提醒, 村民會提升安全感, 也算是為村民做點貢獻吧。 ”閔貞雲說。

武聖村重視村灣平安法治建設, 在阿嫂義務巡防隊的努力下, 村裡治安環境越來越好, 村容村貌越來越靚。 “只要看到有身穿紅馬甲、頭戴小紅帽,手戴紅袖章、拿著小喇叭的人走在村裡,心裡就多了一份踏實和安全感。”武聖村村民曾婆婆由衷讚歎。

“只要看到有身穿紅馬甲、頭戴小紅帽,手戴紅袖章、拿著小喇叭的人走在村裡,心裡就多了一份踏實和安全感。”武聖村村民曾婆婆由衷讚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