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簡述水產養殖中pH值、透明度、溶解氧等八大生存環境

如自來水含有消毒用的漂白粉, 漂白粉的濃度只要每立方米水中有2克, 魚就不能生存了, 必須經過處理方能使用。 最簡單的辦法是放在陽光下暴曬、沉澱一天左右, 室內陰暗處則需要沉澱一周左右, 如果要馬上使用, 則需要用化學試劑來中和自來水中的氯。

此外, 硬水通常也不能直接使用, 而內地養殖海水產品則需要用淡水和海水晶人工勾兌海水。

魚蝦蟹能在一定範圍的水溫內正常生存, 但是對於水溫變化的幅度和變化的速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例如斑節對蝦生長溫度範圍15—35攝氏度, 適溫18—34攝氏度,

最適溫度25—33攝氏度, 當水溫高達36攝氏度或低於14攝氏度時, 生命體征逐漸微弱, 時間長了就會死亡。

然而, 即便在室溫範圍內, 溫度變化過快魚蝦蟹也很難適應, 例如生活在20攝氏度水溫中的魚類, 突然把它放入2攝氏度的水中, 魚類會出現凍傷甚至死亡現象, 所以要逐級降溫或升溫。

魚蝦蟹靠鰓呼吸, 把水中溶解的氧吸入體內, 進入血液中迴圈供機體代謝, 水中溶解氧含量多少, 不僅影響水產動物的攝食強度、消化率及生長速度, 甚至直接關係到它們的生存。

不同水產動物都有適宜的PH範圍, 過酸或過堿都不利於水生物生存, 大多數水生物都偏向於在弱鹼性水體中生存。

PH值過低, 可使生物血液中的PH值下降, 削弱其載氧能力,

造成其生理缺氧, 此時儘管水中的溶氧充足, 但仍會因生理缺氧而浮頭, 並且停止攝食。

PH值過高和過低都會使微生物的活動受到抑制, 使有機物質不易分解。

低於6.0, 水中90%以上的硫化物會以硫化氫(H2S)的形式存在, 增大硫化物的毒性。

一天中PH值的變化:水中生物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種化學變化都能引起PH值變化。

白天光合作用強光照時間長, PH值高;晚上作用停止, 生物呼吸產生的酸性二氧化碳(CO2)越來越多, 則PH值就會降低。 如果是陰雨天, 則PH值變化很小。

在水體中加入草酸、檸檬酸、醋酸可使水體向酸性轉化(也可以換水或注入新水, 地下深井水更好)。

在水體中加入生石灰可使水體向鹼性轉化, 生石灰可使1立方米水體的PH值升高0.1.

水生物有其適應的鹽度範圍, 鹽度過高和過低都不可, 即便在適宜的鹽度範圍內, 鹽度的突變也使水生物不適應, 往往會導致死亡或引發疾病, 所以需要逐級改變鹽度, 例如鋸緣青蟹對鹽度的突變就很不適應。 在水中加海水晶可使鹽度升高, 加淡水可使鹽度降低, 另外換水也可改變水體鹽度。

影響透明度的物質有:池底雜質、浮游微生物、水生物排泄物、殘餌等。 更換清潔水可提高水體透明度, 另外海水晶也有一定的淨化水質的作用。

自然養殖環境下, 一般不會少光照, 但工廠化養殖和室內養殖情況下, 應用人工光照來補充。 有些水生物喜光, 有些不喜光(如蝦蟹基本不喜光), 應區別對待。

不同水生物適宜的餌料各有不同,

即便同一水生物, 不同時期投喂的餌料也不同。

適量, 是說投喂的餌料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 餌料過多不僅造成浪費而且敗壞水質, 過少不僅影響水生物生長還會造成自相殘殺, 如育成時期的皮皮蝦, 投喂量為其體重的5%。 投喂時應堅持少量、多次投喂原則。

適時, 如部分蝦蟹有晝伏夜出的習性, 故投喂時應以清晨和黃昏為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